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博览     
《好同学》2003,(7)
科学家揭开“球形闪电”之谜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的球形闪电之谜最近被新西兰科学家揭示:球形闪电是硅燃烧发光所致。球形闪电也称电火球.它出现在离地不高的  相似文献   

2.
自从富兰克林往天上放了只风筝后,人们已不再把闪电视为妖魔鬼怪,不过时至今日,对闪电的诸多研究并未完全揭开这种自然现象的神秘面纱。当然不能去怨科学家们偷懒怠工,毕竟闪电来去如风,要捕捉更多信息还真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3.
科技杂谈     
《今日中学生》2023,(7):28-29
<正>病毒克星病毒中有核酸,还有大量的氮和磷——这些对生命体都具有价值。近期,有科学家声称发现了两种浮游生物,它们可以主动食用病毒并从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堪称“病毒克星”。控制闪电几个世纪以来,避雷针一直被用来引导雷击,但现在科学家们展示了比使用简陋的金属棒更先进的方法——向天空发射高功率激光。实验证明,快速发射的激光可以转移闪电。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一条有如动脉血管的闪电在天上闪过之后,随即一声震耳欲聋的响雷便划破了天空的寂静。这种自然现象既壮观又危险,每年全世界约有500人因雷击而丧命,还有不计其数的房屋和工业设施被雷电毁坏。它迫使科学家们研究新的更有效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4):F0003-F0003
人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一条有如动脉血管的闪电在天上闪过之后,随即一声震耳欲聋的响雷便划破了天空的寂静。这种自然现象既壮观又危险,每年全世界约有500人因雷击而丧命.还有不计其数的房屋和工业设施被雷电毁坏。它迫使科学家们研究新的更有效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
动物世界中常有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例如,一条毒蛇被另一条毒蛟咬伤了,但是并没有产生通常的中毒恶果。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经过研究发现,原来这是毒蛇血液中存在的一种"保护因子"起了作用。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2):F0003-F0003
人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一条有如动脉血管的闪电在天上闪过之后,随即一声震耳欲聋的响雷便划破了天空的寂静。这种自然现象既壮观又危险,每年全世界约有500人因雷击而丧命,还有不计其数的房屋和工业设施被雷电毁坏。它迫使科学家们研究新的更有效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项原本为国际空间站设计实施的实验最近促使美国宇航局地面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在空中悬熔形成的全新类型的玻璃。借助静电场使物质漂浮在空中,科学家们可以制造出不含任何杂质的纯玻璃材料。由于不与容器接触,因此不会掺杂上任何杂质。这种玻璃有许多潜在的用途,譬如可以作为新医疗激光和工业激光的核心元件等等。目前该玻璃正在几个项目中进行应用测试。这种被称为REAl(稀土氧化铝的缩写)的新物质是由美国航宇局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静电浮力器实验室首次开发研制的。科学家们的实验选在一个真空容器中进行。他们使用静电场…  相似文献   

9.
雷暴的危害     
在地球大气层中,每一瞬息都有轰隆作响的雷鸣闪电,气象学家把这种带有雷鸣闪电的对流性天气系统称作雷暴.雷暴是由积雨云产生的自然现象,既可以发生在带电云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带电云和大地(包括海洋与陆地)之间.当空中积雨云所带的电荷向大地释放时就产生了落地雷击,又称作霹雳,它对大地上的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了很大危害.据科学家统计,在全球范围差不多每秒钟就有近100次雷电,每小时约有1800场雷雨.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往往与狂风呼啸、暴雨滂沱或冰雹交相呼应,显示出  相似文献   

10.
英美科学家分离出了植物中控制铁含量的基因。铁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三价铁化合物和二价亚铁化合物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正铁化合物无法被植物吸收,而亚铁化合物则是植物必不可少的一种养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科学家从拟南芥中分离出这一名为“FROZ”的基因。他们发现,这一基因能促进植物产生还原酶,而这种酶能将高价铁化合物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亚铁化合物。拟南芥能高效地从土壤中吸收铁元素。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对拟南齐进行了处理,使其形成大量不同类型的基因变异体。在对这些基因变异体进行分析后,科学家们发…  相似文献   

