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华 《成才之路》2012,(6):17-17
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牧区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牧区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农牧区的生产生活的流动性、季节性和偏远性特点决定了必须发展寄宿教育。新时期新疆农牧区教育发展成就斐然,但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人员编制标准亟待制定;教师和学生用房严重不足;学校公用经费和寄宿生补助标准仍不能满足需求;在县乡集中办学的需求十分迫切;校产流失严重。必须加大农牧区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布局科学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编制标准,妥善处置闲置校产,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加强双语教学,构建寄宿制学校管理科学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民族教育走过60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较完整的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民族教育体系。60年的民族教育发展实践证明,党和国家关于民族教育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是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发展民族教育的成功经验。从本期开始.将系列编发一纽文章来展示60年来民族教育在政策、措施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纪念新中国60华诞。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遗留了一些历史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牧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合理调整牧区教育结构和布局,促进牧区教育能够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牧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家长将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学习时,学校自然地接受父母委托,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就承担起对孩子的部分监护职责。辅导学生的学习.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李伟 《青海教育》2011,(12):30-30
牧区学生受语言环境的限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高,而阅读则是提高语文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然而,当前牧区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还没有建立起“大语文教育”的观念,这表明牧区寄宿制学校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缺陷。从目前牧区学生的具体情况看,有这样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深入推进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不断发展,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规模化的农牧区寄宿制小学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定势。它不仅可以解决了偏远农牧区小学因生源稀少而办学艰难的问题,而且让农牧区孩子相对地享受到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苏吉滩寄校就是这样一所纯牧区寄宿制完全小学,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畜牧业是新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农牧区地处偏远,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加上牧区的生产生活具有流动性、季节性和偏远性等特点,教育基础及其支撑能力十分薄弱。农牧区的繁荣和稳定,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农牧区教育一直以来是新疆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我国六大牧区之一,牧区经济区域约占全疆总面积的60,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居全国第三位。牧区自然条件复杂,各类灾害频繁,有的牧区是地震频发区、雪灾多发区、洪水泛滥区。由于自然条  相似文献   

10.
牧区寄宿制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离开家庭人住学生宿舍过上集体生活。难免不习惯.有想家的思想情绪。寄宿制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封闭式的,更需要情感上的交流,更需要友谊和关怀。可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常常由于心理健康欠佳,人际关系不好,导致有焦虑、恐惧、孤独之感,有的甚至对人有怀疑、敌对、攻击之举。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通过多种途...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以平衡观、整体观、系统观、动态观等教育生态学之视角,对青海藏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现状加以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寄宿制学校建设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心理等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国外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不少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补贴政策以支持这类学校的发展.本文以部分国家近年来的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补贴政策及实施特点和问题作了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尤其是寄宿制学校政策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教育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制订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和依据。由于受特殊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诸方面的影响,西藏农牧区的教育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农牧区的教育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充分认识农牧区的教育需求,承认这种需求的合理性,从而对农牧区教育从政策的角度进行改进和调整,是实现农牧区教育内涵式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进入"后布局调整时代",特色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主题,农村实施田园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其基础在于农村自身的田园化,农村的田园化将消解以往农村教育"为农"与"离农"价值选择的悖论,核心在于认清和重估农村教育的独特优势,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开发农村特色课程。农村田园教育的实施应理性对待学校的升学压力,重视学校美育,走教育与自然共融、社区与学校同步的特色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寄托教育及其对寄托儿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寄托教育是我国社会中近年来所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得相当迅速。它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引发了许多争论。这种教育方式使寄托儿童的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增多、亲子交往减少,对寄托儿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农牧区教育存在着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质量差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不断进行学校布局调整,适当集中、扩大规模,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路子。其学校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为,明确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理清布局调整的总体思路;科学量化寄宿制中小学的标准;实施布局调整的具体要求。今后学校布局调整中还需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点一刀切;处理好资源归属与管理问题;注重亲情教育问题研究;探索学校管理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17.
新疆农牧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幼儿园双语教育缺乏必要的汉语言环境。幼儿园教学中存在以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幼儿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少愉快的情绪体验。游戏作为幼儿生活和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双语教学有机结合,对于激发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汉语的语感和运用汉语口语交际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新疆牧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新时期牧区教育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成为新疆教育工作的难点。本文从扼要介绍新疆牧区概况和特点入手,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师资、设施、经费、参考书、就业等7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投入、信息化、师资建设、助学体系、双语教育等9条发展牧区教育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和学习资源,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青海牧区的人口与地域特征、教育发展现状,通过对牧区远程教育发展的分析研究,论证了青海牧区发展远程教育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基本模式。旨在为牧区教育发展及社会进展,构建有高原牧区特色的远程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肇始于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缘于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伴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正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重要的办学形式.目前,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凸显,寄宿制教育再次受到了社会的热切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路径显示: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深刻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工具价值明显,工具价值取向使其具备存在合理性的同时也阻碍了育人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