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钓近十年,从没有这么爽。进入三九,鱼越来越难钓,腊八以前,每天钓个一两千克鱼很平常,三九以后一天能钓上三五条鲫鱼都不容易,而且鱼的个头很小。正在此时,《中国钓鱼》2006年第一期送来了,打开一看,全是讲冰钓的。一口气读完,已是午夜两点,睡意全无,只盼天亮,好去重新凿冰垂钓。好不容易等到天明,看表8时整,草草洗脸,整装出发,听到晨练的邻居嘟囔:"这钓鱼的人真是疯子!"赶到鱼塘,我是第一个。赶快凿眼,四个角打了12个,中间打了6个。趁人没来,赶紧挂上红虫钓吧,试试这不打窝的钓法。红虫刚放下去,缓缓一沉,提竿,中鱼!一条鲤拐子约有400克,晃着红红的尾巴,被我拉上冰面。窝子惊了,换窝再投,工夫不大,又上一条,这条约有750克。好在我用  相似文献   

2.
劳百恒 《钓鱼》2006,(18):71-71
由于地处山区,与在当地可以看到《中国钓鱼》杂志不同,《钓鱼》杂志在当地很难看到,书刊、零售都没有,订阅就更没有了。去年到省城买渔具,渔具商送了一本给我,感觉不错。今年我试订了第一季度,真的不错,就直接续订了一年。  相似文献   

3.
我学习《中国钓鱼》杂志,最初出于对迫切提高钓技的渴望,现在已如愿以偿,其收获还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4.
2004年至2006年,三年之内本人能在各种封面经常是美女如云、大亨如林的年代,荣幸地三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一个优秀杂志《中国钓鱼》的封面,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喜事。这本杂志不但得到了中国千万钓迷读者的认可,也成为我国报刊业与国际交往中的佼佼者。真是一根银丝连四海,一竿青竹钓九州。今年是《中国钓鱼》创刊23周年,第三期恰是第二百期,真是可喜可贺的吉日良辰啊!《中国钓鱼》杂志由国家体育  相似文献   

5.
朱小平 《中国钓鱼》2012,(10):43-43
往事青春万口传,老来著述等身看。喜读钓鱼杂志后,登台何不试垂竿?  相似文献   

6.
席新辉 《钓鱼》2006,(22):70-70
感谢《钓鱼》杂志的编辑们办了这么好的钓鱼杂志,衷心地谢谢你们。临近年终了,看了将近一年的杂志,总体上感觉本年度《钓鱼》杂志受到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欢迎,其发行量直线上升。根据我的观察,其他的几家钓鱼媒体  相似文献   

7.
我这个人喜欢钓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从十来岁扛着小竹竿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到小河边学钓鱼起到现在,我的钓鱼历史已有45年了。我又是一个钓鱼书籍的爱好者,《中国钓鱼》出刊不久我就订阅了。但那时收入很低,加上邮局服务质量太劣,一年6期总共才收到3期,妻一怒之下不让我订了。最近几年,我们这个地方连年干旱,河塘干涸,好多老钓点无鱼可钓,加上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远钓,因此钓鱼的机会少了。钓不成鱼,对于一个老钓迷来说,其失落感真令人不好受,哪怕是接触一下跟钓鱼有关的事物也好哇。于是,我又迷上了《中国钓鱼》,从中享受钓鱼的乐趣。信不过邮局,我就到书报摊上买。这个城市买不齐,我就到那个城市去买。  相似文献   

8.
《中国钓鱼》2005,(1):63-63
本刊讯 去年年底,英国《经典钓鱼》杂志的销售总监莉娃·艾略特女士,由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先生介绍,到《中国钓鱼》杂志访问。据莉娃女士介绍,《经典钓鱼》是她的丈夫,该杂志主编克斯·艾略特先生创办的,以介绍英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钓鱼类收藏品为主要内容,其中也涉及到丰富的钓鱼信息。在莉娃女士带来的一本《经典钓鱼》中,我们看到一篇专门介绍中国古代钓鱼活动的文章,还刊登了我国古代钓鱼名画和我国民间制作的车盘轮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钓鱼》2007,(9S):5-5
我是一位才有三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朋友曾借给我几本《钓鱼》杂志,使我和《钓鱼》杂志结了缘,每期必买,但也错过了一期,所以今年早早就去邮局订阅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买买提江 《钓鱼》2004,(5):59-59
你们好!当我收到今年第一期《钓鱼》杂志时,好象钓到了一条大鱼似的特别高兴。因为,今年的杂志比去年的内容更丰富,信息量更多,选用的摄影作品更精彩,广告的创意也更高了。贵刊今年第一期杂志选用了我的8幅摄影作品,给了我极大的鼓励,特别感谢贵刊对我钓鱼摄影工作的支持和关怀,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创作更好的摄影作品及时投寄给贵刊,相信《钓鱼》杂志今后会更加精彩。随信我填写了《问卷调查表》一起寄给贵刊编辑部,请查收。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春节前后,由于我的身体有些不适,家人不准我去冬钓。闲来无事,总得找点事儿做做,结果我翻箱倒柜,把历年来装订成册的《中国钓鱼》杂志搬了出来,按年陈列,每册都翻翻,名日“回顾读”。翻着读着,就萌发要给编辑部写篇稿的念头。于是罗列提纲,搜集资料,就写成了如下的稿件。  相似文献   

