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言论对一张报纸来说非常重要,这早已是办报人的共识。但是,再重要再正确的文章,如果读者不喜欢,或者读的人很少,那么,言论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就受到了影响。当前,读者中是个什么现象呢?我们曾做过了解,报纸所发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新闻言论,能认真去读的读者尚不到1/5。能读新闻言论的读者,多是一些领导干部和写材料、搞宣传、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同志,而大多数读者对新闻言论表示冷谈和不甚关心。这就向我们办报人提出一个问题;怎样使新闻言论具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较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报纸的可读性越强,读者越多,社会效果就越好,报纸的生命力就会越强。作为党报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想读、喜读、乐读,是党报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办报人最为绞尽脑汁的事。那么党报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呢?  相似文献   

3.
增强言论的可读性,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作者要让笔端饱含激情。无疑,言论以说理为目的,然而,“文章不是无情物”,言论亦然。言论作为报纸新闻体裁的一种,它不同于红头文件。文件具有强制性,非读不可;而言论却要吸引读者去读。言论只靠干巴巴的说教,读者可以不看,或者硬着头皮看了,却不动心。因此,言论要能调动读者的阅读欲,不光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感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发挥言论的教育作用,非先调动读者的感情不可。这就要求我们在写言论时,要“笔端常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言论在报纸上的地位,常把新闻评论喻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虽说如此,但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言论在整个报纸中所占的地位弱;二是重要言论更弱。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地州市报,有的报纸一年没有一篇社论或重要的评论员文章,有的报纸即使偶尔有那么一两篇,也是堆砌概念,正襟危坐,套话连篇,干瘪苍白,读来味同嚼蜡。对此,领导和读者不满,报人也感到棘手。当前我们应当切切实实做些努力,来转变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局面。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研究,不尚空谈。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新闻言论亦  相似文献   

5.
1958年谢觉哉同志在谈到报纸工作时说:“小块文章问题突出,容易看完,容易记住,人人欢迎。针号虽小,但能一针见血,报纸没有针,不易引起多数人的兴趣。”这话讲得颇有道理。我们常说,办报人心里要想着读报人。报纸是办给人民群众看的,办报首先要有群众观点。一篇文章若下笔千言,言不及义,远离读者,那是很少有人看的。新闻是这样,言论也不例外。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羊城晚报的《街谈巷议》,新民晚报的《今日论语》等专栏,为何受欢迎?就因为大都刊载的是“小号针”式的言论,短小精干,明快犀利,小中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说报纸要有声音,就是指报纸要有议论,要有各种各样的评论。现在,报纸的言论文章相当活跃,为解放后所少有,这是一种好现象,是新闻自由的具体表现。解放日报《解放论坛》今年十月二十日发表的专论《企业办托儿所利弊谈》,就是在这样的好形势下出现的,它是一篇熔新闻与评论为一体的可读、可亲、可信的好文章。可读。即让读者“喜欢读”。要使读者“喜欢读”,就要有能让读者产生“喜欢”的魅力。所谓魅  相似文献   

