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6年出生的叶笃正与中国的第一份气候纪录同年。1988年后,作为中国大气物理研究奠基人、中国近代动力气象学创始人之一的叶笃正因其对地球命运的长期关注和杰出贡献,获得了国际气象学界的最高荣誉“世界气象组织奖”。“科技工作如同一出需要众多演员协调表演的戏剧,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研究”,叶笃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40年,叶笃正从清华大学毕业,随后留学美国。1948年,叶笃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得到了一份年薪4300美金的工作。当时,美国的大学教授年薪不过5000美金左右。然而,优厚的待遇并没有将叶笃正留在美…  相似文献   

2.
叶笃正     
<正>叶笃正(1916.2.21—2013.10.16),又名叶平斋,出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省安庆市,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叶笃正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在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至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2006,(2):48-48
叶笃正,气象学家。1916年2月21日出生,安徽安庆人。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气象学会和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早期从事大气环流和长波动力学研究,继C.G.罗斯贝之后,提出了长波的能量频散理论,对动力气象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2013年10月16日,我国气象学主要奠基人叶笃正安然离世。叶笃正去世后,他的学生们追忆起老师,不约而同用了同一个词——伟大。在学生眼中,无论是学术造诣,还是人格品行,叶笃正都配得起"伟大"一词。70年问天,叶笃正结束了这一段漫长的求索之旅。追风逐云,他在废墟之上建起了一个无人敢轻视的气象大国。  相似文献   

5.
正1950年,叶笃正和夫人冯慧辗转回到了中国,同乘一船回国的有邓稼先等一批留学生。回国后,他在老师竺可桢、赵九章等人的带领下开始了中国现代气象学事业的科研。他在大气动力学、大气环流、高原气象学、气候学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领域取得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晚年关注全球变暖,提出"有序的人类活动",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14,(5):13-15
正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气象学会和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气象学会原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名誉所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我国气象学期刊可持续发展之路,结合2004年11月出台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三大战略”与气象学期刊工作实际,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气象学期刊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指出了我国现有气象学期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我国气象学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1年11月29日,本刊在淮安市清浦中学与淮安市清浦区教育局、淮安市清浦中学共同举办“大手拉小手·院士见面”活动。这次活动,本刊科普报告团特别邀请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将近90岁的中科院院士、气象学家叶笃正先生和82岁的中科院院士、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先生,因在其各自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格外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1978年7月,根据中国气象学会“关于恢复建立各地区气象学会的通知”,经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了西藏气象学会。为了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工作,1979年6月气象学会下设了科普工作组,主要承担了组织全区气象科技人员开展以报刊、广播、影视宣传、讲座、专栏等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随着西藏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     
《今日科苑》2006,(2):37-38
叶笃正、吴孟超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奖,43万份问候搭载“新地平线”飞向冥王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象学期刊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讲述了中国气象学期刊的创办简史,目前中国气象学期刊的出版概况,分析了中国气象学期刊在国内外自然科学期刊中的地位、影响以及未来中国气象学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为此研制了载人飞船和可靠性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神舟”  相似文献   

14.
<正>云南大学大湄公河次区域气候变化研究省创新团队在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云岭学者”“气象学”云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云南省先进工作者曹杰教授带领下,依托西南地区唯一“大气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气象学”省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5.
“中”是一个重要观念,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中”,是说凡事应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没有达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处理事情,要合乎这个标准,就是“执中”。“中”这个概念中国由来已久,是尧舜禹时代就有的思想,经孔子“祖述”过来加以弘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还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持之以恒的力量15岁时,竺可桢考入了澄衷学堂。在那里,竺可桢的成绩名列前茅,可是他的个子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体重也比别人轻了十来斤。同学们给个子矮小、身体瘦弱的竺可桢取了个外号,叫“豆芽菜”,还笑话他活不过20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论坛》2006,(1):F0004-F0004
2005年.作为中国宏观科技战略和科技政策研究的重要机构,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中国科技论坛”会议品牌。“中国科技论坛”会议旨在解读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和研究过程中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介绍国内外国家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前沿与动态,促进科技战略与科技政策研究的成果交流与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18.
2003年5月27日,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叶笃正先生荣获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第四十八届国际气象组织奖IMO奖(每届一人),这是中国气象学家第一次获此殊荣,也是叶笃正先生为我国气象科学研究事业奉献的又一重大成果。1漫漫求学路,拳拳爱国心叶笃正先生1916年出生于天津,身为前清道台的父亲十分注重对子女的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所以,叶先生幼年接受的是家聘教师的启蒙教育,直到1930年考入南开中学。这所开放而又治学严谨的学校,不仅培养了他对理科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活跃的思维和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青藏高原地气系统物理过程观测和理论研究(TIPEX)”和中日合作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试验(GAME/Tibet),是继1979年第一次青藏高原气象试验(QXPMEX)之后,在我国青藏高原上进行的又一次综合性气象科学联合考察活动。这次考察活动采用的观测手段及其产生的影响都将是前所未有的,必将提高我国青藏高原气象科学研究的水平,也将为我国青藏高原气象学研究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1/4,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