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海鱼大观     
《钓鱼》2006,(9)
鲈鱼(鳍科)Lateolabraxjaponicus地方名:鲈鱼、花鲈、鲈板、花寨、鲈子、大板、中板。形态特征:鱼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10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问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胯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背鳍两个稍分离,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成;腹鳍…  相似文献   

2.
黑鲷钓法ABC     
《钓鱼》2007,(13)
黑鲷俗称有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乌翅、黑加吉、黑立等。其体侧扁,呈长椭圆形,头大,前端钝尖,第一背鳍有硬棘。黑鲷的牙齿细小而锋利,两眼之间与前鳃盖骨后下部无鳞。侧线上鳞6 ̄7枚,体青灰色,侧线起点处有黑斑点,体侧常有黑色横带数条。  相似文献   

3.
黑鲷钓法ABC     
柳明 《钓鱼》2007,(7S):48-49
黑鲷俗称有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乌翅、黑加吉、黑立等。其体侧扁,呈长椭圆形,头大,前端钝尖,第一背鳍有硬棘。黑鲷的牙齿细小而锋利,两眼之间与前鳃盖骨后下部无鳞。侧线上鳞6~7枚,体青灰色,侧线起点处有黑斑点,体侧常有黑色横带数条。  相似文献   

4.
臭肚鱼钓法     
《钓鱼》2007,(9)
臭肚鱼有北鳍一枚,强棘八枚和十枚分枝软条,前方有一臥之棘隐于皮下,背鳍的最后一棘明显比第一棘长,软条部亦比硬棘高,轮廓圆而凸出,臀鳍也有强棘七枚,分枝软条九枚。腹鳍内外侧均有一硬棘,胸鳍软条有15 ̄18枚,尾鳍幼鱼时扁平,成鱼则明显凸出状态,各鳍之硬棘间有侧沟,由此分泌毒液,蛰人后皮  相似文献   

5.
李志国 《钓鱼》2004,(10):47-47
褐鲳鲉(鲉科)又名老虎鱼。头部背面有棱棘。眼间隔凹深,较窄,为眼径的一半。眼眶骨下缘无棘.眶前骨下缘有一钝棘。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背鳍鳍棘12根.胸鳍鳍条常为18根。体侧有5条暗色不规则横纹。  相似文献   

6.
褐菖鲉(鲉科),又名老虎鱼。头部背面具棱棘。眼间隔凹深,较窄,为眼径的一半。眼眶骨下缘无棘;眶前骨下缘有一钝棘。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背鳍鳍棘12根;胸鳍鳍条常为18根。体侧有5条暗色不规则横纹。  相似文献   

7.
臭肚鱼钓法     
王军 《钓鱼》2007,(5S):42-43
臭肚鱼有北鳍一枚,强棘八枚和十枚分枝软条,前方有一队之棘隐于皮下,背鳍的最后一棘明显比第一棘长,软条9部亦比硬棘高,轮廓圆而凸出,臀鳍也有强棘七枚,胸鳍软条有15-18枚,尾鳍幼鱼时扁平,  相似文献   

8.
海鱼大观     
《钓鱼》2006,(21):50-50
黑鳃梅童鱼(石首鱼科)地方名:梅同、大头仔、丁珠、梅子、大头宝、黄皮、吉头、蒙头。形态特征:体侧扁,前高后渐细,尾柄细长、头大而钝圆,额头突起,头部约占全身三分之一,故俗称“大头宝”。吻部宽圆,口裂大而斜,下颌比上颌长。粘液腔发达。枕骨棘棱显著,有前、后二棘,呈马鞍形,中央颏孔及内侧颏孔成四方形排列。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背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一凹刻,棘较细弱,尾鳍尖形。体被薄小圆鳞,鳞细小易脱落,体质软、体上部金黄色或灰褐色、下腹侧金黄色、腹部呈白色。我国出产的有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两种。前者比后者个大,  相似文献   

9.
鱼,科(青岛地区俗称黑寨、黑头)。体延长,灰褐色。头体披栉鳞,通体为不规则黑色斑纹,头左右各有三条黑色斜纹,鳃盖尖端呈锯齿形硬,头棱显,眼间距宽平,口大牙细小,背鳍连续,前部及臀部为硬棘。栖息于近海岩礁间和防波堤工字块隙洞及防波堤前之抛石区。渤海、黄海、海均有分布。性猛,以小鱼虾为食。其肉细嫩,味鲜美,红烧、清炖或吃生鱼片俱佳。鱼性喜黑暗,垂钓在夜间进行。白天在岩洞或防波石深中偶有钓获。根据鱼的栖息环境特点,为避免挂钩,多采用坠下一钩,视具体环境,间或采用坠上下各一钩。鱼咬钩后会急速游回洞隙,吞…  相似文献   

10.
鳠鱼     
王长工 《钓鱼》2014,(11):11-11
鳠(hù)鱼,也称"八须鱼",鲶形目,鲿科,鳠属。其外形与鮠鱼、鲶鱼相似,但较之细长,体长约30厘米左右。头平扁,眼大,在上侧位,口旁具须四对。无鳞。胸鳍背鳍皆具硬棘,棘后缘有锯齿,外缘有埋于皮下的细小锯齿,内缘的锯齿强大。腹鳍、臀鳍较长,尾鳍分叉。较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江河。  相似文献   

