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动画艺术诞生,文学一直作为其渊薮而结伴同行。文学为动画提供了无数再创作的素材与可能,许多动画经典也因此而产生。作为神魔小说代表作的《西游记》一直是我国动画改编创作的一个重点。在历次不同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下,《西游记》的动画改编经由故事的改写和情节的重构,孙悟空的形象也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72变,他由“神”与“猴”的共同体逐渐成为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被赋予了一切基本情感的人。通过叙述的转向和元素的重构来对比《西游记》的动画创作与原著小说的异同,是探究文学作品改编成动画艺术过程中继承和嬗变潜在规律的一种途径,其中孙悟空形象的变迁也正标志着中国动画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巴金在谈到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时,总是一再强调:“我不是文学家”。是在一九三二年九月写的《我的自剖》中,巴金就说过:“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不想做一个艺术家”。在同年十月写的《<电椅>代序》中,他又说:“我不是一个文学家,也不想把小说当作名山盛业。”一直到一九八○年四月在日本东京朝日讲堂讲演会上的讲话《文学生活五十年》中,他仍然说:“我不是文学家”。这决不是巴金的自谦和他对艺术的否定,而是反映了他的卓越的艺术追求。这种艺术追求既回响着“五四”开辟的我国新文学运动的主旋律,又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先生在《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中指出:“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我们常常强调在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刨新意识。如果不注意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灵感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的艺术》中就不止一次地提到要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老师的教学灵感。 因为灵感思维的发生是潜意识活动和显意识活动相互交融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在…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脑动画手段组织音乐活动,有很多优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帮助幼儿理解并记住歌词,提高幼儿意义识记的能力。电脑动画的画面可以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如:小班幼儿学唱《小鸟和小树》这首歌时,当唱到“一棵小小树”时,屏幕上出现了一棵小树,唱到“小树发芽长绿叶”时,小树的枝头上就开始冒出小芽并逐渐长成绿叶,形象非常逼真。对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歌词,如“发芽长绿叶”“长成一棵高高树”等,可将相应画面作短暂的定格处理,使幼儿看得更清楚、更明白。这样,在老师范唱一遍之后,幼儿看着画面,就很容易回忆起歌词,进而随着音乐跟唱。另外,电脑动画还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的灵感,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也是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逝世五十周年。不久前笔者拜访了张光年先生。当提起以上话题时,自然要谈到《黄河大合唱》。张光年曾自谦地说过:“《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上的成就,我的歌词,不过是为冼星海同志天才的飞腾提供了一个跳板。”这一次,张老再次阐明了自己这一看法,他真诚地强调:“不要写我。”歌词是歌曲的文学基础,没有歌词又谈何歌曲?正是诗人的这一“跳板”,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没有这一“跳板”,也  相似文献   

6.
“日本动画片细致,美国动画片夸张,中国动画片浪漫。”浪漫应当是艺术内蕴的较高层次,而日本的《圣斗上星矢人《灌篮高手》,美国的《狮子王》、《花木兰》进军中国市场后立刻引起轰动,中国动画界却迟迟不见高潮,有人不禁发问:“中国动画,何日抬头2”终于,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近四年,耗资1200万元制作完成的中国首部动画巨片诞生了!“宝莲灯”亮起来啦!《宝莲灯》的投资规模和制作技术都堪称中国美术电影之最。;人物造型、背景设计、音响效果也绝不逊色于国外动画。尤其是它所蕴含的中国民族艺术的表现手法和道德品格,特…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提出“灵感”说,对文学创作的源泉提出自己的解释。灵感说的提出,强调了作家的主体性意义和价值。并从理论上证实了作家想象力、创造力、创作灵感等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柏拉图对“艺术灵感”的论述,是从神力凭附和回忆两个方面来具体论述的。  相似文献   

8.
灵感又称顿悟。顿悟本是佛教用语,是指对“真理”的顿然觉悟、朱熹林顿悟为“豁然贯通”。钱学森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是“不同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一他第一次鲜明地把灵感现象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提出来,并在题为《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一文中指出了直觉与灵感的不同:“我理解insisht是直感,而不是灵感。灵感在英文里是另一一叫“子——Insplrat。on。insight是什么含义2比如,一个学生与一位大科学家在一起讨论问题,学生觉得这个问题没有线索,不清楚。但是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科学创造,还是艺术创造,都存在着灵感这种精神现象,但科学创造的灵感和艺术创造的灵感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们的共同之处,表现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不同。我们探讨艺术创造中的灵感时,要从艺术创造的特殊性出发,不要把艺术灵感和科学灵感混为一谈。这是本文探讨艺术灵感的出发点之一,也是本文标题在“灵感”一词之前冠以“艺术”二字的含意。 我们探讨艺术灵感时,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艺术灵感的本质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准确、深入地把握艺术灵感的其它问题。很多人都指出灵感是思维的一种飞跃,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仅仅指出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说明艺术灵感和科  相似文献   

10.
灵感的产生千百年来,哲人、艺术家、科学家向往着灵感,追求着灵感,却未能对它作出过确切完善的解释。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存在,以及人们确认灵感的实有。较早使人们感觉到有“灵感”这个东西的,还得从写作算起,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一种天才和灵感。”我国晋代陆机在《文赋》中就具体描述过:“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当灵感来到时:“思风发于胸臆,言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是现代著名作家,他学贯中西,文笔机智幽默,语言流畅自然,有“幽默大师”之称。他在《写作的艺术》《、做文与做人》等文章中谈到过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其中有一点便“是写作时要有自己而无圣贤”。林语堂主张一个人在写作时不要忘了自己,他提倡表现自我。他曾说“:怕在  相似文献   