7.
各类报纸的扩版增张,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许多读者不可能再每天静下心来读完一张报纸的所有报道和文章.从办报人角度看,辛辛苦苦,花了心思搞出来的报道,没有被读者看到或关注到,多少有些遗憾;另外,一段时期,国内外到底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有哪些热门新闻及话题,除了办报人要心中有数外,集中“梳理”一下,给读者一个交待,一次展示,也是不失为读者着想,为读者服务的办法.从读者角度看,当天或一个时期没注意到的要闻、事件,如事后能通过媒体的某种报道样式“补回来”,同时通过媒体的点评、归纳,加深对事物的了解,这对日益关心国内外大事而又忙碌的读者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情.正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报道样式已悄然出现在许多报纸上.笔者找不到恰当的名称予以冠之,姑且将其称之为“回眸”文体.为了论述的方便,先举出一例: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看报看题”的读者不少.据了解,除有的读者因时间紧,无暇详看内容外,不少读者看报看题,是为了寻找自己需要的新闻.这就要问办报人:我们的报纸,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我在报社工作多年,办报辛苦是次要的,最苦恼的是,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只看题的人不少,详看内容的人不多.这主要是读者需要的东西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成果,没有完全得到社会承认,怎么叫人不苦恼呢?最近,我做了点调查,从了解读者的需要,回到分析报道的内容,大约有三种类型内容的稿件,读者只是看看题目,有的甚至连题也不愿看.一类是所报道的内容,读者不所想、不所需,有的甚至与读者的需要相悖.新闻事实与读者的需要相吻合,新闻才有价值;如果新闻事实好,但读者不需要,就是无价值的新闻.因此,记者不但要调查研究选择好的新闻事实,还要研究读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闻的品质要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品质是新闻从总体上衡量所具有的质量。报纸编辑衡量新闻稿 ,大多着眼于稿件的新闻价值。稿件的新闻价值提高了 ,有利于增加报纸的吸引力 ,使报纸能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取胜。但是事实上 ,即便稿件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有时和办报人所期待的读者对报道的重视和关注还会有相当距离 ,因为新闻价值只解决新闻重要与否、是否值得报道的问题 ,并不能完全解决可读性问题。有价值的新闻并不一定能引起读者热切的阅读愿望 ,这一点从报纸每天在读者手中停留的时间就可以看出。每天刊载重要新闻的报纸 ,如果按其新闻价值来衡量 ,对读者应该具有相…  相似文献   

10.
对于办报人来说,读者即市场。因此不妨说“心中有读者”实质上就是“心中有市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报纸虽然有着极为强烈的政治属性,但它终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读者买报纸,是一种消费行为。如果你提供的新闻信息,没有什么价值,读者从中不能获取有益的营养和精神的愉悦,你就会遭到冷遇。如果做到了“心中有读者” 或者说“心中有市场”,那我们就会自觉地根据读者的需要采写新闻、编辑新闻,从而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新闻学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1.
面对纷繁叠出的报纸,读者总是最先选择适合自己口味和心理的报纸去阅读。办报人如何使自己的报纸赢得读者,成为他们接受传播的第一选择,这是新闻改革,报业竞争的一个重要问题。邢台晨报在邢台市是颇受欢迎的一份党委机关报。报纸发行量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居上游,人均占有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市区平均15人就有一份晨报,报纸覆盖面较为可观。“报纸一到,先看晨报”,表明了读者对晨报的热  相似文献   

12.
陶韬 《新闻爱好者》2003,(10):17-18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直接表明一张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是报纸面对面和读者交流的重要途径。应该说,多年来言论已经成为党报的传统优势项目,它可以直接给予读者新观点、新视角,不少报纸都有自己的名牌言论栏目,成为稳定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地方党报改革的过程中,似乎有一种轻视党报言论的倾向,不仅言论数量越来越少,并且缺少独特风格和深度,固定的言论栏目也不多。偶有言论,或相当空洞,或属于表态性质,没有实际内容。如果言论文章只是简单地重复政治口号,或者作为政府政令的传声筒,当然得不到读者的欢迎,结果看似热闹,实际宣传效果很…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有缘分,我们成了《汕头特区报》的忠实读者。几年来,我们深深感到这是一份办得颇具特色的报纸,它“办”出了时代的声音,“办”到了群众的心里!这主要体现在:言论的可靠性、群众的参与性、文摘的知识性、副刊的亲近性,而这些集中到一点,就是较好地处理办报人主观意愿与读报人客观需要之间的矛盾,使二者得到和谐统一。第一、言论的可靠性。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其可靠性程度,是能否获得读者信任的标志。《汕头特区报》创刊以来,发表了许多信得过的言论,其中从  相似文献   

