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0):12-13
拉饵的选择与调制尽管拉饵使用起来简单、快捷,可随意地拉大拉小。但是用做拉饵的商品饵在选择与调制上,可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拉饵的状态调整不好,其结果不是拉不出饵来,就是拉出的全是面筋,根本无法使用,所以调制拉饵的成功与否?与饵料中添加的小麦蛋白纤维多少及兑水量都有直接的关系,丝少了,拉不出来或拉出的饵小且粉,入水后钩上的饵就没了。丝多了,拉出一团不雾化的面筋,成了“死疙瘩”鱼不爱吃,而且,堵住钩门有碍中鱼。拉饵的脱水量也是不可小觑的。由于饵料的成份不同,它的吸水量是有差异的。初学者不妨取单种拉饵饵料试一试。先将它分成若干等份,再分别加八不同的水量进行调和,取一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将拉出的饵,分别置入杯中观察,就会发现入水后的拉饵状态差别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怎样拉饵     
近几年,随着垂钓活动的风靡与发展,使用拉饵钓法在广大钓友中越来越盛行。拉饵已经不是竞技塘中钓鲫的专利了。在一些水库、野塘等自然水域,经常也见到有人使用拉饵大放光芒。有部分较传统的钓友感到使用拉饵挺困难,其实你只要在钓组配备和调饵的状态上稍微注意一下,你也一样能为拉饵高手。在钓组上,钩子型号不宜过大,钩条一定要细,以便于鱼的吸入,最好使用短柄钩。长柄钩有一个缺点,拉饵时经常会在钩柄顶端和钩门底部出现两个饵团,会影响信号。短柄钩会使两个饵团合成一体,效果相对要好。子线号数不宜超过0.6号,也不宜过长,并尽量选择柔软…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7,(6S):6-9
只会搓不会拉应付不了变化的鱼情,所以竞技钓鱼是搓饵为体,拉饵为用。推而广之,池塘、放养浜、多淤泥青苔的水域以鲫鱼为对象鱼,光用搓饵和调4钓2会输得很惨。可是大水面走水迎风,水深超过3米,拉饵到不了底,就只能玩餐鲦和鲢鳙,底层鱼是玩不起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只会搓不会拉应付不了变化的鱼情,所以竞技钓鱼是搓饵为体,拉饵为用。推而广之,池塘、放养浜、多淤泥青苔的水域以鲫鱼为对象鱼,光用搓饵和  相似文献   

5.
饵料的调制是拉饵术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关于饵料的选择和配合使用,建议大家参照前几期手搓饵的有关章节。总之选择一些知名厂家的产品,在实践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是一个钓手必须做的。下面介绍一下拉饵家族的两个重要成员:小麦蛋白和高效膨胀剂。这两种物质是调节拉饵状态、携带方便、效果显著的添加品且无毒环保。  相似文献   

6.
巩方磊 《钓鱼》2008,(20):46-46
拉丝粉,又名小麦蛋白纤维。是钓鱼人制作钓饵的重要添加剂,它可以用来调整钓饵的状态,以适应各种垂钓的实际需要,近几年来兴起的拉饵垂钓热中,拉饵制作是不能缺少拉丝粉的身影的,同时它还可以用来做搓饵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7.
单脚组合饵料盆徐晶晶为了广大钓友出钓方便,上州屋有一款单脚组合饵料盆,友们做拉饵。它既可以和饵又可以做拉饵。 (北京上州屋供稿)西南渔具城开业为了广大钓友出钓方便,_卜州屋有一款单脚组合饵料盆,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可以插在地面上,这样就方便了没有钓箱的钓友们做拉  相似文献   

8.
"肉夹馍"是近几年冬春季节在北京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钓饵。在计价收费鱼塘使用,效果相当好。 此种饵制作起来非常简单:用袋装钓鲫饵粉料若干,掺上一定数量的红虫,然后加水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即成。它既可做拉饵,也可当搓饵。此饵不仅具有浓郁的香味,而且营养丰富,所以诱鱼效果特别好,上鱼率非常高。 为了说明问题,下面举两个小例子:  相似文献   

9.
一、红虫的用法。制作红虫面饵。"冬红虫",是冬钓佳饵,首先备好红虫、商品鲫饵、拉丝粉。红虫、粉饵比例为1:1,拉丝粉、粉饵的比例为1:5。做饵时,将红虫(1份) 粉饵(1份) 拉丝粉(1/5份)倒入盆内,混合均匀后加水,饵水比例为1:1。加水后,迅速搅动使其吸水均匀,而后放置10~15分钟(因冬季气温低,拉丝粉形成网状结构的时间要长),将饵轻揉成团。这时要用钩试拉一下,如能拉出丝来,钩上能形成面团时就不要再揉了,当你看到在拉  相似文献   

10.
夏雨龙 《钓鱼》2008,(17):34-34
用拉饵的方法垂钓宜遵从“三适”。常见的适宜于用拉饵的方法垂钓的水体是多小鲫鱼的肥水体。拉饵垂钓的最大优点是诱钓合一,能有针对性地配制各种腥香饵料,能因地制宜地钓底钓浮,上饵速率快、扬竿频率高、中鱼几率大。而小鲫鱼的特点是好集群、摄食积极,虽为底栖鱼但有时也会上浮,  相似文献   

