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新时代,我们必须清晰地回答"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什么"的现实课题,正确理解发展就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教学过程中,以"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为议题,深入探究如何秉持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性与主要路径,对我们正确认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认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与治理绩效,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不公现象,怎样看待和评判这一社会现象,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存在差距并不等于两极分化,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伴生现象,应对其进行适当有效的控制,剔除不合理因素,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任其发展,将会损害公平原则,使一部分人对分配不公感到不满,对我国改革前途产生迷茫,最终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围绕时政资源在思政课堂的深度运用,深入探讨在教学中全面、深入挖掘时政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资源的前后联结、内外依托、单元融通、生活融合方面,走向素材以新带旧、情境动静结合、思维去浅求深、落地不虚有实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4.
论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不少政治派别和集团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共同富裕的口号 ,但有的仅仅把共同富裕当作手段和工具 ,有的虽然把共同富裕当作目的 ,却找不到实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途径。在中国 ,只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才使共同富裕由理想变为理论并最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论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少政治派别和集团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共同富裕的口号,但有的仅仅把共同富裕当作手段和工具,有的虽然把共同富裕当作目的,却找不到实现这的目的的正确途径。在中国,只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才使共同富裕由理想变为理论并最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就向全党指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从而“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并告诫全国各族人民:“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邓小平文选》第142页)这一卓越见解,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致富中“左”的精神枷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富民政策深得人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在农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肯定这一大政策,并明确指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无产阶级物质利益要达到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但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另一部分人也富起来,从而逐达到整个社会走向富  相似文献   

7.
关于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共同富裕金喜在,齐晓安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本文拟就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谈一点看法。两极分化是指,在存在私有制和商品生...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分析]"走向共同富裕"一框属于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踏上强国之路"是本册教材的起始课,秉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框是第一单元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二框内容。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主要从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谈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为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做了较好的铺垫,奠定了知识概念基础。"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带来了进步与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不断创造民生福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程的启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加强对共同富裕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里我们首先阐明共同富裕思想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接着介绍如何正确理解其科学内涵,最后就如何贯彻实施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对邓小平理论给予高度的评价,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思想作了深刻的阐述。下面我就公有制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谈谈自己的体会。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就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收入差距将明显扩大,这是审场经济活力之所在,是审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由于经济文化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收入差距的扩…  相似文献   

11.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就已经有了共同富裕(以下简称为“共富”)的构想.共富既是社会主义的质,也是社会主义的规律.又是社会主义内在本质联系的决定因素.本文还拟就社会本义质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异同处,予以初探.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雄厚的物质财富,但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对社会财富的占有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样,就使每个劳动在收入分配上各不相同,因人而异。而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要在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前提下缩小劳动之间收入分配上的差距,由此就使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也谈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共同富裕石冀平一、什么是共同富裕?(一)共同富裕具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性。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特有之义。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同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和收入均等化是有区别的。1.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观是以废除私有制,消灭剥削为前提的,而当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利息、红利、房租等。在股市和房市价格高企的今天,这样的承诺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明显偏大的国家。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政策性、体制、法制、市场、社会保障等因素的缺陷或不健全,解决的对策应着重在加大扶贫力度、促进公有经济壮大、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帮教扶贫共同富裕杨金华,黄汝林邓小平同志指出:“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沿海如何帮助内地,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由沿海一个省包内地一个省或两个省。”根据中央的指示和国家教委、省教委的部署要求,1993年11月,云...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要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前提是富裕,核心是共同,重点是推动,保障是扎实.新发展阶段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相似文献   

18.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利用手动收集的各省平均征地补偿标准,基于征地补偿标准与平均土地出让价格之比衡量各省征地价格扭曲程度,考察征地价格扭曲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发现:我国多省征地补偿标准调整慢,这也是造成征地价格扭曲的主要原因;征地价格扭曲会拉大城乡收入比,征地价格扭曲每降低1%,会使得城乡收入比降低0.616%;征地价格扭曲会恶化城镇收入分配结构,不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调整财政政策方向、相时而动增加廉租房、公租房和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强农民土地权益的政策宣传和法律保障,有助于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促推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直接影响人们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涉及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而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也不能仅限于经济维度,而要涵盖社会发展“五位一体”各个维度。迈上新征程,要在共建共享“五位一体”发展成果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不平等现象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系统思想来解决这一问题。语言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有机构成,它至少体现在六大维度:语言权利得到保障、公民和国家具备所需的语言能力、语言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社会无障碍沟通、满足治理需求、语言生活和谐。语言文字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语言文字事业是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在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两端都发挥有效作用。语言文字事业助力共同富裕至少涉及以下几个面向的合力作用:语言意识的提升、语言生产力的提高、分领域和分阶段助力、治理的助力、话语的助力等。共同富裕,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学研究需要历史在场。中国的实践探索呼唤放眼国际、立足中国的语言政策与规划的原创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