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学生只有清楚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才能清楚地理解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第八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体积(容积)和体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公制体积单位的进率和换算,学会土石方计算方法。学习本节内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重要,掌握其特征,理解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比较容易。这是学习体积单位间进率  相似文献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认识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对立体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图,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4.
<正>课前思考:1.教材是如何编排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做中学”,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找到不同制作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做”,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更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理清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相似文献   

6.
“九义”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部分内容。一、教材特点本单元教材内容是学生较深入地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是从一、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观念的认识的飞跃,也是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等图形的基础。本单元教材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1.重视联系实际。用实际物体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通过实物模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把牙膏盒、药盒沿棱剪开再展平,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所编题目均联系实际。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其特征,区分异同,初步认识它们的直观图;(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空间想象等能力及空间观念,渗透对应。分类等数学思想;(3)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司观念。教学过程:由相互联系的五个环节组成。一、迁移复习教师用幻灯呈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提问:(1)灯片中有哪些平面图形?(2)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评析:复习…  相似文献   

8.
<正>课前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概念,经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但学生到底存在怎样的疑惑?教师应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为此,对3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相似文献   

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设计□锦州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陈文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立体形体的开始,更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一册第84—85页,是该单元的开端。讲好本节课,可...  相似文献   

10.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由平面图形的认识到简单几何体的认识的开始,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的基础知识包括:①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土石方的意义,对常用的公制体积单位有较明确的观念(即对1立方厘  相似文献   

11.
写在前面《长方体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第三个主题教材,本节课基于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第一学段)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学习正方体认识和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因此,教好这节课,在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这节课在整个几何教学中的地位以及教材的编写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充分让学生观察、操作,再逐步抽象、概括。只有学生有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形成了表象,再经过多次抽象概括,才可能建立起长方体的概念。(2)要在“变式”中理  相似文献   

13.
<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提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应用公式,进一步深化对体积公式的理解,从而建立体积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  相似文献   

1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编排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之后、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前。五年级学生对立体图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其空间思维还不够完善。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中,教师借助实物来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从具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背景】“制作收纳盒”一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表面积应用的练习课。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展开图和表面积,掌握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设计为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制作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87页。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教学要求: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建立“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探索、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课本在分别讲了“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后,又将其统一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统一,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而且好处有三: 一是能启发、诱导学生计算出底面是三角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或直观图指出它的面、棱、顶点和长、宽、高。2.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3.记住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记住其计算方法。4.记住体积和容积的意义。5.能记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6.记住常用的体积单位、容积单位和有关的进率。(二)理解1.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2.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懂得正方体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初次接触的立体图形,也是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的重要基础知识。 一、把握特点,突出重点 本章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重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教学;(2)计算表面积未给出“公式”,显示了一定的灵活性;(3)突出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直观“形式”推导,由正方体的特征引出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最后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4)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章四十八道  相似文献   

2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会用“数方块”的方法求出物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