14.
之所以用《再谈新闻与宣传》作标题,是因为关于新闻与宣传相互之间的异同关系已多有著述文章作过阐发,其理论观点已被不少人认同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影响军事新闻宣传的渗透力、辐射力的现象仍然存在,很有再谈一谈、议一议的必要。从报纸上的标题说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新闻稿件的眼睛。打开一张报纸,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自然是大大小小的标题。办报人无不对标题倾注大力,苦心经营。从报纸的标题上,大抵可以看出办报人的办报观念。我们军队报纸上当前标题是一种什么状况呢?总起来说,着力传达某一…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应该成为报纸的主体。这个新闻常识性问题早已被新闻界同仁普遍认可和接受。多年来,我们的报纸,特别是各级党委机关报,让消息唱主角,从而成为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和当地重要新闻的总汇,成为广大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和本地重要新闻的窗口,深受读者喜爱。 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报纸版面扩大了,特色却日益淡化,读者随便买哪家报纸看,内容都差不多。因此人们说,报纸在质量、品位、特色上竞争逐渐转入到发行手段的竞争,批评某些办报人只注意发行,不下功夫办报,只重视扩版,忽视了报纸质量。特别值得思考的是,有的党  相似文献   

16.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没有读者,就起不到宣传作用。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办报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围绕可读性做文章。只有讲究可读性,增强吸引力,才能使报纸的质量得到提升。让可读性强的新闻上头版去年,我们把让可读性强的稿子上头版,作为增强报纸可读性的措施之一。一版是报纸的“脸面”。读者看报,往往是先看一版。而一版往往又是报道党委、政府和领导活动的“要闻版”。如果在安排稿件时,不考虑广大读者的需求和可读性,全都安排的是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内容,那么读者势必会“一目十行”,这样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一版的作…  相似文献   

17.
杨钰 《新闻采编》2003,(4):45-46
在商界 ,经营者把顾客比作上帝。推而言之 ,办报人的上帝就是读者。一张报纸办得好与差 ,要看它的读者群多还是少。一般来说 ,报纸办得好 ,读者就多 ;办得不好 ,读者就少。读者多与少 ,读者面大与小 ,是衡量报纸办得好与差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一张报纸读者根本不愿意看 ,那就失去了办报的意义。报纸是靠编采人员办的。要想办好一张报纸 ,必须要有一支好的编采队伍。编采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新闻敏感、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深入实际生活的程度 ,都直接影响着报纸的质量 ,影响到发行。因此说 ,一张报纸有没有可读性 ,读者愿不愿意看 ,直…  相似文献   

18.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报纸上没有言论,就显得软弱无力。因此,要办好企业报,也必须加强言论的写作和宣传。过去,我们《莱钢报》对言论的写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版面上配发的言论较少。针对这一状况,从今年开始,我们报社加强了言论方面的写作和宣传,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报纸要期期有言论,没有言论的版面不能评为好版面;同时要求编辑对一些重要新闻配发言论,提倡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19.
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打开报纸,一篇文章读后心中了无痕迹,或者虽有一点痕迹,但印象不深。这可以从多方面找原因,如主题不鲜明,新话不多,语言不美等。但有一点却常被忽略,就是在文章中不注意“形”的表现。许多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报纸言论、评论的同志,以为“形象”和“叙述”是文学的事,新闻就是直白的说明,言论更是只要论述就行。其实,在解决了消息的事实和言论的观点之后,“形”则是加深读者印象,为文章增色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推销商品,不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不行;提供新闻,不研究读者心理不行。没有读者,报纸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为读者服务的新闻工作者,究竟如何面对读者? 满足需求而不“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张报纸,读者欢迎程度的大小与他的需求在这张报纸中得到满足的大小成正比。满足读者需求,是办报人的共同心愿。但是,这种满足不是妈妈对儿子,饿了喂他吃饭,睏了哄他睡觉;也不是仆人对主人,叫你端茶就端茶,让你倒酒就倒酒。报纸对读者需求的满足,应该是经过科学分析,严格选择,理性思考,既是被动又是主动的满足。那种“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所谓服从读者,看起来对读者有求必应,百依百顺。这种满足只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