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大箴 《收藏》2011,(6):I0045-I0047
我饶有兴味地欣赏了何昌林先生的山水画和他撰写的题为“写生为大”的文蕈。它们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因为他画的是他面对自然的真实感受,没有按照某一种流行过或正在流行的模式画画;他的文煮,说的是实实在在的山水画问题,有理论,也有自己的创作体会,不是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不故弄玄虚。  相似文献   

2.
张智慧 《收藏》2015,(5):173+172
刘岩先生的山水画新作一反以往那种用笔迅疾、水墨淋漓的山水式样,转而以用笔沉实、构图饱满、带有对景创作意味的画风引人注目。熟悉刘岩先生作品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一变化,人们称赞他的勤奋创作与求新精神,把这种变化归结为对以往创作的不满与叛逆。其实刘岩先生艺术风格的变化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  相似文献   

3.
陈蓓露 《收藏》2012,(18):82-87
2012年是石鲁先生逝世30周年。8月8日,"风神兼彩——石鲁的创作与写生(1959~1964)"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的举办无疑是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画家最好的纪念。石鲁出生于四川仁寿一个大地主家庭,原名冯亚珩,因敬慕清代画家石涛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这位从延安走来的革命艺术家,建国后留在西安,继续保留着与黄土高原血脉相连的情愫,他和一批西北画家一起创立了"长安画派",为中国绘画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次展览共展出石鲁先生在1959~1964年个人艺术创作高峰期的主题创作及相关写生画稿等近两百幅作品,其中涉及《转战陕北》《延河饮马》《东方欲晓》等重要作品。北京画院美术馆吴洪亮馆长,也就本次展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4.
贾绍俭 《收藏》2006,(6):188-188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创作中心创作部副主任的黄土画派画家艾红旭先生,长期坚持深入陕北,渭北的黄土高原进行写生创作,40多年中创作了数千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艾先生在艺术上的不断追求,使他在绘画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创作的画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  相似文献   

5.
李德福先生是专业邮票设计师,也是一位山水画家。他为人谦逊、颇具大家风范,却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德福先生幼时痴迷绘画,后又遇良师,选择了绘画创作这条艺术之路,在中央美院攻读绘画4年后,一毕业便投身于邮票设计创作,在这片广袤天地中,他专注创作,数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6.
张剑 《收藏》2020,(1):154-161,154
2019年11月14~2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承办的"黄宾虹学术提名展·第二届"在炎黄艺术馆开展。黄宾虹先生早在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首任所长时,与时任副所长的王朝闻共同提出了画史、理论和中国画创作技术并行研究的理念,并组织全国知名画家写生创作,形成了理论研究与绘画实践的互动与深化,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十分重要的学术积淀与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7.
文钟然 《收藏》2013,(7):78-79
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之所以能学贯中西,是因为他有良好的中国画创作根基,后来又结合了留法所习西画精义。他曾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攻之,未足者增之。"对西画则"可采入者融之",故徐悲鸿十分重视素描、速写及对于绘画中光色的分析研究和总结提高。徐先生创作的题材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卉、鸟兽都有很大的成就,特别是他画的马融合了西画的技巧,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无论是群马、孤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6,(4):200-200
名家点评节选: 金兆韬先生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传统艺术图式的基础上创作的一批全景式的绘画;另一类则是他根据现代审美感受,创作的一批具有不完全景特点的新山水画。  相似文献   

9.
水天中 《收藏界》2012,(4):140-142
山水要不要写生,本来不成问题,是因为自古至今,一代代山水画家通过写生获取了自然的形与神,养成了人与山水合一的情怀,触动了绘画创作的灵感,但它竟然成为问题,是因为现在确实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山水画是不需要写生的一种艺术,似乎写生败坏了传统的纯洁。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月10日上午,由中国画学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艺术研究创作中心共同主办,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国画家》杂志社、《收藏》杂志社、楷盛美术馆协办的"河山纪行一当代中国山水画名家画名山(雁荡山篇)写生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中国画学会会长龙瑞领衔,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程振国、张复兴及刘里、唐辉、张桐禹、孙海峰、胡万良、贾荣志、茹峰、李明、石纲、杨惠东、石峰、王平、谢宗君、王乘等17位画家走进雁荡,借雁荡的山光水色,畅意抒怀,落墨成象,分别围绕雁荡主题展开了创作,当代名家画名山,从不同路径的写生到创作,终呈现于此。此次雁荡写生创作活动进行了充分、完整的展示,这是一次代表当下山水画较高水平的展览,如何写生,如何解决从写生到创作的一系列问题,17位画家的艺术实践做出了不同的精彩回应。  相似文献   

