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钓鱼》杂志在2005年第四期刊登了我的《大水域钓鱼利器"盘子钩"》的文章后,很多钓友向我打听关于"盘子钩"用什么饵的问题。其实"盘子钩"和"爆炸钩"用饵是一样的,现在将我这几年钓鱼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经济实用、效果较好的鱼饵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类永藻 《中国钓鱼》2007,(10):87-87
看了今年《中国钓鱼》第八期卷首语《珍惜生命》和钓友刘克非的文章《垂钓要适度》,颇有感慨,因为前几天,我刚刚参加了一次钓鱼比赛中暑,差点"牺牲"在钓场上。7月29日,邻地某单位搞钓  相似文献   

3.
我今年65岁,从15岁开始钓鱼至今已有半个世纪钓龄,您要问我钓技如何,那可是水蝎子——不怎么着(蜇)。虽然近年有所长进,那也全得益于我的良师益友——《中国钓鱼》。我是从2002年退休后开始认识《中国钓鱼》的,屈指算来,我已经是《中国钓鱼》"五年级"的学生了,"学业"有所长进不说,只说说我对《中国钓鱼》的新感受。今年,当我拜读《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中国钓鱼》杂志1984年创刊后,我从1985年总第2期开始订阅,以后每年订阅报刊时,《中国钓鱼》杂志都是我的首选,从1985年至2004年,我已连续订阅《中国钓鱼》杂志20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钓鱼》杂志在2006年第十一期的"卷首语"中以"咔嚓、咔嚓"为题,畅谈钓鱼摄影的乐趣,号召感兴趣的读者交流这方面的心得体会。最后还说:"咔嚓"在召唤。之后,有读者打电话给我:问怎样才能拍好钓鱼照片,希望我就垂钓摄影方面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6.
陋室添春色     
当我收到今年第一期《中国钓鱼》时,去年第十二期却不知被哪位钓友“爱”得无影无踪,不得不用邮购来补缺。我对《中国钓鱼》情有独钟,闲来将  相似文献   

7.
我既是个钓鱼迷,也是个《中国钓鱼》杂志的热心读者。当我看了《中国钓鱼》杂志2000年第12期卷首语《读者办刊》对我感触很大,我觉得你们“广开言路”不断创新的办刊思路很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活动越来  相似文献   

8.
致钓友     
定龙钓友: 你好吗? 读今年第一期《中国钓鱼》,看到你在害大病时为我们写的《劝钓》,很感动。你在放疗的痛苦中,还这样惦记着我们,生怕我们也有什么闪失。 我们素不相识,是《中国钓鱼》让我早就认识了你——你写钓鱼,我读钓鱼,是钓鱼把我们  相似文献   

9.
我一生酷爱钓鱼,更爱《中国钓鱼》杂志。所以,从创刊号到目前的第一百五十期《中国钓鱼》保存完整无缺。 我是从1990年才看到《中国钓鱼》的,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并开始订阅,从无间断。阅读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钓技,受益匪浅,它真是钓鱼人的良师益友。因此,产生了收集1990年以前《中国钓鱼》的愿望,一是饱眼福,二是珍藏。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钓鱼》第113期刘双平的《冬钓天变前》和第137期孙增明《气温骤降后也好钓鱼》两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也受益颇深。2003年秋末冬初几次垂钓奇遇再次印证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1.
罗有年 《钓鱼》2013,(6):21-21
我有一件T恤和一件钓鱼背心,两件都是《钓鱼》杂志寄给我的纪念品,都以大红色印着"《钓鱼》杂志读者俱乐部"。已记不得是哪年哪月了,只记得先得到的是钓鱼背心,后得到的是T恤。自得到那天起,我就把它们视为重要的纪念品,是《钓鱼》杂志给我的鼓励,很长时间都珍藏着舍不得穿。直到自己那件钓鱼背心穿烂,才拿出杂志社  相似文献   

12.
letters     
《钓鱼》2007,(20)
欢迎来到《钓鱼》!希望有更多的钓友和我们交流!来信请寄:南京市湖南路47号凤凰台饭店15楼《钓鱼》杂志收邮编210009E-mail:diaoyuzazhi@163.comQ1刘应忠甘肃兰州第6期第66页"努力创建环保钓场"符荣财,第8期第5页"美不应是钓鱼照片的唯一标准"邹卫平,第10期第1页"由古到今  相似文献   

13.
湖北罗田  瞿高兴 《钓鱼》2013,(24):12-13
《钓鱼》二十岁了,说来有点惭愧,与她相识却很晚。大约是在2008年,我参加老鬼钓鱼论坛的征文活动,我的《笑在最后》一文获得了品韵奖,随后被全文刊登在当年《钓鱼》杂志第18期上,尤记得当时我到处寻找那本样刊,虽未如愿,  相似文献   

14.
钓大鱼,每个垂钓者都想,我更想。但怎样钓?有哪些要领?我不知道,周围的钓友也说不清楚,还是请教良师益友——《中国钓鱼》。从今年春天开始,我根据自编的《中国钓鱼》自查目录,重阅了《中国钓鱼》已出版的59期近11年中刊登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钓鱼》2006年第二期卷首语,指名道姓要我谈谈哈尔滨市太阳岛松花江支流,从禁止钓鱼到允许钓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德玉 《中国钓鱼》2007,(11):91-91
每当新的一期《中国钓鱼》到手的时候,我都爱不释手,轻轻抚摸它那精美的封面,一边闻着淡淡的墨香,一边仔细地查看目录,认真阅读每一篇大作,欣赏每一幅图片。欣赏之余,我想冒味地谈点对《中国钓鱼》所刊载的图片的看法。2006年第十一期卷首语《咔嚓、咔嚓》中说"希望有条件的钓  相似文献   

17.
垂钓情思     
张景孔 《中国钓鱼》2004,(12):41-41
《中国钓鱼》第113期刘双平的《冬钓天变前》和第137期孙增明《气温骤降后也好钓鱼》两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也受益颇深。2003年秋末冬初几次垂钓奇遇再次印证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8.
缘起 我是一个钓鱼迷,更是《中国钓鱼》的忠实读者。2000年第五期“天下钓场”刊登了贵州黎平黄寿高同志的文章《墨门山水库欢迎您》,我看后深深地被黔东南优美的风景和动人的钓情所吸引,油然而生驾车千里会友,垂钓墨门山水库的想法。之后我给《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7,(19)
我是一个钓鱼痴迷者,是《钓鱼》杂志的热心读者,也是部分钓鱼刊物的业余作者,借填写"读者问卷调查表"之机,我要和《钓鱼》说几句心里话。我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将它做好,其次还要将它做大,办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我在《钓鱼》杂志今年第11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从竞赛的误区中走出来》(以下简称《误区》)的文章,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关注。最近,福建钓友王成撰文与我探讨《误区》中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见《钓鱼》杂志今年第14期,题为《关于几个“误区”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我首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他的积极参与。我始终认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在“百家争鸣”中形成的,不断“争鸣”的过程,就是向真理逼近的过程,有关钓鱼方面的理论也不例外。唯有如此,我国的钓鱼运动(包括竞技钓鱼在内),才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引下迈上更加正规、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