11.
鲅鱼,学名鲛鱼,地方名有鲅鱼、条燕、板鲅、燕鱼、青箭、竹鲛、马鲛、尖头马加、扁鲛、马鲅。鲅鱼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吻钝尖,口大,稍向下倾斜。牙尖利,眼略小,体被细小圆鳞,表面光滑,侧线呈不规则波浪状。背鳍两个,前背鳍长,后背鳍短,呈三角形;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8~9个齿形小鳍;尾鳍大,呈八字形。尾柄细,两面隆起脊明显,全身无硬棘。全身颜色上深下  相似文献   

12.
鲙鱼即鳓鱼和石斑鱼的总称,北部湾以石斑居多。其体形侧扁,体色青灰或银白,口裂宽大,牙齿细尖,背臀鳍有硬棘。此鱼长势快,体肥个大,为北部湾中大型海鱼。其主要品种有青斑、黄斑、红褐点石斑和网纹石斑等。鲙  相似文献   

13.
黑鮶,为鱼纲,鲉科。大连地区称其为黑鱼或“黑加吉”。其体延长,侧扁,背侧多呈暗褐色,具有不规则的三条黑色斜纹,腹部灰白,头大嘴大,牙细小,臀部有硬棘.属于海洋中的肉食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  相似文献   

14.
海鱼大观     
《钓鱼》2006,(15):40-40
皱唇鲨(皱唇鲨科) Triakis scyllium 地方名:九道箍、竹鲨。 形态特征:体较长,前部粗大,后部渐细,一般体长四米左右。口大,唇褶发达、牙细小,排列紧密,三齿尖团、体背及上恻呈灰褐色略带暗紫色,体侧有9—13条暗褐色横纹,并布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体下侧面及腹面银白色。背鳍2个、无硬棘,第1背鳍位于胸鳍与腹鳍之间的上方;尾鳍宽长,尾椎轴稍上翘。  相似文献   

15.
鳕鱼,也叫做大头鱼、大口鱼、大头腥、明太鱼、大头青、乌口鱼。隶属鳕形目、鳕科。体长,稍侧扁,尾部向后渐细,体长一般为20~70厘米。头较大,颏部有l触须。背鳍3个.臀鳍2个,腹鳍喉位,各鳍均无硬棘。两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细牙1鳞很小,侧线鳞不显著。鱼体呈灰褐色,具有不规则暗褐色斑点和斑纹。  相似文献   

16.
船钓鳕鱼     
《钓鱼》2007,(10)
鳕鱼,俗称大头鱼,大头青、大口鱼,又称乌口鱼。鳕形目,鳕科,体长,稍侧扁,有波浪形花纹,鱼体呈灰褐色,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点,尾部自前向后,渐细、体长为20~60厘米。头较大,颌部有一触须,背鳍3个,臀鳍2个。各鳍均没有硬棘,两颌及犁骨有绒毛状细牙,鳞小,侧线鳞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船钓鳕鱼     
李天 《钓鱼》2007,(5X):45-45
鳕鱼,俗称大头鱼,大头青、大口鱼,又称乌口鱼。鳕形目,鳕科,体长,稍侧扁,有波浪形花纹,鱼体呈灰褐色,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点,尾部自前向后,渐细、体长为20~60厘米。头较大,颌部有一触须,背鳍3个,臀鳍2个。各鳍均没有硬棘,两颌及犁骨有绒毛状细牙,鳞小,侧线鳞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钓大刺鳅     
辛古 《中国钓鱼》2003,(11):14-15
大刺鳅,我们本地叫镰刀鱼。身细长,前部稍侧扁,尾部扁而薄。头细长而尖,前端有一尖长的吻突。口在下位,成三角形。眼小,位于头的前部,被皮膜覆盖。体鳞很细,侧线完全。体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灰黄色,背鳍长,和尾鳍相连接,由35或36枚游离的硬短刺组成。因背鳍坚硬  相似文献   

19.
岸矶钓赤魟     
一、赤的生活习性赤属软骨鱼纲,鲸形目、红科、以属。是沿海一带常见鱼类,有的地方称黄翎、黄渤,舟山沿海渔民称黄花。此鱼体盘上、下平扁,尾部细长如鞭,尾前部背面有锯齿状硬棘一枚,棘基部有毒腺,被整后引起剧烈肿痛,因此垂钓者必须特别提防。赤红背面绿褐色,中...  相似文献   

20.
智取黑老婆     
黑老婆,是我地叫法,因其色灰黑、体胖而得名。其学名叫黑鲳,鲉科,体延长,侧扁,长约30厘米,灰黑色,具不规则的黑色斑纹,眼下有三条黑色斜纹。头部棘和棱较低。眼间距较宽平。口大而斜,牙细小,栖息近海岩礁间。卵胎生。黑老婆进食凶猛,但生性刁滑,适宜智取。笔者多年垂钓,摸索出三条智取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