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科学实践观视阈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人类实践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失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即科学的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始终,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从追求生存到发展,不同的社会实践决定了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方式的更替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运动的,总体表现为“和谐-异化-统一”的过程。依据这种运动关系,我们分析当前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历史问题,树立正确的关系观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价值关系、历史关系等多重含义,这些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发生中介,实践活动的二重性决定于人存在的二重性与自然存在的二重性,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意蕴只有在这种思路中才能得到合理的阐释,就此而言,西方生态伦理学是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以前的各派哲学都未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从变革思维方式入手,在艰辛探索的基础上,确立了感性活动原则和实践思维方式,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科学的人与自然的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探索、建构、确立和展开四个阶段.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理论,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人类活动的具体样态,人与自然的关系可分为认识、实践和审美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协调统一共同实现着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目前,人与自然三个层面之间的统一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实践层面、认识层面极度扩张,审美层面相对萎缩;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层面形成以实践层面为核心的结构,从而造成认识层面的功利化和审美层面的扭曲。今天,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的产生就在于人与自然关系三个层面的失衡。从自然观的角度出发,要克服生态危机,就需要通过自然观的整合,重建人与自然关系三个层面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又通过其实践活动给予自然界以影响,若违反人与自然的辩证法,必然受到惩罚。今天,要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加强环境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真正做到按规律办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合理性、盲目性一面造成的,人类必须充分正确认识自然和自身,通过实践不断确立人类在自然界的“主人”地位,重建人与自然新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理解的实践 ,从本质上来说是指主体与客体、人与社会环境的否定性统一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它不仅包括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 ,而且也包括人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活动。实践的特性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这种统一随着人类实践自身的发展呈现出受动性不断消解 ,能动性不断生成的趋势 ,人类实践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摆脱实践的受动性 ,获得实践的能动性 ,从而走向自由自觉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实践活动的合理性是指人类的实践活动遵循理性的规范和引导所实现的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肯定。立足于实践活动本身的规律性,合理性的实践活动应贯彻真善美统一的基本原则,应在满足主体需要的同时力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合谐性。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本身是一种实践效应。对生产实践效应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是造成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实具效应是多样性的实践结果的综合,它包括实践结果的潜在影响和衍生形态,也包括实践及其结果对人的价值意义。实践效应的特性有主客体共融性、效应关联性、正负效应伴生性、效应时差性等。实现实践效应的优化,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人类功利性原则、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性原则和人类实践的控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在人类哲学思想的演进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制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存在论前提,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锁钥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相互中介、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自然对人的报复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当今人类探索走出发展困境的具体路径的思维平台和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2.
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重新审视那种仅以人为万物尺度的思维模式很有必要。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伦理范畴从人与人的关系开始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建立起一种以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溯源我国古代思想家们的生态伦理观和泛化于民间的生态伦理实践意识,将为我们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提供丰富而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总结了历代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遗产,把自然界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的纽带,社会性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性质。从而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又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创新理论实现了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这两方面重要思想的整合,揭示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生产实践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实践关系和实践水平,而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又是通过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表现出来的。因此,肯定了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与肯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是,…  相似文献   

15.
“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作为马克思实践哲学与生态思想创造性结合的理论精华,对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聚集实践的指导思想,从认识论维度肯定人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实践活动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围绕实践的评判标准,从价值论维度阐明如何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引发的异化现象,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关系;三是基于实践的应用方法,从人学维度揭示人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实践活动中顺应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提炼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的当代价值,一方面有利于厘清实践活动中现实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6.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经济发展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不是最终目的,人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当代经济活动造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冲突越来越加剧,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从经济制度的视角出发,阐述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特别是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获得较为全面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生态弊端的基础上,阐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唯物辩证法,为当今探索人类走出发展困境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打开新视野,提供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课题,关注自然,热爱自然.这不仅成为人类的共识.同时也是一项的重要道德实践活动。佛教中所蕴涵的生态伦理观,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所考察的自然,不是孤悬于社会历史之外的天然之物,而是纳入人的活动范围、作为对象性存在被社会实践中介过的人化自然。在马克思的视域里,无机界与人类历史都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二者在历史进程中相互规定,在现实关系中相互转化,自然是人的"对象世界",人类生活是"对象世界"的内化,社会是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洞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哲学基础,也为现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西方自然观经过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马克思在克服以往一切旧自然观的基础上,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从而科学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