12.
我在基层工作了22年,先后在5个乡镇任职,从青年干事干到领导岗位。20世纪90年代由于身体和家庭的原因,我被批准调到市区工作,从此有了假日和礼拜天。乍一闲下来很不适应,好心的栾、刘两位同事诚邀我一起去钓鱼。说也巧,第一次钓鱼用他们的竿和饵,我竟然钓上来一条3斤多的大红鲤鱼,当时我不会遛鱼更不会抄鱼,刘主任指导并帮我抄鱼入护。  相似文献   

13.
李继文 《钓鱼》2004,(1):61-61
你们好:《与时俱进话规则》的稿酬已收到,非常感谢贵刊是非常严肃、诚信的刊物。笔者闲暇时常作些小文章,亦深知投稿被采用之艰难,对于能否发表,并未抱太大的希望。原因挺简单,我与贵刊编辑非亲非故,未曾交往过。从我的稿件被采用这件小事来说,贵刊对读者、作者公正、负责,不以亲疏远近取舍文章,实在值得称颂。如果我们的报刊杂志都像《钓鱼》一样,以实际行动实践“立刊为公”的宗旨,那么我们的文化宣传工作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4.
手不释卷好杂志,《中国钓鱼》是良师。垂纶重德“卷首语”,“谈经说技”显真知。  相似文献   

15.
张忠江 《钓鱼》2006,(23):70-70
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平时,我闲暇时总喜欢研究研究钓鱼理论。2004年,我在邮局的售书摊上看到了《钓鱼》杂志2004年的最后一期。我立刻就被贵刊精美的版面设计、丰富的栏目安排以及实用的钓鱼理论文章所吸引。随后,我立即到邮局订了2005年全年的《钓鱼》杂志。每期的《钓鱼》未到之前,我那种企盼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时地会去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投寄信函。  相似文献   

16.
崔天鹏 《中国钓鱼》2006,(11):74-75
作为一名钓鱼爱好者,一商以来,我对《中国钓鱼》有着深厚的感情,订阅《中国钓鱼》已逾10年,她是我多年来毕持每年必订、每期必看的杂志.在各种期刊繁多的今天,我很看重《中闰钓鱼》。一份好的杂志要有个性,不断创新,才能最终为读者接受。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刊物的读者日臻成熟,他们对刊物的订阅、购买和阅读的取向,更多地取决于对刊物整体质量的直接感受.  相似文献   

17.
王永堂 《中国钓鱼》2007,(10):91-91
我是一个75岁的退休铁路工程师,是《中国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也是一位受益者,故此我要由衷地感谢《中国钓鱼》。我于1987年体检时发现左上肺癌病,并于当年进行了左上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8.
说起钓鱼,惭愧之至,我的钓技极差,钓史却不短,起小儿便在河边游泳、摸虾、钓鱼。那时没有什么钓具,一根葵花杆儿拴条棉线、鱼钩,便可钓些小鱼。倘系上块棉花再撒上一泡尿,便可钓青蛙,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青蛙喜欢人尿的味道。至于摸虾,更简单了,掀开河边的碎砖烂瓦,便可抓到大青虾,拽下虾头便吃,有时也摸得多一些,便拿回  相似文献   

19.
党伯杰先生退休前任原人民体育出版社副社长兼《中国钓鱼》杂志常务副主编。是《中国钓鱼》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为《中国钓鱼》杂志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钓鱼》杂志出刊200期的时候,一直关心杂志发展的党伯杰同志应邀谈了他的感想和体会,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和本刊名誉主编万伯翱先生也应邀撰写了纪念文章。相信读者们会和我们一样为他们的文章所感动、所激励。《中国钓鱼》杂志在诸多这样的前辈的关心指导下,在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下,一定会不断进步的。谢谢前辈们!谢谢读者们!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20.
我在基层工作了22年,先后在5个乡镇任职,从青年干事干到领导岗位。20世纪90年代由于身体和家庭的原因,我被批准调到市区工作,从此有了假日和礼拜天。乍一闲下来很不适应,好心的栾、刘两位同事诚邀我一起去钓鱼。说也奇巧,第一次钓鱼用他们的竿和饵,我竟然钓上来一条3斤多的大红鲤鱼,当时我不会遛鱼更不会抄鱼,刘主任指导并帮我抄鱼人护。一次钓鱼就激发了我的钓鱼热情,之后我买竿买线买钩买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