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材范围的扩大,时代内容的融入,小说家对民间艺术的集中整理与重新创作,这些因素都促使明拟话本加工技巧不断提高和心理描写渐趋细腻,其表现方式和心理状态也呈现多种多样。明拟话本的心理描写不仅反映出人物的自我矛盾,而且能够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可以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刻划人物。  相似文献   

2.
题材范围的扩大,时代内容的融入,小说家对民间艺术的集中整理与重新创作,这些因素都促使明拟话本加工技巧不断提高和心理描写渐趋细腻,其表现方式和心理状态也呈现多种多样.明拟话本的心理描写不仅反映出人物的自我矛盾,而且能够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可以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刻划人物.  相似文献   

3.
李婕 《文教资料》2011,(18):10-11
太虚幻境作为小说《红楼梦》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描写,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以现实的一个极短的瞬间.将作品的主线、人物的命运、人物深层的心理变化与百年家族的兴衰缠绕在一起,借梦境深远而悠长地展现出来。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近年来,对于太虚幻境这一神话性构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者从太虚幻境一词的渊源、结构、宗教、哲学、美学等几个角度对这一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很多的诗歌出现了"惭""愧"等字眼,这些诗歌,一方面表现出了白居易的负罪感心理,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难能可贵的自我批判意识;另一方面,这些诗歌特别是在感伤诗和闲适诗中也体现了作者由负罪感向逍遥闲适心态的转变.本文结合白居易的身世简要分析了他这种转变的心路历程,实际上处于一种进退的矛盾纠缠中.  相似文献   

5.
《小巷深处》和《红粉》同是反映上世纪五十年代新社会制度对妓女改造的故事,但相同的故事由于关照视角和表现主题及叙事策略不同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写法,构成了两者之间在思想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方面颇有意味的互文性叙事。  相似文献   

6.
心理描写在诗歌里,除了直截了当表露心声以外,作者还可间接地表现人物心理世界,如人物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景物描写、意识流等。一、借助人物的内心独白来描写心理内心独白是指规定情境中人物(演员)在自己内心即兴地产生出无声的内部语言,在心灵中自我对话,生动灵活地再现人物的思  相似文献   

7.
卢凌 《江苏教育》2024,(4):50-51
<正>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因为他们想要被他人认可和接受。模拟情景中学生小陆不想参加学校宣传片拍摄的原因是担心自己脸上的色素沉淀被拍摄下来,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原因分析1.自我认同感低青春期的学生会出现两种心理状态——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自我接纳是一种自我肯定,是一种积极心理的表现。自我接纳的学生能心平气和地接纳自身的缺点,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学生小陆出现的则是一种相反的心理状态——自我排斥,他的内心有着比较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表现为自我否定,不喜欢自己,特别是对自己脸上的色素沉淀耿耿于怀,觉得自己的外表很糟糕,是一种消极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里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描写,也是全书的大纲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它反映了贾府生活的堕落和宝玉性格的发展,是小说中人物、环境、情节描写的缩影,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夏敬渠《野叟曝言》塑造出超人、完人的文素臣获得的勋业及个人荣贵,是仙师中不得志的道学先生阴暗心灵的反映。作品中描写田有谋的段落,对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作者假手刘、戴创造的《亚夫》剧,在对刘邦的处理上是集前人诮骂刘邦的集大成之笔。作者夏敬渠是一位满口讲仁义道德的道学家,和书中人物文素臣是二而为一的。《野叟曝言》之评,顺应作者笔锋,极力地为文素臣、水夫人唱赞歌,推销传统道学家观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少年维特之烦恼》中采用的心理描写这一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少年雏特的内心世界。小说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与间接心理描写两种方式:直接心理描写主要是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直接剖析和描绘,有四种方法:由人物直接倾吐、由"编者"叙述、由思忆联想表现、由梦境幻觉反映;间接心理描写主要是借助景物、事件和人物表情、动作等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表现、烘托。由此又概述了三种方法:细节表现、言行体现、景物烘托。以此来探讨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阐明心理描写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脍炙人口、经久不衰,除了结构、情节安排等方面的不同凡响之外,艺术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出色的心理描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我的叔叔于勒》,便是在心理描写上很有特色的一篇。 心理描写直接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我的叔叔于勒》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由于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所以多半是取间接心理描写的手法,多侧面多层次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张莉 《函授教育》2002,(1):53-54
要塑造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关键还在于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内心世界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感情呢?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阐述。即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直接表现主要是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直接剖析和描绘。结合实例,本文概述了四种方法:可以由人物直接倾吐、由作者或(作品中的我)直接描述、由思忆联想表现、由梦境幻觉反映。间接表现主要是借助景物、事件和人物表情、动作等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烘托。由此又概述了三种方法:细节表现、言行体现、景物烘托。  相似文献   

