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政建设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到各项事业的成败与发展,因此加强廉政建设,是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统治者为维护各自的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曾产生过一些有自身特点的廉政思想,实行过一些廉政措施,也出现过一些廉洁勤政的官吏,为人们所称赞。历史上廉政措施的实行以及廉洁勤政的官吏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保证了社会政治局面的相对稳定,有益于人民的生息繁衍。从史籍浩繁的资料中学习和借鉴历史上有关的廉政思想和  相似文献   

2.
发扬廉洁行医之风中国航空工业中心医院曹大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不懈地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中,主要做了以下三点。一、领导率先廉洁勤政在反腐倡廉的职业道德建设上,我院领导注意廉洁勤政、率先垂范,起表率作用。1992年2月制...  相似文献   

3.
当今三国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很多学者都是站在史学的角度,声称要把诸葛亮拉下神坛,力图还原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本来面目。本文介绍了历史上对真实诸葛亮的研究从未间断,并非当今才有之。在今天全民思想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前提下,坐于神坛的诸葛亮,即文艺作品与民俗事像中的诸葛亮,不会对我们造成危害。如果对其利用得当,对我们科研、生活、工作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克服以历史为本位的弊端,努力研究大"三国文化"观中的诸葛亮,并通过各种方式弘扬三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管仲、诸葛亮、刘基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每以管(仲)、乐(毅)自况,而朱元璋又把刘基比作诸葛亮,历史上三位被视为智慧化身的人物,就这样紧拴而成为三点一线。他们的生卒距离都在一千年左右。管仲.前725-前645;诸葛亮,181-234;刘基,1311-1375,自管仲之生至刘基之死共为2100年,形成了三级跳式的排列。、三人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文章,余事也。其生平大略相仿。管仲相齐为五霸之首;诸葛相蜀成三分之势;刘基佐明完成了全国统一大业。五霸、三分、一统是客观条件使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勿以功业甲乙可也。太上…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相。文章认为,诸葛亮内心深处存有“帝王之志”。在其出仕前后。无论是对时局的精当分析。还是在蜀汉政权里铲除异已。都显现出诸葛亮这重性格。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治政、治军、治国、外交的实践,及其三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证明了他的《隆中对策》的确是“旷世奇策”、“千古绝唱”,是世界谋略宝库中的精华典范。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中国历史,证明了他的确是“三国论”的首创者,蜀汉政权的重要谋划者、开创者,蜀汉外交的坚定捍卫者,“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坚定执行者,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支撑的主要人物之一。诸葛亮出山从政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的“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及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诸葛壳出山从政后所形成的“三国时期”,尤其是他治理下的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他本人形成的诸葛亮历史文化与诸葛亮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三顾茅庐     
话说汉朝政府接到群众举报,得知诸葛亮在国家级森林公园——隆中风景区里违章建房,还自称“卧龙先生”,便命令隆中城管局桃园执法小队的刘、关、张三人前去强行拆房。接到命令,刘备高兴得一夜没睡着,毕竟现在经济不景气,自己虽贵为官员,也已经多日未沾油盐。不靠这来捞点外快,恐怕过一阵子连锅都揭不开了。第二天一大早,刘备三人便一起骑着那头刚买的毛驴向诸葛亮家狂奔而去。说是狂奔,依他三人的体重,就好比是唐功红骑在了巩汉林的身上,哪还快得了?没办法,只好让关羽和张飞在后面推着,终于以每小时0.06千米的速度来到了诸葛亮家。刚进门,牧…  相似文献   

8.
罗贯中虽然极力在《三国演义》中美化刘备,丑化曹操,他的这种美化只表现在能够对人物形象产生重大影响的细节描述上,而没有对历史事件进行较大的更改。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的专权独大以及对事物处理的高人一等必然会导致其心理上的唯我独尊,难以容人。研读文本可发现,马谡、魏延、廖立这三人都是自认为很有能力(事实也证明其并非庸才)而爱发狂言。而诸葛亮对这种人的态度也是一以贯之:坚决打击。然而,所有这些错误都被罗贯中以生花妙笔或掩盖(如廖立)或美饰(如马谡),甚至成为证明诸葛亮智慧过人的"事实"(如魏延),而且这些内容随着《三国演义》的盛行而逐渐被人信以为真,诸葛亮也就成了近乎完美的神人,直至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迷信。  相似文献   

