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仔细阅读了《科学课》2013年第4期的卷首文章《教授的愤怒》,不禁让我产生了许多关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将课堂直指提问之后的探究及研讨环节。事实上,一节课或一个探究活动中,怎样组织学生提问?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问题提出后如何引领学生进行分析梳理?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实践探讨。而这些,在平时课堂中常常形如“鸡肋”,老师们要么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要么思而不做、做而不实,从而导致了诸如“教授的愤怒”现象。让教授不再愤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每一个科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回忆自己曾经的教学实践经历,拓展性内容《水果电池》一课中关于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片段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正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表明,问题教学无论在提高课堂效率,还是在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许多生物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尝试用问题式教学来解决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是我自己在课堂提问中的几点体会:课堂提问的停顿性在听课学习中,看到一些老师上课时提问,刚说完问题就让学生回答,学生往往要么慢腾腾站起来,要么面红耳赤的答不上来,我认为此现象出现的关键在于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  相似文献   

3.
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指出,我们需要"安静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数学课堂需要适当的"静"。一、静思,让课堂充满智慧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马上就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得十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为当前的数学教育教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为学生素质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作出了正确的指引,但同时也为我们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压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常常在静静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到底能为学生带来什么?我们的课堂又应当留给学生什么?笔者认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教师释放自己的权利,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以满足其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们有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在语文课上不愿多动脑筋,课堂气氛沉闷。究其原因,固然有学生的因素,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呢?有没有考虑我们老师上课设计的问题能否真正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有的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么流于简单,  相似文献   

6.
在老师眼里,学生出现错误时也常常谈错色变。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的答案时,老师要么快刀斩乱麻,或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直至满意为止。正因为如此,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学生哪能不犯错?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有了学生的错误,我们才能及时地找到教学症结所在。在教学中,老师应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问题资源,并且加以运用,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出它应有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林俊 《辽宁教育》2008,(11):37-38
我们有时看到,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的流畅,追求教学的完美,而有意无意地回避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或解题出现的错误,要么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要么轻描淡写、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8.
欧蕾 《中国教师》2009,(Z1):357-357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为缺少那些口齿伶俐、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或主动参与交流的学生而大伤脑筋。大多初中生,特别是农村的初中生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词不达意,或条理不清或闲话混杂;有的学生在课外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而在课堂上则前言不搭后语,缺少必要的过渡而随意跳跃,至于语言表达中简单、生硬、头绪不清的更是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
从教以来.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经过小学至中学七八年正规教学的中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起问题来常常采用一两个字或短语。缺乏最起码的完整性.更谈不上内容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尤其碰到有老师来听课.更有不少学生噤若寒蝉。偶尔被叫到的。要么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要么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甚至连声音也颤抖变调。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照理说.我们的学生正处在十四五岁的青春年华,应该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试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艺术来自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艺术来自准确地把握教材,是处理教材的艺术,这是肯定的。但是,课堂上常常会有这种情况: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往往不能顺利地实施,要么被淘气的学生搅乱——既搅乱了你的方案,又搅乱了你的心情;要么学生死不“配合”,使自鸣得意的设计“搁浅”。  相似文献   

11.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新的课程理念,如目标多元、重视过程、讲求合作、关注体验等,得到了教师们的积极响应,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可在大量的日常教学研究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紧促,一节课40分钟很不够用,到最后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教学内容繁杂,大容量,快节奏,零乱无序,失却章法;教学结构散乱,各环节教学的重点不清晰,  相似文献   

12.
刘涛 《课外阅读》2011,(2):104-104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为缺少那些口齿伶俐、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或主动参与交流的学生而大伤脑筋。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言不达意,或条理不清或闲话混杂;有的学生在课外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而在课堂上则前言不搭后语,缺少必要的过渡而随意跳跃,至于语言表达中简单、生硬、头绪不清的更是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最难的就是写作教学,老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不知从何下笔,要么满纸空话,言之无物,有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空空洞洞,干巴巴的,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词。为什么学生写作这样困难呢?我认为是由这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乐学"是我们乐余中心小学的办学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确定了"快乐课堂"的实践研究."学生乐学"成为我们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但是,随着"快乐课堂"的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依然难以概括出快乐课堂的基本原则或核心是什么.我的同事也是如此,依照集体研究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却常常出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某一堂课成功的操作模式嫁接于其他课堂时常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袁庆侠 《小学生》2012,(11):77-77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质疑的情况如何?我首先在本校一、二、三年级组对45位语文老师进行了调查:"你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吗?"得到的回答要么是"经常",要么是"偶尔"。从我发放的《学生调查问卷》也得知: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意识到了让学生质疑的重要性,但仅仅是停留在课堂的某个环节,个别学生上。那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谈了。事实上,哪个学生能没有疑问?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6.
陈吉科 《考试周刊》2011,(75):59-60
一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面对写作这个让学生头痛的问题,我常常感到无能为力。我发现每个星期的作文课上,学生面对着作文题目是那么的心不甘情不愿,愁容满面,痛苦不堪。勉强为之的结果,要么是言之无物,味同嚼蜡;要么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要么是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看到这样的习作,我觉得非常悲哀。现在的学生怎么了,现在的作文教学怎么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7.
在时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与理念脱节的现象: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么过滥,要么过度,要么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反而忽略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从而出现了脱离教学内容又远离教学目标的无效情境;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情境的新异性,却忽略了情境的真实性,使课堂中出现了许多人为的编造的谎言式情  相似文献   

18.
姚旭瑾 《考试周刊》2014,(76):62-63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我们使出浑身解数讲解,可仍有学生瞪着迷茫的眼睛听得稀里糊涂;我们不遗余力地指导,可还有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为什么数学课堂会陷入这般尴尬的境地?我们的数学教学到底缺点什么?没错,是"改变"。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而我要说:给数学教学一点"改变",它将收获别样的精彩。"变"之一:先学后教,有何不可?在教学"混合运算"之前,我了解到通过前三年的知识积  相似文献   

19.
我常常想,四年级以上的学生(甚至二、三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识字量,都能读懂教材上的现代白话文.但有些语文课,要么就事沦事,浮光掠影,散乱无章,要么越俎代庖,什么都要说—遍,课堂上没有增量。那么,老师的作为在何处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觉得阅读课上老师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一、抓核心,理线索,彰显中心留印刻一篇课文,学生大体能读懂,但可能只是泛泛而读,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每当布置课堂议论文习作后,发现不少学生总是抓耳挠腮、搜肠刮肚,脑袋似乎一片空白,好像没有什么材料可写,直到时间差不多了,才匆匆忙忙凑上一篇不知所云的作文.而批改起学生的作文,常常感到要么内容很空泛,要么引用的理论、事例论据不鲜活,要么事例不典型、没有代表性等等.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按理,学生从小学读到高中,教材里可用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经典事例等材料应该是比比皆是才对,怎么可能"无米下锅"呢?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才发现他们把以往课文里所学过的相关内容差不多忘光了,且平时因作业太多,很少涉猎课外阅读,因此也就谈不上积累什么写作素材了,而时鲜的材料就更是少得可怜.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学生大脑中所储存的写作素材少之又少且不知该怎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