13.
彭敏 《文教资料》2013,(12):7-9
文章对高适诗歌中的典故人物进行分类研究,指出高适借历史人物直接或间接地表现自我的意识与情感,揭示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功业自许是高适大量运用典故人物的心理机制,壮志不酬是其生存状态的真实反映,而典故人物的运用又是激励高适奋进的动力,实现理想。典故人物的运用使高适的诗歌作品达到了一种质实深沉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段真 《培训与研究》2009,26(4):18-19,26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的剖析,结合同一作者其它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从心理分析学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从作者笔下男性人物的受伤、他们对阉割的恐惧以及他们的自我分裂的种种表现几方面,揭示以杰克为代表的男性人物的自我分裂症,以及作者本人对男性社会性别身份认同的敏感与关注,从而为经典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增添了复杂性与多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心理描写与“意识流” 心理描写是现实主义文学塑造形象、刻划性格的重要手法之一。其描写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通过描写人物的肖象、行为、动作、语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有的则由作者潜入人物的心理直接叙述或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的则完全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即“内心的自我谈话”(柏拉图语),犹如电影里的主观镜头。然而,现实主义文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的思想和人格总是活跃于其中,那些以作者或作品中的“我”出面来直接叙述人物心理活动的作品自不必说,即或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也并非完全是人物的原始状态的内心语言,而是经由作者按照一般的语言、逻辑规则或形式有意选择、提炼、加工和整理过的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的语言。正是在这一点上,“意识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里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描写,也是全书的大纲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它反映了贾府生活的堕落和宝玉性格的发展,是小说中人物、环境、情节描写的缩影,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要塑造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关键还在于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内心世界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感情呢?本主要从两大方面阐述。即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直接表现主要是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直接剖析和描绘。结合实例,本概述了四种方法:可以由人物直接倾吐、由作或(作品中的我)直接描述、由思乙联想表现、由梦境幻觉反映。间接表现主要是借助景物、事件和人物表情、动作等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烘托。由此又概述了三种方法:细节表现、言行体现、景物烘托。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人类心理功能、情感流动的一种表现,音乐表现的诸要素都是情感的反映形式。人类对音乐的感受,是对自身心理功能的一种自我观照,是一种情感体验。人对音乐的直感能力是人脑在进化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功能,这也是中国传统“乐教”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个体在参考他人的表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有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看法和评估。蒙达·哈特尔(1982)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评价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稳定性越来越高,对外显行为的评价逐步发展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过程。自我评价就像是一个过滤器,进入个体心理的每一种知觉,都会先经过这个过滤器,若自我评价是积极的,每一种经验都会与积极的自我评价联系到一起,如果自我评价是消极的,则每一种经验都会被赋予消极的意义。因此,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引导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高年级的心理课堂中,作者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男主人公杰克&#183;巴恩斯的剖析,结合同一作者其它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从心理分析学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从作者笔下男性人物的受伤、他们对阉割的恐惧以及他们的自我分裂的种种表现几方面,揭示以杰克为代表的男性人物的自我分裂症,以及作者本人对男性社会性别身份认同的敏感与关注,从而为经典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增添了复杂性与多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