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遥控小飞机     
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泰勒斯就有这样的记载:“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古人在汉初也发现了琥珀在摩擦后出现的静电吸引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会发生紧密的接触,由于摩擦时产生了热,从而使两物体间的电子转移,让物体带了电。利用这一现象,我们现在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静电小飞机吧。实验步骤:1、用剪刀把铝箔纸剪成一个小飞机;2、然后拿毛绒布用力摩擦一个塑料棒,使塑料棒带有电荷;3、然后把带有电荷的塑料柄靠近小飞机,小飞机将飞向塑料棒,与塑料棒接触后又飞开;4、…  相似文献   

2.
当带有静电的物体跟其它物体接触时,依据电荷中和的原则,存在着电荷流动,传送足够的电量以抵消电压。这个高速电量的传送过程中,将产生潜在的破坏电压、电流以及电磁场,严重时会将物体击毁,这就是静电放电。  相似文献   

3.
当硫与氢结合成硫化氢(H_2S)分子时,二个氢原子各给硫原子一个电子,得到带两个阴电荷的硫离子(S~=)及两个一个阳电荷的氢离子H~+。氢离子被硫离子所吸引,生成硫化氢分子(H_2S): 2H~++S~==H_2S………………(1) 但硫原子不仅能吸入电子,也能放出自己外层的电子,变成阳离子。例如,硫与氧化合时,硫带有阳电荷,而氧带有阴电荷。如: S~(+6)+3O~==SO_3………………(2) 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每个氧原子吸入两个电子,结果硫原子变成+6价,氧变成负2价。但有时硫原子不一定将它全部的价电子放出,却只放出四个电子。例如在SO_2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4.
各种物体通常会带有电荷,由摩擦、感应、吸附、化学反应、热激光、光电效应等途径获得。本实验主要探讨热激发带电的特点及规律。本实验结果表明:1、在同一温度下,相对的两个不同金属板由于电子脱出功的不同,达到热电子发射和吸收的平衡时,一种金属带正电、一种金属带负电。2、  相似文献   

5.
教科书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中"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两个实验的学习要求定位为"经历",这两个实验显然是必须做,而且要求现象明显有说服力,才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解释物体带电的机理,并在分析过程中完成"理解电荷守恒定律"这一学习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6.
讨论飞碟存在与否之前,要明确两点.首先,飞碟是一个在科学领域里假设的名词或物体.严格地说,我们研究的是"不明飞行物体"的现象.其次,UFO和飞碟在称呼上可以视为一体,但在科学的研究上则是两回事.UFO的中文意思是不明的空中飞行物.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摩擦为什么能够带电? 我们用玻璃棒、火漆棒、硬橡胶棒、硫黄块或水晶等物体,和毛皮或呢绒摩擦过以後,这些摩擦和被摩擦的东西就都带上了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一般地讲,任何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都能起电。实际上所谓摩擦起电,更明确些说,应该叫做“接触起电”。这是因为只要两种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就足以使它们带电,“摩擦”的作用不过使物体能有更好的接触而已。摩擦起电的原因是这样的: 任何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原子。每一个原子又是由若干带有负电的电子与带有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大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对质量的不同看法,是相对论力学和经典力学的重大分歧之一。经典力学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相对论力学则认定,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可变的,与其运动的速度有关,即m=mo/!1-v2/c2(1)式中m为运动质量,简称动质量;mo为“静止质量”,简称静质量。(1)式通常被称为“质速关系式”,是相对论力学的基本公式。然而,笔者认为,经典的质量观是正确的,相对论的质量观是错误的,理由如下。(1)相对论性质量违反力学相对性原理。为便于论证,我们假设有一个“静止的”惯性系k和一个相对于k系以速度v运动的惯性系K′系静止…  相似文献   

