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主教育管理并不是新鲜事,在全国各地早就有区域推广,但是,很多老师对自主教育管理的本质认识不清,因此在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和自主教育管理本质相背离的事情。下面是我对自主教育管理误区的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我一直在做班级自主教育管理,从开始教书以来就一直这么做。因为我不甘心用我的老师教我们的方式对待我的学生。我坚信一定还有另外一条道路,能够解放学生、解放教师,抵达教育的目的地。2008年,我在"班主任之友论坛"集结一批有共同理念的教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班级自主教育管理实验。这时候,出版社看中了这个实验的图书市场,他们认为让学生自主,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管理中我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有一学生向我“告状”:“老师,李华说武彤爱您。”听到这话,我一下愕然了,这么小的孩子思想竟然如此不单纯!我该怎么办呢?能训斥李华吗?多年的教育经验提醒着我,切不可感情用事,要心平气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班级自主教育管理实验做了三个月,常规工作井然有序。不过,班级管理顺畅了,学生们在外表上却开始刻意追求“时尚”了。怎样在自主的状态下处理好学生的这股打扮之风呢?我动起了脑筋。  相似文献   

5.
音乐老师们伴着新课程大胆地走了一段“创新路”,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问自己:所谓的“创新路”自己走得累吗?学生累吗?效果真的好吗?学生学会了吗?我还继续创新下去吗?这些问题从一次思想品德教研活动中,我与一位老师的交流间,有了新的启发。这位老师告诉我“思品课”靠一次观摩交流对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收效甚微。比如只要一星期不强调,  相似文献   

6.
刘海英 《江西教育》2004,(15):63-63
变老师介绍相关知识、背景为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信息 过去老师作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的时候,习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己教学上的需要,去选择一些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就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学生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被动地去接受这些内容.而丧失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比如:以前我教学《荷塘月色》,介绍  相似文献   

7.
胡德方 《中学文科》2009,(9):121-121
怎样才能提高总结的效果呢?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从理论书籍中寻找答案……渐渐地,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老师不应该是教学的主宰者,高高在上,而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  相似文献   

8.
一次,上课前接班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学生在电脑室狂玩游戏。一位学生还走上台来跟我说:“看在你是老师的份上,给你10分钟讲课!”还有学生说:“老师,我除了会玩游戏,什么都不会啦!”学生怎么这么缺乏上进心?一时间,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我陷入了迷茫和困惑。我还会教书吗?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也就是倡导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但现实中,老师不敢放手,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更谈不上在学习中树立自信。通过尝试与实践,我发现,让学生动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行之有效。我的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上完课后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下面一片沉默。下课离开时,还不放心,特意再叮嘱一句:"真的没问题了?如果还有不懂的来办公室问我。"之后却没见一个学生来问。我想,可能是学生真的掌握了。结果第二天课堂测试,成绩并不理想。反复几次后,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为什么学生明明没有掌握,但就是没问题可问呢?看来现在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乏。的确,在传统课堂,都是教师不断提问,学生不断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老师独揽了主动提问的大权,学生只是被动地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问题是老师的问题,思路是老师的思路。学生没有去思考、探究的兴趣。如何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1.
刚从我班转走的一位学生,在给我的信上这样写到:“吴老师:您好!我是某某,你还记得我吗?我的学习成绩差,在这所学校里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我是差生、坏孩子,还说我是猪脑袋,不可救药。实际上我们当学生的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家长、比老师还要关心。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担心成绩降下来,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背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法确实有它的优势,但这也往往导致学生依赖老师,离开了这“拐棍”就无所适从,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多学生学不好英语,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老师!老师!让我看看您的照片!”一时间班里的学生都睁大好奇的眼睛,怀着异样的心情,争先恐后地传看我的照片。“咦,老师,我咋没看见您照相的景点?”“哇,老师,您还真有点儿酷!”“老师,您咋没跟我一起照呢?”……这是发生在我给初一学生上课前的一件事。上周六学校组织学生去世界公园游玩,有位学生给我拍了一张照片。今天他送给我照片时,不留神被班里其他同学看见了。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我有点惊讶:作为任课教师,平日里与学生们打交道并不少,况且这次游园我还带队同去,为什么对我的一张照片,他们这么好奇呢?冥…  相似文献   

14.
审视一下现实中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沉闷和机械,学生普遍感到有比较大的负担和压抑,缺少自主性和愉快感,在老师“要我学”的威严之下被动而且麻木的接受知识,甚至还有些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便开始“倒计时”……试想,这样的课堂有多高的效率呢?这样的课堂能带给学生多少东西昵?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吗?  相似文献   

15.
刘坚定 《湖南教育》2005,(24):28-29
传统教案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教案系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显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学生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笔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相似文献   

16.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17.
贾春环 《山东教育》2004,(26):26-27
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老师在做老师,学生在做学生,能还颠倒过来,让学生做做老师,老师也做做学生呢?能。这不,我的学生就潇潇洒洒地做起老师来了,并且还蛮不错呢。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多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没有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个性发展被人为的控制。新的《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见和习惯.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它明确地指出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重要的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相似文献   

19.
李超 《考试周刊》2011,(66):207-207
我常在学生的微博上看到学生对老师的埋怨.甚至是咒骂老师的话:在学校也常听到这样的反映:某班级的学生不满自己的老师,要求调班;近年来,网络媒体上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有人不禁问:这是怎么啦?更有人感叹:现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我思索:学生有了自主意识,教师该怎么办?我觉得只有一条出路:顺应时代,了解学生,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哪里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师们,你幸福吗? 主持人(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当前教育和教育管理越来越倾向于“以人为本”。如果教育和教育管理不能了解人的需求而且是每个人具体的要求,那么“以人为本”是一句空话。人的最大的要求是什么?是幸福。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教育者和管理者都应该十分关注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的每一个体的生命质量和人生幸福。今天我们在此讨论的话题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题,我认为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是重要的.这关乎学生的幸福。为此,我请来了一些教师和校长一起来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