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伪科学是自称为科学的非科学。马克思主义历来反伪科学。反伪科学的主体是具有科学判断能力的自然人、共同体和社会;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应该是从"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的定义中抽象出的两个具体标准,即可检验性和创新性(形式的或内容的)。伪科学的判明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伪科学是自称为科学的非科学。马克思主义历来反伪科学。反伪科学的主体是具有科学判断能力的自然人、共同体和社会;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应该是从“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的定义中抽象出的两个具体标准,即可检验性和创新性(形式的或内容的)。伪科学的判明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创的"科学"概念和误读科学概念或误导消费者来宣传产品,利用科学的标签把"伪科学"市场化,模糊了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界限,无视科学划界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本文通过浅谈这种伪科学市场化现象与科学划界问题,警示现实的和潜在的伪科学消费者,应以证伪主义科学观来看待伪科学的市场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未经训练的人很少能够根据严密的思维做出正确的判断。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也未必都能坚持理性的原则。伪科学的宣扬者正是利用了人们思维的误区 ,而大行其道。使用科学术语不等于科学理论。伪科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大量使用通行的或自创的科学术语包装自己 ,使之看上去很有科学性。科学理论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之上的 ,而不是靠科学术语堆砌而成的。一个歪理邪说尽管使用了科学术语打扮自己 ,也还是歪理邪说。真理无需自吹自擂。自我吹嘘也是伪科学的惯用手法 ,只能吓唬胆小的人 ,丝毫也无助于证明其真实性。异端并不等于正确。伪科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伪科学与科学、非科学、超科学、自然科学界域内的错误理论的区别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了伪科学在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方面的本质属性,本文认为伪科学具有拟科学性、功利性、作伪性、怪异性等四种特征。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前进的动力,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人类认识这个问题晚,直到今天,几乎每天仍然有人因为违背科学而受到惩罚。与此同时,不但存在着因愚昧而违背科学的行为,还存在着有意识地混淆科学真相,打着科学的旗号的非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的行为,阻碍了人类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俗地说明科学的准确涵义,并将科学与非科学和伪科学加以区别。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伪科学的鉴别能力,并理解科学仍在发展中,需要从非科学中汲取大量营养。  相似文献   

8.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一整套超自然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左右着人们的观念与思想;而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主张、主义极度地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行为准则及人生指南。信仰人人皆有,问题在于选择什么样的信仰,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甚至是反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施以来,处在教改一线的广大科学教师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由于自身科学素养的缺陷,没有形戍对科学本质、科学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反映在课堂上就有许多不科学、甚至是伪科学的教学行为。本截取了科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片段,就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闻叙良 《海南教育》2014,(24):81-82
从目前的科学课程实施来看,新课改之后科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面临着从领导到教师的科学观念转变、学校师资和课程相关资源问题。学校和教师看似了解了科学本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非科学和伪科学的教学行为。因而,对于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的正确定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科学自身不能定义什么是"科学"。"科学"概念已非科学范畴,而是哲学范畴。科学与非科学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所以"伪科学"与科学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伪科学"缺乏"可操作性"。不具"可操作性"的概念或命题不应该列入法律条文,否则将使法律失去应有的尊严。所谓"伪科学"实际上是科学发展链条中"潜科学"阶段的产物,应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伪科学产生的四种社会基础:人类对科学的过高期望是伪科学泛滥的社会需要基础;从众心理是伪科学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是伪科学泛滥的社会制度基础;社会整体科学水平低下是伪科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防止伪科学的产生有两点对策:一是划清科学与宗教的活动范围;二是深入理解科学,坚持辩证唯物论。  相似文献   

13.
教会聋生正确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指对别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行为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对科学与伪科学进行了界定,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科学与伪科学在客观性、理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逻辑完备性、批判性、思维原则、精确性等方面是根本对立的。这些内容的把握可以提高人们对伪科学的辩识能力,杜绝现实生活中打着科学招牌,以科学自居的一些歪理邪说。  相似文献   

15.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在历史教学中,对青少年加强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迷信的教育,是实现上述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社会上种种伪科学的出现,封建迷信沉渣的泛起,都说明了对青少年加强这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用唯物史观教育青少年   近年来,愚昧迷信和伪科学活动具有许多新表现:一是打着科学的旗号,并用现代科学的一些名词术语把自己包装起来;二是打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幌子搞伪科学;三是利用社会 变革时期一些…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争论,这些年一直比较激烈,近些年出现了比如司马南、方舟子等专门打击伪科学的人士,揭穿了许多骗子的伎俩。但在打击伪科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多多少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前一阵子出现的"张悟本"现象,再次证明了伪科学对社会的危害性,有些人甚至对中医学理论产生了质疑,说中医是一种伪科学,同时也把中国的许多的民间风俗也视为伪科学予以排斥,本文将基于现在社会上学术界出现的关于科学和伪科学的争论,以及关于打击伪科学行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培养人、开发人的社会活动,特别讲究科学育人、精心施教和按规律办事。然而,现实中,教育却出现诸多非科学现象。分明是伪科学的东西,却偏偏要粉饰成科学的东西,并且明目张胆地示于社会、示于公众。教育本质上排斥虚伪,摈弃作假,而教育中的伪科学东西害人、害己、害社会,更害民族未来,不可不批评,不可不剔除。事实上,科学发展观支配下的教育理应如此,不可不为。  相似文献   

18.
伪科学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流行和传播涉及到科学、宗教、哲学、道德、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而我国国民理性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欠缺是造成伪科学现象得以泛滥的精神根源。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倡导理性精神,崇尚科学精神,从而揭露并抵制伪科学。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发展是不断革命的,一种理论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上升为科学或者在随后被斥为伪科学都是可能的,既如此又将如何划定科学与伪科学之界限,区分科学与伪科学这本身是否就是科学的,相对第一科学与相对第二科学的概念为何,划分标准为何,其优于科学与伪科学的划分又因于何,均论及于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科学预见对提高认识能力的作用,深入探讨了当代伪科学活动泛起的原因,认为来势汹涌的反科学思潮与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是紧密相关的。公众科学意识的发展水平和个别人别有用心的活动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说明科学预见能经受住逻辑思维及实践的检验,并以可检验性作为科学预见与伪科学预言的划界标准,进而起到弘扬科学精神,削弱伪科学不良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