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公共领域是公众对公共问题进行自由言论的活动空间,教育研究在一般意义上是在教育领域内部对教育问题进行的专业性的探讨,随着教育问题日益与公共问题相互融合与渗透,必然要求教育研究走向公共领域,同时呼唤教育学者由专业的研究者走向学院体制内的公共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是公众对公共问题进行公开、理性、自由言论的活动空间,教育问题呈现出公共性品质彰显其与公共领域的密切关系.专业化时代教育研究者对专业性的过度追求导致教育研究对公共领域的疏离,而教育研究与公共领域的不可分割性要求今天的教育研究者关注更多公共问题,在专业探索的同时拥有公共关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在我国的社会领域中,形成了一股重大的并不能被我们忽视的社会力量,那就是公共舆论的力量。本文试图说明,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中,由于公共舆论所表现的重要特性及其本身所具有的重大价值,使其成为推动我国法治秩序形成的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的舆论环境的支持.只有构建和谐的公共舆论环境,做到社会公共舆论的良性运行,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公共舆论影响了英国政府救助爱尔兰的进程,灾难性的后果与媒体的报道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文九 《培训与研究》2006,23(3):34-35
本文首先梳理了人类传播史上几种主要的对待舆论的态度,进而指出,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应该弘扬理性的魅力,逐渐引导舆论从非理性走向理性,从而为建构一个良性社会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公共舆论是社会的皮肤。公众对自己周围的事情反应越敏锐,越具理性判断,他们的社会也就越容易保持健康。公民素质越高,理性型舆论就越能有效主导社会的公共意见。有了这样的舆论,社会肌体也就有了能够感知民意的健康皮肤。  相似文献   

8.
网络公共舆论的价值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崛起为公共舆论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成为民意表达的新平台。由于网络技术的“双刃性”、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和公众心理的偏差性,网络公共舆论的价值产生偏离与变异,必然给党和政府的舆论调控工作提出新挑战和新要求。必须在法制、管理、技术和道德等方面健全网络舆论的调控机制,加强公共舆论的引导力度,发挥公共舆论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育理论工作者”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日常语言符号,其“能指”和“所指”并非完全对应,体现了教育理论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关怀实践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可以两种可能的科研生活方式走向教学实践世界,一是学校志,二是教师随笔批注,无论选择哪一种,都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葆有充分的实践立场。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实践领域内的角色是守望者、解读者、帮助者、鼓舞者、示范者,两种科学假说(“玻尔茨曼大脑”和“缸中之脑”)则可以给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角色履行提供相应警示。  相似文献   

10.
"教育理论工作者"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日常语言符号,其"能指"和"所指"并非完全对应,体现了教育理论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关怀实践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可以两种可能的科研生活方式走向教学实践世界,一是学校志,二是教师随笔批注,无论选择哪一种,都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葆有充分的实践立场。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实践领域内的角色是守望者、解读者、帮助者、鼓舞者、示范者,两种科学假说("玻尔茨曼大脑"和"缸中之脑")则可以给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角色履行提供相应警示。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与公共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媒介的上层建筑属性使得“传统媒介舆论”在维护政权合法性以及树立榜样和塑造群众道德风貌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得它不能很充分地反映民意,从而影响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网络舆论,由于其自身优势,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为公共决策进程、反馈以及决策修正的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对政府公共决策的进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在对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其正负面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网络舆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成为公共舆论生成的重要阵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舆论有主体多样化、实效性强、互动性强等特点。网络公共舆论提升了公民意识,促进了政治民主化,彰显了公共性,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只有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形成合力,才能发挥网络公共舆论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的自识与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康丽颖 《教育研究》2006,27(1):62-67
教育实践是教育活动者的生活实践,是教育活动者一种特有的存在方式,它是人的社会实践、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人的精神生活实践的统一。从严格意义上讲,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性实践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活实践是两种不同的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实践方式的局限性表现为用狭隘的专业实践代替教育生活实践;用逻辑的实践代替实践的逻辑;用重复性实践代替生成性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并不仅仅要解决理论运用于实践或指导实践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自身生活方式的重构实现教育活动的创新。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从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开始,同时也包括在实践过程中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网络给政府治理带来种种挑战。本文研究在公共危机背景下,如何增强政府用网管网的水平,让网络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期,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安全以及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果舆论引导处理不当,极易演化成群体性公共事件,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因此,积极探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这对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7.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研究和践行公共领域和公共舆论构想,发挥其民主调控等功能,急切的不是概念的再造和义理的辨析,而应是建立健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公共领域和公共舆论运行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其中,公共舆论与执政党的互动机制是公共舆论运行机制复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机制体系包含若干具体的运行机制,这些机制的构建与实际运行,将保障公共舆论与执政党的良性互动关系,既使民意得到切实重视与贯彻,又使民意得到理性的引导和调控,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公共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共教育的制度转型:公共性的失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公共教育的发生是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产生以后的公共教育在官僚主义的支配下进行了第一次制度转型,这次制度转型使得公共教育被国家官僚机构所控制,公共教育的公共性被官僚主义所替代。20世纪7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公共教育又经历了第二次制度改革,这次制度转型使得公共教育的公共性被市场的私事性所替代。这两次制度转型致使公共教育的公共性几乎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界呼吁的教育政策研究者与教育决策者的融合产生了"智囊型"、"宣传员型"和"官员型"研究者,但由于研究者和决策者在时间要求、目标、行为方式和行为伦理上的差异,二者的融合存在着困境。具有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公共知识分子是教育政策研究者一种应然的角色选择。这类研究者利用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公共舆论从学术和政治实践两个层面推动学术进步、谋求现实政策的改进,同时与决策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公共舆论的自我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的中国,对于公共舆论的认知出现了两条分歧的线索,一条是充分地肯定公共舆论在社会担当和理性沟通方面的价值,认为是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有效形式.另一条线索将公共舆论看作是无知的大众的一些非理性的情绪性泡沫,应该被严格地规训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免影响国家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