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胡燕  葛明贵 《文教资料》2007,(18):181-183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角色学习的视角,探讨中学校长对心理学教师的角色期望。结果表明:中学校长期望心理学教师应当具备开展学习和生活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承担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职责;扮演学生“心理的调节者”、“指导和促进者”、“个性的塑造者”和“同伴和知己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卢华 《文教资料》2005,(3):26-27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将在新课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正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是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教师持什么样的观点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而要产生我们所期望的好结果,教师就应当持有正确的课程观、人才观、质量观等等。而传统教师的角色存在四…  相似文献   

3.
陈波 《现代语文》2006,(2):27-2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定位受到强有力的冲击,《新课程标准》中,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这一终极目标.它热切呼唤着教师在新形势下对自己所担当的角色相应做出深刻的转换。这种转换是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性建构。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的“民主平等交流”作根本移位,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  相似文献   

4.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突出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将全方位地触动教师,促使教师摒弃传统的旧式的教师角色,不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而应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对其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的角色也在丰富发展 ,“学生心理调节者”就是其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蜡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社会上传统的过高期望,给教师带来了职业上的压力和盲从感。教师越发觉得自己与来自多方面的期望,如来自家长、学生、学校及社会的不同期望相距甚远,导致教师对自己失去了自信,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加以研究和探讨。教师究竟是怎样的角色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教师角色职责已不单是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应当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生活的贴心人和心理的保健师。现实中,社会对教师期望的高要求与教师的实际角色水平构成一对矛盾。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便由此而生。因而,如何正视、引导、解决教师的角色适应问题就显得紧迫而重要了。我认为,解决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关键要把握住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在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来,教师只是传道者,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以前大家都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学高为师”,但现在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当今的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线。”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一出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这个舞台更加多姿多彩。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这不是语文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语文课程的一系列理念更热切呼唤着教师角色做出相应的转换,这就需要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逐步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平等的对话者”作根本位移,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本文谈谈对于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业自古以来最基本的概括。而现在的教师只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怎样表述教师这个职业呢?新时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定位,应该是“师者播爱提趣建台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爱的种子,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关怀,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平台,不断提升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解释完全符合新时期对教师的角色转变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职业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理念中的教师,应改变传统“授课解惑”的角色,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旨在注重人的培养和发展,以及探究能力的开发和提高。下面就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就是教师能否做好学生学习的“参谋”,略作陈述。  相似文献   

12.
一、从师生关系看教师的角色转换 传统意义上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形容,这既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必须加以改变。在新课程中,我们要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桂清 《青年教师》2005,(10):44-45
教师的传统角色期待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传授学生知识,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由传统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相应地教师的作用也有所转变,由传统的“主体”地位转向了“主导”地位。随着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作为新型学习方式之一的自主学习备受教育研究和广大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论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以“教”为出发点来定义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尊严的维护,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塑造的对象。所以师道尊严有时候异化成一种以等级、专制甚至压迫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本文试以“学”为出发点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助学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生纯粹是受教育者”的心态,自觉履行“助学者”角色。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道”,才能传“道”,因此当代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塑造。  相似文献   

16.
一、从师生关系看教师的角色转换 传统意义上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形容,这既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必须加以改变。在新课程中,我们要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职能的传统概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职能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8.
唐朝的韩愈曾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传统思想引领教师数千年,强调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随着礼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从重知识的传授到学生智能的培养,教育活动从关注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教育任务的完成更多地有赖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因此改革是必然的,这就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概况起来,教师应成为:  相似文献   

19.
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体现的是广大教师扮演角色的同一性。但是要履行好教师的职责。在学生发展的不同时期,教师却需要同时扮演多重角色。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教师角色的同一性和多重性。  相似文献   

20.
易芸 《西藏教育》2009,(9):31-3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实现这一核心理念的前提。传统文化把教师功能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角色功能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从根本上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漠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