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守望乡土学的鲁迅提出乡土学这一概念后积极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从关注家乡走向批判“国民性”时所发出的最强音、他在将悲悯与忧患意识上升为凝重冷峻之悲剧意识时所呈现出的庄严与悲壮的美学效果,对于同期和后世同类作家来说,是一座难以企及的化高峰,显示了鲁迅乡土学在思想上和美学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鲁迅和契诃夫在小说创作中都选取了三个方面的创作视角,即以审视者的姿态拷出人性灵魂的恶‘以救治者的身份探究社会的病;从救赎自我的角度照出自我的影.他们通过对人性之恶、社会之病、自我之痛的否定,试图张扬人性之善、社会之美、自我之新.在思想开掘的深度和力度上,鲁迅比契诃夫更加深沉、严肃.  相似文献   

3.
文章所讨论的乡土文学是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小说 ,并力图挖掘出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在独特的视角尤其是社会视角规范下这类文学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之后,乡土文学一时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文学潮流,鲁讯小说在乡土文学的发辰中有看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乡土文学的源起、振兴,作用等方面分析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时乡土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华 《文教资料》2011,(17):9-11
京派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京派的文学创作大多以乡土文学为主。研究京派的乡土文学,须从他们的乡土文学观及其创作实绩两个角度进行考查。本文以废名、沈从文为例,分析京派的乡土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学是现当代中国文坛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作家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学现象。然而怎样概括乡土文学的特征,却始终没有统一的观点,人们往往从“类”的属性出发,却忽略了乡土文学概念下作家风格的大相径庭,只是简单地以是否写农业农村为标准去看待它。乡土文学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种”的属性,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该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从乡土文学的第一位作家——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分析其文学内涵从而厘清乡土文学必备的“种”的内涵,以确定其概念的外延。鲁迅的小说是现代小说的开端,也是乡土小说的开端,他的小说中蕴含着后来乡土小说各个分支提倡的因素,对鲁迅小说乡土因素的单独分析,有利于发现鲁迅的乡土文学态度,从而寻找到乡土文学应有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沈从文以坚实、厚重的创作实绩和突出的艺术成就开辟、拓展了乡土文学的领域。但由于对乡土的意义理解的差异,使其小说呈现出解构与建构的不同视角:鲁迅倾力展现现实的黑暗惨烈、人性的被泯灭,批判和拆解着破旧的历史,而沈从文则沉浸在诗意盎然的梦中,编织着理想的花环,演绎着鲜活的人性。两者的视角都有局限性,但由于对民族文化的深刻思考与理解,使其作品均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鲁讯开启和造就了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字。鲁讯乡土小说透射出来的人格力量、文化器识、批判理性以及文本风格对整个20世纪乡土文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艺术影响,而他关于乡土文学本质的独特认识与理论建构也对现代乡土文学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规约、指导意义。鲁讯的乡土文学观与乡土小说实践是现代乡土文学艺术之源。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不仅思想博大精深,在形式上更是大胆革新,极具开创性。多种叙述视角的尝试,不同视角间的形式转换,使他的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视角相对单一、叙述不够直接深入的缺点,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开创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现代乡土文学出现了三次创作高潮,分别以鲁迅、赵树理、高晓声为代表.赵树理所代表的第二次乡土文学高潮,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民族化的,他的小说创作在题材的选择、艺术形象的塑造、风俗文化的再现和叙述模式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均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的乡土文学,是受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以及东北欧等国描写乡村生活小说的启发和影响而形成的小说创作潮流.20世纪的乡土文学创作开始于20年代,以鲁迅及鲁迅影响下的乡土小说为代表.之后,乡土文学逐渐发展成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小说创作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出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乡土文学逐渐走向成熟,可以看作中国小说走向文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精神和作品的影响,不仅及于现代学,而且及于当代学,具体体现在“国民性改造”主题在当代学中的延伸、鲁迅乡土学对当代乡土学的影响、鲁迅描述人生时独特的平民视角对当代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站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高度上,纵观以鲁迅为宗师的乡土文学的演进轨迹、深刻内蕴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从眷恋乡土、家园意识、农民情结等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从招魂童年生活、实现精神还乡、物化宣泄欲望、外化创作激情等内在心理,从现代知识分子和作家为寻故土家园重建而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的思维逻辑和价值取向,从鲁迅乡土小说所确立的批判国民劣根性主题思想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作家乡土学创作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自起步阶段起便结缘.源于共通的审美品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自觉表现民俗事象,创作中的民俗叙事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独特的地域性、民俗性的审美品格.文章从现代文学与现代民俗学的结缘及密切关系;民俗对创作主体、客体的影响;现代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等几方面对现代乡土文学的民俗文化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学语文》2003,(6):55-55
故事人人爱听 ,可故事从哪里讲起才能取得预期的最好的艺术效果呢?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通过他的创作和理论提出叙述的视角问题 ,引起了文学界的普遍关注。叙述视角的分类有很多种 ,鲁迅小说中有诸多尝试 ,这里介绍常见的四种 :一、完全不受限制的叙述———全知视角这是传统小说里运用最多的一种 ,并且成为第三人称叙述者的专利。中国古典小说是继承唐宋以来广泛流行的说唱文艺而逐渐发展而来的 ,因此 ,在早期的小说里 ,作家往往是固定使用说书人的身份的叙述者 ,以一双无所不在的“上帝”的眼睛 ,洞悉小说中的一切 ,从而展开广阔的生活画…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 ,但在其一生的创作实践中 ,尤其是后期 ,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杂文。究其原因 ,杂文自身的特点为其创作的繁荣赢得了机遇 ;鲁迅作为伟大的民族作家 ,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拯救国家的民族意识。鲁迅杂文对 2 0世纪中国革命以及中国杂感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文体.从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族风情等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通过对湘西社会的深厚之情,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社会.通过结合沈从文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素养,探讨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现当代学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作为题材的作品,其中不乏传世佳作,但以整体论之,并未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水平高度。即使在优秀的当代历史小说中,也无不留下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缺憾。返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创作的《故事新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回味无穷的艺术范本,而且也为后人在历史小说创作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