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弟子规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相似文献   

2.
余力学文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词语积累]慕:思念、想着。滞:停滞。札:古代用来写字的木片或竹片。  相似文献   

3.
谈中学历史课启发式教学方国俊我国周代教育倡导“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勿牵,强而勿抑,开而勿达”。《中庸》有“未发已发”之说。这均是对启发式的绝妙解释。黑格尔总是把矛盾的展开看作一个过程,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之成效特别需要这样的转变才行,就是...  相似文献   

4.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邻里守望,胜于远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一分谦让,便有一分受益;有一分骄矜,便有一分挫折。待人留恩,处事留智。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语言切勿刺人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见人背语,勿倾耳窃听;入人之室,勿侧目旁观;到人案头,勿信手乱翻。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只有和气去迎人,哪有相打得太平?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让一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容…  相似文献   

5.
正大写意花鸟画的"大"字,我认为它包容很多,并非单纯的笔头大、墨块大就叫大写意,那样就太片面了。这个"大"字,讲的应该是大的境界、大的开合、大的气势、大的心胸和大家风范。大写意花鸟画要宁直勿曲、宁方勿圆、宁涩勿滑、宁粗勿细、宁黑勿淡、宁整勿碎、宁厚勿薄、宁长勿短、宁稚拙勿草率、宁单纯勿繁琐,宁可画面上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也不要追求笔  相似文献   

6.
弟子规     
李毓秀 《中国德育》2006,1(2):F0003-F0003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昏则定出必告苟私藏亲心伤孝何难亲憎我亲有疾药先尝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幼者后长呼人长无言退恭立声要低低不闻[谨]朝起早夜眠迟俱紧切置官服食适可勿过则勿跋倚勿箕踞事勿忙忙多错声必扬人问谁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切戒之见未真勿急疾勿模糊即内省有则改闻过怒闻誉乐名为恶过能改〔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非言大己有能人不安勿话扰即是恶疾之甚将加人先问己慈而宽势服人〔亲人〕同是人类不齐过日少不亲仁〔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信皆要方读此就人问求确义有定处读看毕勿自暴勿…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蔡尚思在《中国思想研究法》一书中,特别指出“辩论批评的重要”,专章探讨了“评论的方法”。他认为“一切方法和评论叙述,均随态度而转移,所以学者尤其是思想家和历史家,首要注意态度”,并对“评论应有的态度”分为二十点而约言之:勿慕名、勿畏势、勿贪利、勿徇情、勿故误、勿臆说、勿离题、勿异拟、勿当然、勿灰色、勿嫉妒、勿依附、勿太过、勿混谈、勿恋旧、勿执一、勿相对、  相似文献   

8.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用深赞,亦不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居贫,勿谓常贫;居富,勿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玫性。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当以道自平其心。  相似文献   

9.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救育思想不尽相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有一篇《作秘诀》,通篇叙述的都是骗人的“秘诀”。只在结尾时“反-调”,说明秘诀是没有的,如果说有,也不过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话虽浅显,说到了点子上。今天青年人的习作特别是学生的作,与鲁迅时代有异,但也有相通之处。如果针对他们的缺点“反一调”,那就是“有真意,去虚假.少皮傅,勿胡编。”本重在揭示从高考作中发现的缺陷,以引起教师和未来考生的注意,并印证“有真意,去虚假,少皮傅,勿胡编”对某些学生来说确实不失为“作秘诀”。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自然成长既需要我们具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平和理性,也需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豁达,更需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静,真正做到"勿傲、勿暴、勿怠,宜和、宜静、宜庄","本真、唯美、超然","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  相似文献   

12.
从《晏子春秋》中,可以看出齐国的丧葬礼仪主要有招魂、哭踊、人殓、出殡、守葬等环节。于生者有施,于死者有礼;殓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慧眼识佞忠,厚葬必忠臣;勿使民怨君,勿使侯轻国;必有补死者,勿深害生者等是晏子丧葬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毛诗·召南·甘棠》卒章"勿翦勿拜"一句中的"拜"字,汉以来学者的解释多有歧异,有拔除说,有弯曲说,有通"扒"说,有通"擘"说,有通"爬"说,至今无定论。从音韵、异文、修辞等方面看,郑玄笺云"拜之言拔也"确不可易,与诗意相契合。"拜"为"拔"的假借字。《广韵》引作"勿翦勿扒",疑引自三家《诗》,"扒"为"拔"之异文。  相似文献   

14.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做事不要匆忙,匆忙之中最容易出错;做事不要害怕困难而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坚持改错从前,有一个少年叫徐文靖,从小调皮捣蛋,不仅满嘴脏话、粗话,还经常和人打架,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在  相似文献   

15.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阐述了: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勤学自立,行道利世;修身齐家,德行高尚;熏渍陶染,以身作则;勿偏勿溺,威严有慈等教育思想。这些丰富的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重视胎教,加强早期教育;养成学前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等。  相似文献   

16.
慈溪话中的"勿"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慈溪话否定副词的用法。考察以慈溪话中否定词"勿"的语义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勿结构""勿字句"以及与"勿"有关的合音合义词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7.
勿”、“物”二字的本义,众说纷纭。窃以为“勿”的本义即“以犁起土”。由此引申出“土色、相土色,色、杂色,杂色帛,旗帜”等意义。“勿”为“犁田”.“物”即“犁田的牛”;之后“物”才产生了“杂色牛”这一意义。“勿”与“物”之间有假借或混用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喜欢的经典名言。当然了,我也不会例外。我最喜欢的经典名言是《弟子规》中的这句话:"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事情不要慌忙,忙了就很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马虎草率。  相似文献   

19.
爱心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老师"……尽管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尽管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充满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刘劲松 《考试周刊》2011,(49):152-153
《孙子兵法》讲的"权诈之兵",很多讲的是机动灵活,知变善之道。《孙子兵法.九变篇》讲的九变就是多变之意。从《孙子兵法.军争篇》的尾句"高陵勿向……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穷寇勿追"到《孙子兵法.九变篇》的"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等都是强调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