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关注.留意他人的处境.在公共场所大声打电话便是没有关注,其他人可能受到骚扰. 2.肯定他人的存在价值.插队不单浪费排队人的时间,而且是否定他人的存在.否定往往引发冲突. 3.往好处想.先往人家的好处想,不单令自己的心灵保持纯真,也会让对方更真诚地与您相处.有人说,接待陌生人,无意中便接待了天使.  相似文献   

2.
1.关注——留意他人的处境。在公众地方接打手机时大声通话便是没有关注其他人可能受到骚扰。2.肯定他人的存在价值——插队不单浪费了排队人的时间,而且是否定人们的存在,否定往往引发冲突。3.向好处想——先往人家的好处想,不单令自己的心灵保持纯真轻省,亦会影响对方与您更真诚相处。在基督教文  相似文献   

3.
萨特关于自由与他人的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所说“他人就是地狱”,并非指人与人的关系总是敌对的,他人是对一个人自由的限制或否定。在萨特看来,他人对一个人的自由既是限制又是条件,既是否定又是否定之否定即更高层次的肯定。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就是在实现自己的自由的同时,也要实现他人的自由;在实现自由的同时尽可能地克服自由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高飞翔 《考试周刊》2014,(36):152-152
生命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珍视生命、提高生命价值是人类社会向前推进的客观要求。当代某些大学生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时常出现否定自己生命、漠视他人生命的现象,值得社会各界关注和深思。加强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生命教育,增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提高大学生生命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主观能动性司空见惯,但其很容易蒙蔽人的客观实在.人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都与自身的生理条件、社会环境与他人存在密不可分.事物的任何选择最终都会取决于自身需要,而不会因他人的意志而改变,这也就是事物存在的客观性.人的主观选择非但不能否定选择主体客观实在,反而会因为自己的主观选择而更加说明自身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了自己的内心。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的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相似文献   

7.
孙莉  翟启明 《辽宁教育》2009,(11):10-12
自我实现可以归结为一种使人的内在潜能不断得到释放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而非“他人”。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自我实现不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否定和对另一个世界的执着追求和迷恋,相反,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个体不懈的努力,使自身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状态之中.它寻求的是真我.而非“他人”。本文试图从自我实现的主客观条件,以及教育的指导作用出发,重新审视人的自我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存在性问题是探索性问题中的一种类型,常以“是否存在”的形式出现,它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备受大家关注.解答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先假设命题为真,然后据此推理或计算,直接得到存在的依据或导出矛盾,从而肯定或否定假设.本就这方面的探索做一些总结归类.  相似文献   

9.
1.Can、you see?难道你没有看见吗?是一个否定形式的一般疑问句,表示惊异、责难、指责等语气,有“难道”的含义,通常用于不耐烦或责备他人的场合。又如:  相似文献   

10.
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通过对操心、他人、沉沦、畏、死亡以及良知等概念的分析,表现出了他对生活世界中自我与他人问题的关注,其关注这一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世界中探讨走向本真的存在的道路,为人类从沉沦中返真,超越沉沦状态寻找出路,以实现生活世界中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自由、和谐。  相似文献   

11.
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通过对操心、他人、沉沦、畏、死亡以及良知等概念的分析,表现出了他对生活世界中自我与他人问题的关注,其关注这一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世界中探讨走向本真的存在的道路,为人类从沉沦中返真,超越沉沦状态寻找出路,以实现生活世界中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自由、和谐。  相似文献   

12.
严超  周君 《文教资料》2011,(10):90-91
长期以来,人们对个人权利持敌视态度,其合理性也被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摆脱了对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经济上独立的利益主体,个人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充分肯定个人权利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要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对自我中心主义价值观加以考察和分析.有助于我们真实地理解其危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函数的最值问题中出现“存在性”问题。可以运用直接法与间接法来解答.间接法是:利用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的这一逻辑关系进行转化,将存在性问题转化为任意性问题,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再利用“否定之否定”的原理,间接探索出解题思路.直接法是:从集合的角度比较函数值域的端点值间的大小,直接找出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词语中.有一类词语可以表示否定.一般可称为“否定词”。比如,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的“不”.对具有或存在的事物表示否定的“没有”,与“有”相对的“无”。这些否定词如果用在谓语前对谓语加以否定,句子就成了否定句。  相似文献   

15.
对命题条件或结论的否定,求非p或补集等,要用到问题的否定.而求问题的否定时,很容易忽视问题的不存在情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略举几例,对由予忽视存在性导致解题失误,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明全 《班主任》2008,(2):29-29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3.学会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感受自我欣赏和被他人欣赏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收受型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的定位与解释问题,一直是理论与实务界的争论焦点,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两大派别。"为他人谋取利益"实际上应定性为客观要件,这不仅符合立法原意、语义解释,也有利于司法认定。在解释"为他人谋取利益"时,应将"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纳入收受型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之内,而不必要求承诺的真实性与实际践行。当然,在实际受贿罪的司法认定中,要根据受贿行为和谋取利益发生时间的先后不同而作出不同认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羞耻体验量表 (ESS)比较大学生和成人的内疚与羞耻感在现象学上的异同 ,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TQ)对羞耻感与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 ,实验表明 :( 1)羞耻感具有强烈的自我取向性 ,以否定自我、逃避现实、强情感体验和掩饰行为为特点。内疚感对已发事件中本身行为的反省为焦点 ,更多以考虑自己行为对他人的伤害以及采取措施弥补过失为特点 ;( 2 )羞耻和积极应对存在中等程度负相关 ;( 3)有无他人在场 ,内疚和羞耻都可发生 ;( 4 )与成人相比 ,大学生在体验羞耻时对自我的否定要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9.
戴桂祥 《初中生》2009,(5):25-26
交际中,用“不”字否定他人的话,容易造成他人不悦,使交谈气氛降温,严重的还会出现不得不中断谈话的尴尬境地。如果能巧妙地避说“不”字,会使谈话的气氛变得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20.
进入初中,随着学生日益走向成熟,个体意识也逐步增强。当学生过多地关注自我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他人的感受甚至忽视他人的存在。本次班会旨在通过一种温馨的话题探讨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在传递温暖,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下面是此次班会的实录与设计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