9.
“要是刘备没有来呢?”读罢《三顾茅庐》,我自然是对刘备思贤若渴的执著赞叹、佩服不已,可又禁不住为诸葛亮担心起来,如果刘备不执著地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先生,我们的卧龙先生命运会如何呢?中国历史上是否还会有妙计三分定天下的经典谋略流传?诸葛亮是幸运的,他等到了刘备,没有被  相似文献   

10.
《草船借箭》一文,结构严谨,构思巧妙,语言精要,文章各个环节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近细读此文,又有新的收获。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历来教学上以他知人、知事、知天象和计算精细上来分析、理解,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只从这些方面来分析、理解,是不够的,不全面的。因为作者在文中还着意从反面即周瑜、鲁肃不知诸葛亮来反衬、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如第一段周瑜提出要诸葛亮10天造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这表明诸葛亮对完成任务是胸有成竹的。可周瑜却以为他是在开玩笑。第二段,写鲁肃以为诸葛亮说三天造十万支箭是假话;周瑜以为诸葛亮真是造箭,而拟意让军匠们不给备齐材料以拖延时间;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而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每一王朝的历史都有其特点,而清朝的特点尤多。清朝是少数民族为主体统治的王朝,又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而且处在世界历史格局主要是西方势力的影响之下。这三点,是清朝历史呈现诸多特点尤其是政治方  相似文献   

12.
“要是刘备没有来呢?”读了《三顾茅庐》,在赞叹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的同时,我又不免为诸葛亮担心。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冒着严寒两次拜访他,但都被拒之门外,第三次终于见面了,并坚决邀请他出山。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值得庆幸的是刘备终于第三次来拜访了,否则,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还会记下“诸葛孔明”这个名字呢?诸葛亮是幸运的,他终于等到了刘备,使他的才华得以发挥,成为一代风云人物,没有被埋没于草庐之中。但是,世界上又能有几个刘备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幸运呢?假如刘备果真没来,诸…  相似文献   

13.
庐江县教育局在廉政建设中,根据招生工作的实际,制定了《招生工作廉政制度九条》,要求廉洁勤政,秉公办事,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保证广大考生公平竞争,为国家选拔合格人才.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刘基廉政实践与明代廉政制度建设、丰富的廉政思想以及反贪倡廉的方法三方面阐述了刘基的廉政文化,刘基主张施行廉政的关键因素在于选用好人才,官员勤政廉洁与否最重要的表现是能否养民、安民。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他是神机妙算的军师,是忠贞勤勉的贤相,是独具慧眼的伯乐,是严于律已的法官,他的性格复杂多变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多角度分析其艺术形象并探讨了诸葛亮艺术形象的历史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6,(1)
有关此话题的争论,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涉及到无数的历史名人,但历史终归有所定论,也就是守旧者亡身、亡国,创新者强身、强国。大家都知道,历史中诸葛亮可谓是智慧、勇者的化身,但是诸葛亮最终还是未能帮助刘备入主中原,为何?道理很简单,就是诸葛亮站在刘备  相似文献   

17.
诸葛瑾、诸葛亮,祖籍东汉徐州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兄弟二人成年后分别服务于不同的政治集团。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显功于三国时期的蜀汉;诸葛瑾则是三国时期吴国主孙权的重臣。那么,诸葛瑾、诸葛亮何时、又是与谁一同离开故乡阳都的呢...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     
日本相传有一句谚语,说“三个人凑在一起,聪明智慧就抵一个文殊菩萨。”在中国,我们说“三个皮匠抵一个诸葛亮”。日本把以智慧著名的文殊菩萨作为聪明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国,聪明智慧的象征是诸葛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历史小说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少著名典型人物都来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小说的题材却往往不是完全取自正史,而是较多地取自野史、传闻,甚至出自文人审美意识的补充、加工和创造。《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无一不是如此。因此,他们留给人们的美与丑的深刻印象不在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而在于被演化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以善于用兵而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而其中影响最大、被民间广泛誉为"用兵如神"者却仅有两位,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三国演义》在民间影响非常之大,但它毕竟是演义、是小说,而非史书。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被高度神化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