12.
自从动画艺术诞生,文学一直作为其渊薮而结伴同行。文学为动画提供了无数再创作的素材与可能,许多动画经典也因此而产生。作为神魔小说代表作的《西游记》一直是我国动画改编创作的一个重点。在历次不同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下,《西游记》的动画改编经由故事的改写和情节的重构,孙悟空的形象也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72变,他由"神"与"猴"的共同体逐渐成为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被赋予了一切基本情感的人。通过叙述的转向和元素的重构来对比《西游记》的动画创作与原著小说的异同,是探究文学作品改编成动画艺术过程中继承和嬗变潜在规律的一种途径,其中孙悟空形象的变迁也正标志着中国动画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远离城嚣》问世以来,对这两部作品的评论和探讨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的评论不仅要将着眼点放在悲剧或喜剧本身及其成因方面,而且还要放在以悲剧或喜剧手段塑造美好形象的主旨方面.哈代作品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表现人的魅力.人的魅力在于人性美和性格美.这是他对文学艺术的真诚,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哈代不断寻找艺术的切入点,寻找适合自己艺术情性的那一片区域,只要他自我主体与生活世界有着动情的遇合,激活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便欣然为文.在他的创作中,他要追索那“触动”“心灵”的东西,这正是他的艺术核心.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凝聚着  相似文献   

14.
灵感,就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的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和认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灵感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的法宝。《西游记》的故事,原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原始认识,他们痛恨生活中像妖魔鬼怪一样的坏人,希望有那么一个能擒妖降魔的“救世主”前来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这触发了吴承恩的灵感,创作了《西游记》,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在《爱的徒劳》中借人物之口提出了这一创作主张:“诗人不敢提笔抒写他的诗篇,除非他的墨水里调和着爱情的叹息;啊!那时候他的诗句就会感动野蛮的猛兽,激发暴君的天良。”《罗密欧与朱丽叶》无疑是这一主张的成功实践。由于“他的墨水里调和着爱情的叹息”,他笔下的少男少女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确实感动了野蛮的猛兽,激发了暴君的天良! 人们在倾倒和礼赞这一作品的艺术魅力时,自然会提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的艺术魅力来自何方?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振兴中华民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理论思维。“思维不能以为就只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还有一类,可称为灵感。”②对于从事文学、艺术、科学、教育、新闻、管理、哲学以及经济等工作者,研究灵感思维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钱学森同志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一文中指出:“灵感是一种可控制的  相似文献   

17.
巍岩  镇泽 《师道》2003,(11):7-10
著名教育家韩作黎文誉他的《做人千字文》:“德育佳品、文化精品、艺术珍品”。散文大师秦牧称他的《泛舟诲海》是“一部罕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为他的《圣园之魂》作序说,作品“构筑了一座教育管理艺术的金字塔”。著名作家、诗人柯岩撰文说,读他的作品,并以其人物校正方位,“则范者幸甚,作者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一部记录他的短片开场白:“他从大山的深处走来,坚韧睿智是他的丰采;他向灿烂的未来走去,雍容博大是他的气概……”他在深山教书十余春秋,后调铁岭市教育局拼搏二十余载,捧出几部影响中国教坛的巨作,令教坛文坛为之刮目……  相似文献   

18.
自从英国美学史家奥斯本(H·Osborne)的《论灵感》一文在《英国美学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后,引起了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同志认为,灵感是一种很可珍贵的精神状态,它不仅存在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其他思维领域,对它的作用与力量不可忽视或低估:有的同志则认为,虽然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所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但在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灵感的探讨兴于六朝,这时期影响最大的是陆机和刘勰。具有发端意义的《文赋》生动地描述了灵感与文思的关系,《文心雕龙》则进一步将感物与灵感联系起来考察灵感的产生,并深刻地触及到灵感过程的创作心理机制的本质。唐以来文论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灵感论,主要观点有:灵感是创作的最佳状态,在灵感推动下进行创作,可达自然浑成之境;灵感可由外物触动与研读诗书激发;灵感稍纵即逝,故作者须时时“身在意中”,对灵感保持高度警觉,“兴来即录”;灵感的来去受制于创作主体的心境;灵机成异趣,不可苦吟亦不必拘于有无“寓意”;灵感来自偶然;灵感来自必然。  相似文献   

20.
●某次语文考试,同桌在默词的时候突发灵感:“问君能有几多愁”要求补后句,他补了句:恰似一道叉卷上留(原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老师毫不客气地在卷上打了个X,他还沾沾自喜地说:“原来我的灵感好灵的!” ●也是语文考试默词,原题上句是:“玉不琢,不成器。”结果我们班一强人答:“朋友妻,不客气!”第二天家长就被叫到学校了。 ●仍是语文考试,题目:“长江后浪推前浪,”某人答:“一代更比一代浪。”结果自然见家长。 ●高中的时候考试有道题:请写出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的全名。其答案如下:藤野菜菜子、藤野英二狼、(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