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东方卫视的<相约星期六>呱呱坠地之时,正是国内速配节目风起云涌之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国内各电视台先后开过三十多档婚恋节目,有那么一两年,只要在周末黄金时段打开电视,几乎在每一个频道都可以找到同类节目的影子,如辽宁卫视的<一见倾心>、陕西卫视的<好男好女>、北京卫视的<今晚我们相识>、河南卫视的<谁让我心动>、四川卫视的<特别心动>,还有山东齐鲁台的<今日有约>等等.  相似文献   

2.
陈红涂曼 《视听》2010,(8):36-37
十多年前,以台湾的《非常男女》、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东方卫视的《相约星期六》等为代表的一批节目,在国内曾掀起过一股电视相亲热。2010年荧屏再次刮起相亲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深圳娱乐频道的《我可喜欢你》等电视速配节目纷纷涌现。  相似文献   

3.
许天颖 《新闻爱好者》2010,(11):180-181
上世纪90年代末,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火爆荧屏,从1997年凤凰卫视播出台湾华视制作的《非常男女》到1998年上海东方卫视播出《相约星期六》、湖南卫视播出《玫瑰之约》,"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0多家省级电视台开设了此类婚恋节目”,爱情玫瑰在电视的包装下羞答答地绽开了。然而“花无百日红”,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雷同.电视婚恋节目难遏收视率下滑的颓势,在受众中的影响式微,爱情玫瑰悄然枯萎。  相似文献   

4.
“相约星期六“停播,《今晚我们相识》停播,《今夜情缘》也已“不再播了”。一度潮水般汹涌而来的电视婚恋速配节目,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又潮水般地纷纷改弦易辙。这种结果耐人寻味,也是节目创办者始料未及的。这些电视速配节目缘何短命?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因素;既有节目内容的贫乏,也有观众收视心理的变化;既是竞争的必然,也是节目选择多元化的结果。下面仅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5.
顾丽 《视听界》2012,(4):86-88
在选秀节目、相亲节目火遍荧屏后,2012年的电视荧屏刮起了一股“怀旧风”。像深圳卫视的《年代秀》、央视的《回声嘹亮》、安徽卫视的《黄金年代》、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北京卫视的《荣耀唱响》,有的注重游戏互动,有的注重舞台效果,有的注重歌曲背后鲜为人知的往事,虽然它们在情节设置上各有侧重,但大都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  相似文献   

6.
电视调解,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与媒体发展变革有机结合的产物,牢牢植根于我国民生新闻的热土,并以上海娱乐频道《新老娘舅》为发端,以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的成功为爆发点,逐渐掀起了我国电视调解节目发展的热潮。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北京科教频道《第三调解室》、辽宁卫视《复合天使》、湖北卫视《调解面对面》等大批电视调解节目纷纷涌现。其中,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虽然并非电视调解节目的首倡者,但其以敢闯敢试的勇气,通过理念、模式、管理等全方位的创新创优,迅速赢得了深圳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实现了平均收视率近3、收视份额超过10%、同时段本土收视排名第一的喜人成绩,不仅为深圳都市频道打造出了新的品牌节目,而且开创了我国电视调解节目创新的“深圳现象”。  相似文献   

7.
电视谈话节目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我国,上海东方电视台1993年1月开播的《东方直播室》,是对这种节目形式的最早尝试。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热潮的兴起,则是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实话实说》获得空前成功之后。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湖北卫视的《往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北京卫视的《国际双行线》等。  相似文献   

8.
曾琦芮 《新闻界》2005,(2):66-67
从2000年开始,一股强劲的“谈话风”抢滩中国电视黄金档,大有压倒娱乐综艺节目之势。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到大大小小的地方台,民营电视机构,无论是新闻频道、经济频道还是娱乐频道,都在不遗余力地制作、炒作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对话》、《国际双行线》、《相约星期六》、《有话大家说》、《锵锵三人行》、《VIP会客室》等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谈话节目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当下"剩男剩女圣斗士"群体越来越壮大,相亲逐渐成了适龄男女青年完成终身大事的重要方式之一.电视媒体也堂而皇之地把以前上不了厅堂的隐私话题摆到了观众面前.从有12年历史的<相约星期六>,到北京卫视的<今晚我们相识>、四川卫视的<特别心动>,相亲类节目牢牢占据了晚间黄金档.浙江电视台推出的电视相亲节目<相亲才会赢>,也在杭州本土节目中具有相当高的人气.  相似文献   