11.
刘文西 《收藏》2007,(8):182-182
大自然是赵占东的启蒙老师,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在自然中写生,思索,把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作为花鸟画创作的依据,从而使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趣。赵占东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所感动,凡是美的人,美的事,美的自然,都能使他触景生情,产生创作冲动。他对于自然的体味是深刻的、立体的。日出日落,云烟变幻,悬静的瀑水,叠卧的泉石,以至于无人注意的野花野草,  相似文献   

12.
文钟然 《收藏》2013,(4):78-79
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之所以能学贯中西,是因为他有良好的中国画创作根基,后来又结合了留法所习西画精义。他曾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攻之,未足者增之。"对西画则"可采入者融之",故徐悲鸿十分重视素描、速写及对于绘画中光色的分析研究和总结提高。徐先生创作的题材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卉、鸟兽都有很大的成就,特别是他画的马融合了西画的技巧,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石峰 《收藏》2016,(11):144-147
最近几年我多次深入到三山五岳等名山大川中去写生,或速写、或水墨,“搜尽奇峰打草稿”,颐养胸中丘壑。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对于中国山水画而言,对传统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故纸堆中,而是要还原古人所走的路、所处的环境。到了现代,我们所讲的写生,即不同于古人的写生,也不同于西方绘画所讲的写生,古人写生强调的是写其“生气”,西方的写生强调的是对景的“现场感与即视感”。  相似文献   

14.
燕益得 《收藏界》2010,(12):89-92
黄宾虹先生不唯是一代中国画大家,还是一代美术史论大家,他对我国画学研究之精邃,丝毫不让于他的中国画创作。在黄宾虹美术史论的研究体系中,他曾提出过一个重要的概念,此即"道成画学中兴"。  相似文献   

15.
王金坪 《收藏》2016,(11):117-120
在李可染先生这批速写中,《咱们有了土地》《村干部会议》(图1)《新分黄牛牵到家》《学习》(图2、3、4)应该都是李可染先生1949年和1951年先后去北京大兴和广西参加土改后创作的。如今,当年他创作的作品已经很难见到,这些画稿无疑为我们了解他当时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6,(23)
正作为新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与教学的奠基人之一,田世光(1916~)早年毕业于京华美专中国画系,后在故宫古物陈列所与郭味蕖共同师从于非闇、张大千,青年时代即在北平画坛享有盛名。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在国立北平艺专任教,在花鸟画教学中,他治艺严谨勤勉,强调写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临摹与写生的结合中,创造性地继承了宋元双钧重彩工笔花乌画的传统技法,奠定了现代工笔重彩花鸟画教学体系的坚实基础,对于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学的创作、教学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是先生诞辰100周年,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7.
砚边偶记     
孙文忠 《收藏界》2012,(6):122-123
能成为经典的作品,应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完美的绘画技巧;二是独特的个人风格;三是鲜明的时代感。 诗意化的山水作品是有生命体验的山水,是能感人至深的山水。 艺术创作要有激情,而激情源自生活。 山水画写生,不能仅写山川之形,要遮蔽对象琐碎的真实,透过其形,写出山川之骨、山川之神,这是由对景写生到对景创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张绍斌是个怪人,不太愿意跟人交流,只沉醉于自己的创作世界中。有人说,张绍斌很特别,他对待作品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好的不舍得卖,烧坏了就砸掉,几天几夜吃不下睡不着。也有人说,张绍斌很真,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作品,是一  相似文献   

19.
秦人 《收藏》2014,(2):158-159
黄胄出生于河北省岩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喜爱绘画,8岁时迁徙西安。1940年,他随赵望云学画。1945年到敦煌写生。1949年,他24岁的时候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他第一个创作高峰期,在国际青年艺术节获金奖的《洪荒风雪》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相似文献   

20.
创作原来那么好玩。为何有此想法?认识笔者的人都知道,我一向注重原创精神,有不少自创的魔术作品,部分也曾获几许奖项,回想盘点一下,大小已有过百,殊不知,还未算多,最近要参与几个电视节目拍摄,本以为消耗多年,已没有东西在脑子里,但被这一迫,灵感竟然再次大量产生,新节目一个接一个诞生,原来,创作也是那么好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