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现代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音乐欣赏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探讨音乐欣赏与音乐审美的关系成为一种现实需要.本文探讨了二者的关系,提出:音乐审美贯穿音乐欣赏过程的始终;音乐欣赏是实现音乐审美的重要手段 ;音乐欣赏与音乐审美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音乐审美体验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是音乐审美者在创作和欣赏音乐作品时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想象、感受、理解的活动,其中由这种心理活动所抒发的审美者的情感与想象对音乐中的审美体验产生了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量的前人实践结果例证的方法,阐述了人们在创作和欣赏音乐艺术作品时自身和对被观察者的一系列的思想倾向和反应,论证了情感性、想象性与音乐审美体验的关系,得出了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创作者和欣赏者由内心的情绪与思想所引发的情感性与想象性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跨界音乐"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跨界音乐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代表性.跨界音乐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受人们喜爱的新乐种.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本文从跨界音乐的起源、定义及特点和分类为出发点,对跨界音乐进行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产生的精神食粮,在丰富人们听觉享受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流行音乐指的是某个时代被大众乐于接受的音乐,代表着某一时期大众的审美观念.由于年龄段的不同,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流行音乐对他们的审美也有着不同的影响,文章将研究流行音乐对大学生审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范围也是广泛的,它包括人类创造出的一切有意义的精神事物,其中艺术是最独特而又璀璨的部分,而音乐又是这之中的重要代表。简单来说,音乐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将特定音效有组织地进行演绎,来营造特定的审美意象,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在这种美感和感情表达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创作者或创作群体所处社会环境和风俗风尚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的音乐也是不同的,会形成多种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6.
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大环节。在音乐创作中,创作者主动寻求和创造符合自己审美意愿的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必须通过演唱、演奏者的表演活动。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融汇了表演者的心血和对音乐的再创造,即音乐的“二度创造”。因此音乐表演也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主体)与被欣赏的音乐作品(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欣赏者不断将自身的情感和想象等投入到音乐作品中,把音乐作品这个外在的审美客体,变为欣赏者主体的审美感受。因此,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活动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李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0):92-96,105
繁荣电视文艺与文化,不仅需要创作者创作出优秀的电视文艺作品,而且需要提高受众的审美力与批判力,才能有效促进电视文艺生产传播的良性循环。因此,针对电视文艺受众心理特点及需求,通过内外因素的合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积极地引导电视文艺受众选择与接受优秀的电视文化,以最终实现电视文艺传播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取得了重大创新与突破,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虚幻空间的逻辑谬误、情节的荒诞和难以超越的重复。虚幻与真实并非绝对二元对立,新写实具有强大的辐射力,以新写实小说和电影的影响最大。与新写实的融合创新正是新武侠文学走向的另一种可能,可以从创作者、受众、产业化与传播因素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评析了学术界对"新音乐运动"的评价存在的争论,认为争议是由对"新音乐运动"的认识混乱造成,并就如何解决争议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使人们正确评价"新音乐运动"、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是音乐美学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从创作和传播角度分析音乐作品的物态性存在方式,从欣赏者角度分析音乐作品的存在根源于听觉的审美需求,论述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构成,可以看到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不仅是直观的乐谱或唱片,而且是一种生命力量的确证。音乐艺术由感相、意象和意蕴三个渐进的层面融合而成,是创作者对自身情感的升华和对听觉审美的创造性表达。  相似文献   

11.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接受中的个体思维差异无时无处无不存在着,因此,对艺术接受美学理论及艺术接受阶段的研究富有价值.艺术接受思维可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完成四个阶段.艺术接受中的思维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倾向、个性心理特征等.个体思维差异对艺术接受有明显影响,且对艺术创造富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音乐对诗歌的影响没有比对诗人的影响更重要。琴最能体现音乐的特色。它的制作、德性、曲调、效果是音乐特色的直接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汉时,它是儒家礼乐文明的传声筒,而魏晋时,则成了道家自然音旨的演示体,嵇康的《琴赋》就是这方面的杰作。南北朝诗人好鼓琴,从中他们得到了欢娱的情趣,新变的理趣和创作的旨趣。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诗人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论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在培养人才全面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它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滋养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可以益智辅德健体助劳.音乐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应使所有的学生自始至终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必须从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出发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戏曲在传统审美心理的影响下,从表演内容到表演形式都具有虚拟性的美学特征.这种虚拟性是对生活的提炼与概括,是以引起观众以假思真的真实感为目的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成为中国戏曲的基本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的改编应以观念为最终的目的。艺术形式的转换导致了受者主体的差异,观众的艺术审美心理,决定了电视剧改编的取向,改编者应对之准确把握并积极回应,呼吁观念的主动参与再创作,在满足观众审美需要的同时提升其审美能力。改编的结构应符合观念的审美层次,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并留有空白形成张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评价广泛地存在于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音乐教学评价因为具有技能性和智力性、相对独立性、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相互渗透性,决定了音乐评价的方式较其他学科或以往的传统评价方式有所区别。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精神,不仅要体现在音乐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更要关注音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音乐教学评价应在传统教学评价理论上通过成长性评价、情感性评价、审美能力提高的探讨来促进和提高音乐教学,推动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感受与鉴赏(即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受教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培养人的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跨入21世纪的民族声乐现状,举例说明了普遍声乐艺术的表象信息,分析了中国民族声乐的表象信息及对其受众审美取向的影响。指出探讨表象信息对审美取向的直接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是发展中国民族声乐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音乐教育以其特殊的功能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创作中“新乡土”美学特征的研究,揭示“新乡土”美学对于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和意义;同时从“新乡土”美学重构的角度,积极构建新的美学秩序,重新认识中国乡村,以期系统反映转型以来真实的中国乡村景象,促进当代社会多元化文化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