10.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故事类栏目成为各台黄金时段的"主打"节目,如北京卫视的《真情》、《档案》,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等,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节目拍摄的悬念冲突和主讲人的绘声绘色等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收视。笔者现就这类节目的特色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11.
周云龙 《视听界》2012,(5):14-19
一个热点:电视荧屏众"声"喧哗事由:今夏电视荧屏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了。没过多久,荧屏上类似的选秀节目差不多同时井喷,而且几乎清一色地打出"寻找好声音"的口号:青海卫视《花儿朵朵》、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山东卫视《天籁之声》、云南卫视《完美声音》、深圳卫视《TheSingOff清唱团》等。有报道称,二线卫视集中"发声"。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10,(10):45-50
编者按:9月9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新娱乐频道出品的《相约星期六》。在其开播600期之际,举办了“中国电视婚恋节目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邀请各地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与节目制作团队一道,把脉中国电视婚恋节目的发展及走向,深入探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以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北京电视台的《同乐园》、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辽宁卫视的《戏苑景观》、中央电视台的《过把瘾》等为代表的电视戏曲综艺节目火爆荧屏,在各电视台数十种栏目中收视率较高,倍受观众及专家瞩目,成为荧屏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2012,(5):14-15
事由:今夏电视荧屏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了。没过多久,荧屏上类似的选秀节目差不多同时井喷,而且几乎清一色地打出“寻找好声音”的口号:青海卫视《花儿朵朵》、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山东卫视《天籁之声》、云南卫视《完美声音》、深圳卫视(《The Sing Off清唱团》等。有报道称,二线卫视集中“发声”。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东方社会中,情感的表达当属心理行为中最为隐秘的部份。古时候限于传递手段,抛绣球、对诗就是青年男子浪漫的表达,然后才有了鸿雁传书、电话诉衷肠的无限相思。今天,在报纸刊出征婚广告,在电白交友节目中自报家门的青年已不在少数。可见,随着传播手段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媒介介入情感交流的方式与程度也同时发生变化。当台湾的《非常男女》、上海东视的《相约星期六》、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湖南经视的《真情大复活》等节目相继出台后,电视为情感交流所提供的就已不只是工具性的服务功能,而是把最具卖点的“情”字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16.
纵观林林总总的电视综艺节目 ,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传统型的 ,像中央台的《综艺大观》 ,山东台的《星光50》 ,虽然节目也作了比较大的调整 ,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性 ,但基本上还是遵循传统的模式。②游戏类综艺节目 ,像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 ,北京有线台的《欢乐总动员》 ,中央台的《城市之间》 ,有的侧重文艺 ,有的侧重游戏娱乐。③竞猜类节目 ,像最早的《正大综艺》 ,齐鲁台的《家家乐天天》。④谈话类综艺节目 ,如湖南台的《玫瑰之约》 ,齐鲁台的《金日有约》 ,这是一种介于谈话类节目与综艺节目之间的一个新型节目。综艺节目的重新…  相似文献   

17.
相亲节目在中国的兴起由来已久,从较早的《相约星期六》《玫瑰之约》到现在热火朝天的《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其中《非诚勿扰》的争议性和传播力可以说是最突出的。应该说,是《非诚勿扰》将相亲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要想了解我国相亲节目的传播模式,《非诚勿扰》的样本借鉴就显得非常必要。作者希望通过对《非诚勿扰》的传播模式分析,尤其是从符号学和叙事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对国内相亲节目提供一点启发性的元素,也希望能够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更好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沙建军 《新闻传播》2004,(11):41-42
省级电视频道上星的初哀是为了提高频道的覆盖率,增加频道的潜在观众规模,进而提高频道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目的根本没有实现。央视——索福瑞的数据显示:省级卫视自2000年以来在全国收视市场的份额逐年下降,2000年是17.02%,2001年是14.91%,2002年是14.76%,在2002年的全国收视市场份额的前15名中,央视就占有6个。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更严重的问题是各个省级卫视节目)从内容到编排的同质化倾向,你有《玫瑰之约》我就有《相约星期六》,黄金时段基本是电视剧的天下,而同一时期电视剧又基本局限于有数的几部,如此种种,造成了省级卫视的衰落气象。  相似文献   

19.
“热相亲”的冷思考——兼论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前,《玫瑰有约》舞动着“玫瑰”大旗,每周一次演绎着浪漫的情调,给予人们无限的宽慰与瞳憬。10年后,随着《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的相继开播,新一轮荧屏婚恋交友大战在2010年初春悄然拉开。这一轮交友节目因应了当下社会“剩男剩女”的热点现象,直接被冠之以“相亲”节目之名,凸显其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赵尚 《声屏世界》2009,(2):23-24
以主要展现普通人的情感故事(或事件),借以吸引和感染观众为显著特点的电视情感类节目,如今在我国呈现遍地开花之势。当然,“情感类节目并不是一种特定的节目形态,而是对其表现内容、体裁、角度以及表现方式进行的一种概括性界定。”①如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河北卫视的《真情旋律》、北京卫视的《真情互动》、湖北卫视的《往事》以及央视的《讲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