11.
《钓鱼》2008,(15)
手竿钓鱼,无论是长竿还是短竿,"传统"、"休闲"还是"竞技",也无论是搓饵还是拉饵,用饵都要讲究状态的精确和味道对路。味道对路,鱼必爱吃;状态精确,每吃必中。这两个关键,前者是随不同鱼群和垂钓季节、时间、场次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只能做到尽量准确,却不可能完全正确。这需要我们在赛前或垂钓前做悉心准备,又需要临场中及时应变。而鱼饵的状态,却是必须做精确、又可以弄精确的。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8,(20)
拉丝粉,又名小麦蛋白纤维,是钓鱼人制作钓饵的重要添加剂,它可以用来调整钓饵的状态,以适应各种垂钓的实际需要,近几年来兴起的拉饵垂钓热中,拉饵制作是不能缺少拉丝粉的身影的,同时它还可以用来做  相似文献   

13.
鲫鱼虽是底栖鱼类,但会因为水温的变化和索饵的需要而上浮;尤其是在专养鲫鱼的精养塘和竞技池中,如果鲫鱼比较小并且密度大,同时水温又适宜,这时拉饵钓浮就能把鲫鱼从底层调动起来,然后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拉饵浮钓。  相似文献   

14.
衣善新  孙文泉 《钓鱼》2006,(4):20-20
鱼吃钩送钩时,子线长度会影响灵敏度,鱼水平拉饵时会不会影响?如下图。设单钩悬坠钓组在水中悬浮,钓组为调M钩N,鱼在水平方向F吸拉饵钩时标尖下沉0.1厘米,求子线在10、20、30厘米长时饵钩的横移距离。在标尖下沉同样大的距离时,如果因为子线的长度不同,饵钩位移的距离不同,我们就可以分析鱼在水平拉饵时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关系。大家知道,鱼在吸拉饵的时间很短,标尖常常是有力的一扽。这说明鱼在瞬间吸拉饵钩时,水对钓组的横向位移阻力较大,钓组在瞬间没有或者很少有横向移动,这就使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相对简单,我们可以假设鱼的吸拉饵的时…  相似文献   

15.
吴芜 《钓鱼》2014,(11):16-18
"台钓"很简简单,记住"调4钓2,搓饵钓底"就行了。拉饵出现后饵轻了,原原来搓一颗饵压标标尖1~3目,两颗饵压2~6目,调4钓2保证两钩触底。拉饵的不同是拉大饵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拉小饵两钩均离底。钓快鱼用拉饵是因为鱼离底了,但拉饵有个缺点—鱼口乱,标相多变,在搓饵下挫1/2目、1目就能中鱼的信号在拉饵就显得夸张了。拉饵口多,但中鱼率低,不足30%。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了打频率。  相似文献   

16.
长枪兵 《垂钓》2006,6(6):29-29
自从拉饵技术诞生以来,拉饵盘也随之成为竞技垂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早期的拉饵盘大多是选手自己动手制作的,粗糙、笨重。有的就是有机玻璃背面加上大陀的磁铁。如今的拉饵盘商业化程度很高,五花八门、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笔者总感觉,如今在市面流行的拉饵盘有一个通病:注重商品外在美观,忽视了拉饵盘内在技术要求。小小的拉饵盘,生意大市场,那是生意人的生意经。我们垂钓者需要的是更符合技术要求、更能充分发挥技术特点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7,(10)
上一期,本刊《热点聚焦》栏目对拉饵的形成与历史、优势与遗憾做了细致的分析与阐述;本期,张炎冰老师再推力作,对搓饵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做了充分说明与探索。下期,本刊还将有搓拉结合等方面的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相似文献   

18.
手上饵     
张炎冰 《钓鱼》2014,(13):10-10
钓快鱼用拉饵,将兑水后形成拉丝网络的饵团压住钩拉出,饵就粘在钩上了。传统钓鱼用蚯蚓、虾、蚌肉、面团、玉米粒、年糕、米饭粒做钓饵,都是饵包钩——按钩的大小将饵整成合适的形状,然后一手捏钩柄,另一手取饵以套、穿或按的方式将饵装到钩上的,统称手上饵。  相似文献   

19.
李嘉亮 《垂钓》2005,5(5):17-18
钓鱼的许多专有名词用字很简单,但意思却很深奥——不管懂不懂钓鱼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赋予它一个完全清楚的定义,拉饵就是一个例子。在最近几年,拉饵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在若干年前,它却绝对是一种“全新思考的钓饵”,不过与拉饵搭配的钓法却一直未见什么大的变化。您为此感到疑惑吗?看下去本文会给您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宫常 《中国钓鱼》2007,(1):23-23
自从速钓拉饵术的发明运用后,让许多钓鱼人拉得欢欣鼓舞、喜笑颜开,因为拉饵术在钓鱼中的快速高效是显而易见的。但大多数学习拉饵术的钓鱼人对台钓中如何掌握拉饵状态,只怕是一知半解,如果不能正确地掌握拉饵状态,那将大大地影响垂钓的实际效果。为了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现将本人几年来对拉饵术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台钓拉饵术是典型的诱钓合一法和进攻型动态钓法,它让钓鱼人不是在被动的守株待兔——等鱼盼鱼,而是诱鱼逗鱼钓鱼,因而说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