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其原始崇拜、风俗习惯、禁忌和宗教信仰,客观上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事实上已造福于一方百姓和子孙后代。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云南少数民族生态行为遵循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是符合当代生态伦理标准要求的,也为当代生态伦理建设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思路,如坚持生态文化的净化原则,建构正确的民族生态伦理观等。  相似文献   

2.
俗语故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叙事作品,凝结着我国历代民众的人生经验,隐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路遥知马力”故事以一种寓言意味,融注了我国民众对人际交往的诸多思考,表达了我国民众复杂的交友观念。故事指代的并非是一种交友范型,而是涵盖了不同层面,不同文化观念所认同的多种理想的人际交往模式,以多向性话语阐释了民间社会对“朋友”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3.
南朝文学兄弟伦理的重要特征是家族血缘一致认同下的笃爱和睦;南朝文学朋友伦理的主要特征是“情谊”的普遍高扬,“侠义”的严重弱化。笔者并试图对以上伦理意蕴的成因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人类的精神开端,是民族文化精神生成的土壤,它代表着一个民族对于世界的感知和把握方式,也以叙事的手段表达着本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取向.<山海经>是古代一部地理著作,但书中还记载了很多神话故事.有些故事在成书之前直至今天都长期在民间流传,其中蕴含的伦理精神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和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人格建构和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现存少数民族石刻伦理档案文献遗产生存环境恶劣,开展保护和抢救工作对传承与弘扬这一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有现实意义。文章阐释其精神文明建设发掘价值,揭示保管生存状况,分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原态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传播性保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即民族伦理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黑格尔认为其彰显着民族的特色和本质,决定民族独特的历史演进历程,形成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稀缺共同价值诉求的现代社会,探讨黑格尔"民族精神"的合理内核,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前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由土著文化、部族文化到汉族文化的融合期的过程。抗战加速了云南的现代化进程,云南民族文化由此进入到了加速发展期,西南联大等教育文化传播机构的到来、旅滇知识分子带来新的文化思想、日寇入侵激起的云南各族儿女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以及普通民众国家认同感的加强都使云南民族文化获得了新的内涵和质素,其精神体现为以爱国观为主体而付诸的各种实际爱国行动、由"山地意识"走向开放包容多样化文化形态的"高原情怀"以及云南本土文化摆脱封闭自足的特性自觉地与主流文化融合等特点。抗战时期逐步形成的云南民族文化精神,其影响不仅体现在当时和抗战胜利后,还延续至今天的"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高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的发展需要构建相应的科技伦理。21世纪科技伦理的构建主要包括构建科技伦理观和构建科技伦理的主要规范。  相似文献   

9.
作为承载着伦理精神发育与生长的伦理实体,民族精神既蕴含着对精神本质的追求,又外化出活的伦理世界,同时表现为各种价值合理性的规律存在:它不仅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生存,是形成价值共识的原动力;而且还是世界精神的诞生地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耿村民间故事集中展现了民众伦理意识中神鬼信仰的表现形态及其内在矛盾,民众的神鬼信仰主要是巫术性质而非伦理性质的,它在很多方面保留着上古自然宗教的禁忌主义特征.其中道德意义上的"善"和非道德意义上的"善"彼此否定,难以统一.在神鬼与人的关系中,民众没有把神鬼想象为"至善"者,它们除了肯定日常德范以外,不再向众生指示更高的道德理想.这种以现世为归宿的信仰形态不需要培养一种非日常的生存态度,也难以成为引诱人们"走出"自己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力量.  相似文献   

11.
跨境民族阿昌族是全国各省区中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也是云南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阿昌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保持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阿昌族与其他民族世代友好相处,在分布上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经济文化方面形成鲜明的共生现象;阿昌族作为跨境民族,和缅甸边境人民友好往来,保持着民间边境自由贸易,形成共同的宗教区域,对边疆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定,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新的世纪,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云南跨境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云南省有120个县市区实现“普九”,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扫盲”,到2010年,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普九”。为尽早普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必须深刻解析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困难。  相似文献   

13.
林纾言情小说所阐扬的爱情伦理中,既有一抹现代色彩,如他笔下的部分爱情故事已稍稍涉于自由;又有浓重的传统风致,如主张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仪式化,认为女性应慎守矜持、含蓄、温婉的性情之美,强调男女双方都不为苟且之事等。林纾言情小说所阐扬的爱情伦理,折射出民国初年老新党建构现代中国文化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背景下,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魅力的人文旅游资源,纷纷投入发展旅游业的大潮中,于是,如何加快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是一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大课题.探索加快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机制对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点弥勒县可邑村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之一,成为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自然村.它是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对其他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云南多民族,民族分布地域广,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这一现状出发,通过对一些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调研结果、存在问题的分析,作者认为,教育技术理论在云南这样多民族地区的实践离不开少数民族。与内地及发达地区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相比,云南民族地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有其特点、难度。作者同时认为云南民族地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是迫切需要的,又是极其重要的,根据云南民族地区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本身来说,还是从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特质来说,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都是必要和必须的。当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探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民族地区传播的实现途径,以满足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民族地区传播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方式、地域观念的变化,以及其它外来文化的影响等,使本土原生少数民族音乐在强大的现代文化面前渐渐引退。通过分析当前民族音乐传承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方式在本质上的差别,提出应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纳入教育总体规划当中,以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结构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程度不一,地区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严重不足等特点,从民族文化和地区发展的多元性出发,研究教育结构、教育资源配置和地方型人力资本投资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以平等发展的角度.提出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重心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大量增加地区发展所需特殊人力资本的存量,力图为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构建协调的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东北民间故事中有一类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动物故事,如动物报恩,人与动物交友,人与动物通婚等。这类故事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或表现人们与动物之间的平等相待和睦共处,或表现人们对于动物世界的直觉感受或者对动物的某种信仰和崇拜的情绪,或表达人类对于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动物的一种敬畏。民间故事中的动物母题以生动的情节与场景向人们传递了东北民间百姓素有的那种朴素的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向我们昭示了人类与生态相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川滇黔相邻地区的昆明、楚雄、曲靖、六盘水、毕节、昭通、凉山、宜宾等地的民族中广泛流传有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其中有数十个故事内容完全相同。将区域内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进行全面梳理,从故事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和文本释读,阐释区域内流传支格阿鲁故事与罗隐故事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