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反思封闭、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倡教学目标的人本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以及教学时空的拓展化,从而形成了开放的、灵活的、与生活紧密衔接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人本化 人本化的教学目标是动态、分层、多极性的,富有挑战性和激励性,能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的人本化要求教师着眼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1.着眼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为了孩子的一切"人本化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2.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课堂模式”这一全新的语课程理念,把语学习方式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要把这一思想贯彻到语课堂教学中去,作为语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机械、沉闷、封闭的教学模式,建立大语观,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赵文雅 《湖南教育》2003,(24):52-52
HUNAN一、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动态的、开放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开放式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课堂讨论、对话、游戏、小品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一些高质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争辩。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及时给予引导、点拨,让学生发表意见、阐明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学《要下雨了》一课,教师可设计为一堂赏析、朗读的活动课。课上,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意料,他们不仅…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教学,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症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开放的对象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教师也应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求异思变,努力营造宽松、启智的空间,使学生达到最佳的思维状态。  相似文献   

5.
培智学校开放式语文课堂的构建,是以智障儿童的发展为本,充分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各种感官,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学得技能。对构建开放式培智语文课堂的内涵、意义、途径与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经历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理解、自我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乐趣。  相似文献   

7.
黄伟桓 《广西教育》2012,(17):11-11
语文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敢于冲破课本、教参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实行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教育.课堂组织形式过于严密、封闭,约束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笔者在这里进行了"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徐桃红 《成才之路》2011,(28):60-60
随着新课程改革日益向纵深发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实行开放式教学。什么是开放式教学呢?开放式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其实是在"课堂讨论模型"和"情景性教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较新理念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短暂的,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基础、兴趣和能力上的差异,还有很多个性化的问题不可能在课堂上得到解答,教师如果对这些困惑漠然置之,必将扼杀他们创新的天性和热情。网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学生课后可就疑难问题在网上进行交流,因为基础、兴趣和能力参差不齐引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1.
黄乃斌 《教育文汇》2003,(2):26-26,25
把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来认识和教学是语文固有的特性决定的。长久以来,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思想教育的工具,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过分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把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人文色彩加以淡化,是对语文教学的不负责任,是对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玷污。这种对语文本身人文色彩的淡化,致使学生精神世界中人文意识流失,语文教学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关怀、精神的抚慰,语文教学陷入了片面发展的境地。因此,弘扬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实乃当务之急。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语文课堂教学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新课程已经三年有余,对课改,广大教师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新课程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本文试谈一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两个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美丽的艺术。语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关怀的美丽的艺术。理想的语课堂应该放飞浪漫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应该给予儿童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的提升,让儿童在这美丽的乐园中,固有的灵性得以进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  相似文献   

15.
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已经开始从字词的学习扩展到对于文章的理解,从简单的语言学习,上升到一种语言素养的培养。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将以构建生活化课堂模式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探讨。一.语文课堂中构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  相似文献   

16.
17.
当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涌向教坛时.课改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激情和活力.如今的课堂.课堂角色转变了.课堂氛围民主了.学习思维拓宽了.课改为语文教学推开了那扇煽情的大门。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长期以来教师布置作业总是以单调、机械的抄写、背诵为主。这种机械重复的作业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导致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日渐减退,严重地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葛茹 《考试周刊》2012,(25):29-29
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本着这一基本理念,根据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作者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提出了职高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