11.
一、雷电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它的成因却至今还是一个谜。自从富兰克林证实了闪电就是一种电火花后,关于闪电形成的机制就一直困扰着人们。科学家们发现,一般情况下,雷电云层要超过3公里厚度才可能产生雷电。这时,云层上部温度很低,带正电荷,云层底部则带负电荷。当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场足够强大时,就会击穿空气绝缘层,产生闪电。云层越厚,顶部温度越低,雷电越激烈。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疟疾是一种杀伤力强、杀伤范围广的传染性疾病。蚊子,则是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播者。科学家们最近研究出了一种新办法用于控制这种疾病。他们将不传播疟疾的转基因蚊子放归野外,利用它们控制疟疾的传播。科学家们将一种能使雄性蚊子身上发出绿色荧光的基因植入蚊子体内,以便他们能轻易识别雄性和雌性蚊子并将它们分离。紧接着,这些被植入了基因的雄性蚊子便会丧失繁殖能力。这样,在短短几周内就可以消灭一个地区的蚊子了。变异蚊子治疟疾  相似文献   

13.
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他们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来自超新星爆炸时产生的星际尘埃.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在地球上发现来自另一个恒星的物质.这种星际尘埃是超新星发生剧烈爆炸时被抛向地球的,它是一种罕见的特殊形式的放射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探索球状闪电的真面目那么球状闪电是如何产生的?“它真正的面目是什么呢?无数的中外科学家都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看世界     
人造闪电处理垃圾 美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充氮炉,运用人造闪电弧贯穿于炉膛内。通电以后,电弧产生人造闪电,把炉膛温度剧升到1万摄氏度左右,人  相似文献   

16.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如何终止某些基因的功能。如果获得成功,科学家就将通过“关闭”致病基因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该研究所的科学家已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即所谓的“ RNA干扰法”。它摧毁在细胞复制中传递信息的遗传物质信使 RNA,使有关基因无法获得表达而失效。 运用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已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关闭果蝇的几乎任意一个或多个基因,在人体细胞培养试验中也成功地关闭了个别基因。而按照传统方法,科学家们要想锁闭一个基因,需要进行长达数年的努力。 据估计,这种方法将来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逐一分析人类基因,以研究各基因对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影响,将来科学家们甚至能够对活体器官中的某些基因,甚至包括癌症基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月亮对地球的贡献大于太阳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月球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太阳.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谢鲁·皮尔逊博士研究指出,在太阳系最初形成时,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牵引而成为它的卫星,而月球在被扯到靠近地球的过程中,曾经对地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月...  相似文献   

18.
赵承渊 《中国科技奖励》2013,(12):80-80,F0003
科学家是一个响亮的头衔。曾几何时,少年们大多以"当科学家"为人生理想,虽然今天这种理想早已暗淡。尽管时过境迁,但科学家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仍难以摆脱那种"不修边幅,废寝忘食,甘于清贫,不擅社交,淡泊名利,不舍昼夜地奋战在实验室中"的固有印象。而事实上,这种印象只不过是源于大众对智慧精英们的崇拜或想象。学术界也是名利场虽然人们总是寄希望于远离利益之争的纯粹的学术,但科学家们可不是只会读书和做实验的书呆子,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拥有超出常人的见识和智商。  相似文献   

19.
火山闪电     
上图为2013年2月25日发生在日本樱岛的火山闪电。火山闪电可能是火山作用引起的剧烈闪电现象,对预测火山喷发可能一定的帮助,是最令人不可思议的自然现象之一。早在公元79年,罗马学者小普林尼就曾对维苏威火山爆发时的火山闪电进行过描述。但是,由于火山闪电仅有约1米长,持续时间仅数毫秒,因此很难被观测和深入研究。直到2009年3月22日,科学家利用"闪电定位系统"在阿拉斯加捕获到火山闪电现象。有关火山闪电的形成机制,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看法。气象学家认为是火山灰、岩石碎片和冰晶  相似文献   

20.
1785年,荷兰科学家马丁努斯·马伦发现,每当他在实验室中进行放电试验后,空气中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气味。在自然界中,每当有雷鸣闪电,也能闻到这种气味。这就是人类最早时臭氧的认识。1840年,瑞士科学家克里斯蒂安·舍恩拜因将这种带有异味的气体命名为臭氧。臭氧的名字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