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2月30日,本刊编辑部与广汉市教育局、广汉市实验小学联合举办了“搭建对话平台”专题研讨会,来自广汉市校本教研基地校的校长和教师近二十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对话”进行了广泛的对话,产生了激越的争鸣和交锋。现将部分观点辑录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特别对话:重要的还是学会与父母沟通广汉市南兴中学雪宁:我常常和母亲发生冲突,因为她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我的身上。比如,我喜欢听歌,但是她认为这些流行歌曲总是“爱”呀“情”呀什么的,听了这些,就会变成坏小孩。我当然不是这样认为的,就偷偷存  相似文献   

3.
现代哲学强调“对话”,但一般并不一概地否定和拒斥“独白”,相反.却认为作为个人言说的“独白”是“对话”的背景和基础,或至少互为背景和基础.如果没有这种背景、基础和条件,“对话”则无必要也无可能。真正的“独白”,其中包括科学经验的“独白”,是经历了内心“对话”的独白,是将“对话”情境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底,受广汉市研培中心的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的一期“名师乡校行”语文活动。该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增加专业交流,给农村学校带去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执教经验.  相似文献   

5.
《四川教育》2003,(10):16-17
1992年,广汉市在全省率先“普九”。从达到“五率”、让孩子“有书读”的“初级普九”,到让孩子“读好书”、创建规范化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大批薄弱学校上升为优质学校,全市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形式,给课堂带来了很多精彩,但是也出现很多偏差.导致了对话真实意义的缺失。真正的对话教学应该是,心灵的交流,而不是形式上的摆设。对语文对话教学进行理性的审视。构建科学的对话教学体系,才会使语文对话教学走向深刻和灵性。  相似文献   

7.
对话——涌动生命的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四川教育》2003,(10):34-34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对话”身影无处不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与本对话”构建了一个多维交叉、相互作用的对话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师生真正地融合成了“学习共同体”,共同对整个生命成长和自我完善负责。它洋溢着生命的色彩,涌动着生命的灵性。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两只鸟蛋》的片  相似文献   

8.
自教育产生之日起,“对话”就与之相约,并磕磕绊绊地走到了一起。孔子“私学”的主导形式就是一种“对话”模式:没有居高临下的地位尊卑和话语霸权。只有你来我往的思想交锋和情感交流。在漫长的教育发展进程中,由于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定位。忽视“关怀生命”的教育本质,教育对话也逐渐丧失了生存土壤,忽视对话、假对话、低效对话以及少数人对话多数人当观众等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话理论、对话阅读观念已渐为大家所汲同,“对话式”阅读教学方式正逐步深入到语文教育教学中。但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构建主体的和谐对话?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引导读者与文本直接对话,体现自主性”;“营造师生对话的和谐氛围,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把握生生对话的契机,激扬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等有效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对话”的天空中灵性飞扬!  相似文献   

10.
“独白”与对话式教育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话式教育内含“独白--对话”之间的相互包含、循环再生的“生态”结构关系。对话式教育基本上是由作为片段的师生各自的“独白”链接、融合而成的。现实语境中存在两种“独白”:一种是实质为独断的“独白”;一种是个人言说之“独白”。不可将“教育中的′独白′”--概地隐喻为独断,否则便会将“教育中的′独白′”与“′独白′式教育”混为一谈。完全消解了“独白”的“′对话′式教育”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为促进学生主体的确立和主体间性的生成,必须既倡导和强调“对话”,又鼓励和尊重“独白”,把包括“独白”在内的“对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对话”与“独白”的必要张力中理解和构建对话式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其对话形式是多向的,主要有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从“独自”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建构“对话”型的课堂教学,促进对话的有效性,提升对话的质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染和熏陶,使阅读教学充满个体的价值。“对话”型的课堂模型为:  相似文献   

13.
“对话”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词语。在各个领域中,“对话”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又是达到目的的最有效的策略。教育领域也受其影响和感染。“对话”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以对话为方式为手段的教学,而应该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它追求教学的人性化和创造性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对话”教学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14.
所谓“对话”,通常被理解为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谈话,是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我们分析文学作品时,也必须注意其中的人物对话(语言),这属于纯粹的语言现象,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由“对抗”变为“对话”;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两国就某某问题进行“对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健全,也要求领导和群众之间通过不断的“对话”来加深彼此的了解,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这样,“对话”就有了另一内涵,即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和谈判,从而成为了一种外交、政治现象,当代社会正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一种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15.
周宁 《西北师大学报》2002,39(6):119-123
“独白”的心理学遵循主客体二分法,把被研究对象化,表现为理性的独白、主体的自言自语和方法程序的独白。“独白”的心理学逐渐丧失了生活意义,研究被束缚在方法程序的壁垒之中。“对话”的心理学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强调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对话的关系,生活意义回归到“对话”的研究当中。“对话”是心理学发展的方向,也是心理学重树在社会化和心理生活中的权威和地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2,(28):16-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新形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关系有多种,笔者试从“教学对话的内涵”、“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三个维度阐释学习体会。一、教学对话的内涵何谓对话?奥地利著名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一种“我—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相互造就的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何谓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17.
“思”与“诗”是人类“应和着道说而说”的两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问既有“隐蔽的亲缘关系一,又有一条“很深的鸿沟”,在“遥遥相隔”的两座山上“比邻而居”。这既决定了它们“对话”的必要,又提供了它们“对话”的可能。通过“思与诗的对话”,人类可以重新达乎“诗意地栖居”。这种“诗意地栖居”乃是通过“语言”的“诗化活动”来实现的。“思”与“诗”的分离导致了“语言本质”和“诗意栖居”的双重失落,而“思与诗的对话”正是人类“追忆”和“重返”精神故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既体现了教学活动持续交互作用的状态,又内含了对话主体不断融合、激活的自觉性。学生、教师、文本通过“对话”,真正实现了由“文”到“意”,由“意”到“物”的自由过渡,达到了阅读教学“读”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标诞生以后,“对话”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词。如何实现由传统的“独自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转变不是局部的改变,需要语文理念的全方位改革。而目前不民主的教学环境和学校环境构成了“对话”的最大障碍。实现“对话”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20.
左文 《现代教学》2007,(5):F0002-F0002
多年来,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经过执著的实践、探索,从“和谐教育”到“对话式教学”,构建了一种兼顾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对话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各门学科中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对话式教学”操作实施方案,从而把“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的追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