9.
金科 《金秋科苑》2009,(15):48-5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小时候我们的课本就读过这篇文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其实是自由落体定律,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落地时还是一样的,就算一个才一千克,另外一个10千克,落下的速度还是一样的!伽利略最早怀疑了"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的这种说法,在他决定做著名的"比萨斜塔"的实验之前,他先提出了一个悖论,也就是重20重10的球拴在一起同时落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金科 《今日科苑》2009,(15):48-5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小时候我们的课本就读过这篇文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其实是自由落体定律,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落地时还是一样的,就算一个才一千克,另外一个10千克,落下的速度还是一样的!伽利略最早怀疑了"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的这种说法,在他决定做著名的"比萨斜塔"的实验之前,他先提出了一个悖论,也就是重20重10的球拴在一起同时落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对电和磁的认识,总认为它们具有相似性。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磁铁则有N极和S极;磁极未能发现它们可以单独存在,而正负电荷却是可以单独存在的。但构成电荷有没有基元电荷呢?这是人们长期以来颇费思索的问题。电子与正电子很早以前,人们就利用摩擦起电获得正电荷和负电荷。但是对于电荷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对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信息是通过分门别类来存储的,譬如物体和人脸就属于不同的类别,分存于不同的脑区。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神经学家对此做了研究。他先从英语里选出最常用的1705个名词和动词,为每一个词配上演示图,制作成幻灯片。然后,他让  相似文献   

13.
一架类似磁单极子的飞行器在地球磁场中飞行,你能想象吗?磁单极子的重要性质电荷有正负之分,正电荷与负电荷可以配对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但是让科学家一直想不通的是,磁极却好像总是两个磁极同时出现,无法分开,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  相似文献   

14.
非导体     
不传电的物体,叫做非导体,也叫绝缘体或电介质。盐类晶体、油、空气、玻璃、瓷、橡胶、琥珀等等都是非导体。非导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在这种分子中,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有些非导体是由离子构成的,但这些离子不能自由地在非导体中移动。在电力的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荷只能够稍微改变自己的位置或取向。原来在非导体中,成对结合着的异号电荷(有极分子)的取向是无规则的。虽然拿一个分子来看,它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整个分子仍然是中性的);但就因为这些分子的电荷取向不规则,所以不论拿整个或是部分非  相似文献   

15.
<正>电子具有电荷和自旋两个重要属性,传统的半导体器件仅利用了电子的电荷属性,稀磁半导体材料可以同时利用电子的电荷和自旋属性,成为未来半导体自旋电子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人们期望通过对稀磁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获得具有非易失、多功能、超高速和低功耗等特性的半导体自旋器件,这对材料和信息技术领域都将是一场质的革命。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关注Mn掺杂III—V族稀磁半导体材料,如(In,Mn)As和(Ga,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双眼看面前的一个立方体,由于两眼的视点不同,所看到的同一立方体景像就稍有不同,如图(1—1)所示,左眼看到的景像如甲图,右眼看到的景像如乙图,这两个不同的景像经大脑分析之后,就产生立体的感觉。(图1——1)立体电影是利用一左一右两具电影摄影机,同时拍摄同一景物,所形  相似文献   

17.
假设夸克是由于轻子发生分数质量转化、分数电荷转化、分数轻子数转化而形成的.夸克被色力束缚于重子之中.若提供足够的能量,就能够还原轻子由于形成束缚态夸克所转化了的分数质量、分数电荷,却形成自由态的介子.中子存在一个单位负电荷转化.负电阻元件利用多中子有机导电材料.由于电子向存在电荷转化的中子场扩散,这些电子原来的位置留下空穴,同时也存在电子对空穴的添补运动,此种材料可节能.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03年7月号上同时刊登了《我的不同看法》和《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两篇诤文,其中《我的不同看法》对一段时期以来关于相对论的一些错误论调提出了批驳,很好!我赞赏作者王超的科学态度,他客观、严谨而不失公正。在这里,我仅对“无外力作用下的(物体的)持续运动,未必都是直线运动”的观点提出质疑。在《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一文中,作者仅凭“电扇等物断电(失去动力)后已无外力作用,仍然持续逸转”的现象来推出“转动一旦赢得,在完全没有(力)相互作用下就真的不会消失”从而得出“无外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运动,不必是…  相似文献   

19.
在大自然中,每天都有很多大气放电现象--雷电.雷电是由云层相互摩擦碰撞而使不同云层带有不同极性的电荷,当电压达到可以击穿空气的程度后,临近的两片云会发生放电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从前,在地球上空的大气中飘浮着许多绒绒的白云,云中住着一滴圆圆的、充满活力的小水滴。在小水滴的记忆中,他每天都躺在阳光中休息和沐浴。一天,他在老地方晒太阳,但阳光不再明媚,而且天色愈来愈暗,震耳的雷声晃动着云彩,小水滴觉得自己好像变得很沉重,几乎无法挪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