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07年4月推出的《倾国倾城》节目,以"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为创意,以"绿色、文明、活力、和谐"为主题,以"介绍中国名城品牌、宣传中国城市精神"为内容,以"立足向世界介绍中国名城、帮助梳理城市品牌理念、提升城市品牌特质"为宗旨,以专题与晚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认为可以在近代城市史的视角下,重视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对报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需要与被需要"的解释框架,构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城市与报刊关系。  相似文献   

3.
钟羽 《新闻传播》2012,(4):82-83
以"中国避暑之都"为核心的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为贵阳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回报十分明显。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中国避暑之都"品牌形象宣传策略受到巨大挑战,总结和诊断自身城市品牌塑造和传播的经验与不足、寻求适合本土运行的城市品牌传播策略,被提上贵阳城市品牌传播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乡村的生产环境、居民的精神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千百年延续下来的民间传统正日渐式微。如何避免以乡村节日为代表的民间文化的消亡,借助类似广州扒龙舟等节日文化载体,拓展"城市乡间化"空间,整合利用进入城市后的乡村社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挥乡村社区的文化功能,并在保护和提升中实现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推动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防止欧美国家曾上演过的"城市病"在中国发酵,应该成为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科学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中国传统城市快速发展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城市生活日益将移民联接成为各具功能的新社群,随着移居城市"五方杂处"的格局明确化和城市内部事务建设的需要,以会馆、街巷为载体的移民群体不断强化,移民个体身份与社群身份逐渐统一,社群畛域不断被突破,"城市共同体"观念因移民原乡观念不断被赋予了超地域性新的内涵而逐渐淡漠、解构,"新家"得以重构并获得了广泛认同,从而使清代城市初具了某种"都会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渐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得风气之先的城市,在这里,诞生了第一代"职业女性"。其中,有中国最早的产业女工,也有银行职员、教师、护士,还有在文坛,画坛、报界和演艺界崭露头角的新女  相似文献   

7.
从2011年--"十二五"规划正式开始的第一年起,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呈现出追求高质量的包容式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在2011年,经济转型的目标导向将使经济发展重心转向一线城市之外的纵深市场,因此,"发达的纵深"将是未来中国消费市场的一个整体面貌.事实上,今天的三线、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将使2011年的中国媒介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21世纪,中国进入一个大踏步发展的时期,开始走上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道路。在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和中国大发展中,上海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上海,这个具有独特的现代性起点的城市、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在繁荣兴盛的梦想照耀下,正致力于建设成集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于一体的、以"四个中心"为特征的新城市,以期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在令人向往但又充满变数的新城市建设背景下,上海市的档案工作应该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城市建设的步伐,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档案界急需解答的时代问题。今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截至2013年末,常住人口1062.89万人,户籍人口310.47万人。近年来,深圳相继被有关机构评选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在《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中,深圳位居第四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二位(深圳市政府,2014年8月12日)。在这样的条件下,深圳越来越被年轻人青睐,也成为年轻人毕业就业的首选,在这样的城市中,有一部分年轻人,是出生、成长在深圳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年轻人从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前往深圳创业,移民至此并成家立业,因此他们的子女是第一批移民生长在深圳这个城市的一群人,也被现在的媒体型塑成"深圳人"(父母一代为移民),然而这群年轻人虽然是户籍上的深圳人,但祖籍大多不在深圳,他们是第一代生长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的居民,是非常特殊也是非常新兴的一代。此篇论文旨在浅析"深二代"身份认同的建构与困境。  相似文献   

10.
文化地理、党报与城市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媒介建构主义对符号现实的建构机制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三份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新闻报道为例,来研究分析中国城市媒介形象的建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的新闻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国强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文化地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决定了重要的新闻流向分布呈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向全国扩散的饼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我国主要城市在报纸媒介中的形象不是行政形象就是经济形象.这种单一的城市媒介形象在当前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与个性化城市形象的塑造目标是格格不入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行业     
4A"下沉"凸显公交移动电视在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区间这一宏观背景下,我国的一线特大城市和其他发展层次的城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现。过去备受4A亲睐的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增长乏力,而许多二三线区域中心城市及三四级城市已崭露头角。面对巨大的商机,达彼思141、奥美、电通、群邑等一些4A公司及新媒体公司已加速从特大城市向各省省会、地区经济中心城市延伸发展,以期摆脱下行  相似文献   

12.
由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2005年浙江台州加入长三角城市群之后,长三角为16个城市)的经济电台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中国长三角经济广播联播节目"2003年8月17日在宁波隆重开播,揭开了长江三角洲电台跨行政区域合作的序幕。3年来该节目共播出近150小时,专题稿件300多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恋上这座城,我们有绿色理由。西门子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助力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将发电净效率提高至全球领先的46%,为世界发电行业树起"中国标杆"。西门子深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具备远见的城市规划,将有利于国家经济与社会的长远发展。未来,西门子将与热爱城市的人们一道,孜孜以求,在工业、能源、医疗、城市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14.
《兰台世界》2016,(Z2):175-176
<正>以"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为特征的智慧城市现已成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1-2])。智慧城市以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创新2.0时代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和"创业带动就业"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话题,创新创  相似文献   

15.
汪幼海 《新闻实践》2003,(12):26-27
成功的传媒产业地域性定位非常重要,本地区报业往往因为贴近受众生活而比异地报纸具有更多的优势。历史地考察,长江三角洲曾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地位重要、影响巨大的一个区域。长三角一些主要城市在近代大多是通商口岸,集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乍浦港和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等一起组成中国最大港口群,形成长三角城市带。通商淡化了"城"的功能,增强了"市"的功能,近代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经济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今天,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助推器",苏浙沪间的经济互动日趋频繁,传媒产业如能从区域内产业分工与调整角度、从全区域传媒业效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实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格局,可确保区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一方面,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大城市的区域和功能不断拓展,另一方面,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也从广大农村的土地上不断涌现。据一项统计,截止目前,中国城市数量已达到 666个。城市与乡村已经构成中国社会相辅相成的两极。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全国不少城市面向市民开办了城市电视台。这些城市电视台大多开办了以这些城市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新闻。例如,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每日新闻》从 1995年开办之后就定位于"城市特色、晚报风格",在山东省的新闻栏目中独树一帜。   那么,…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新中国迎来70华诞,举国欢腾,如何为祖国母亲庆生,成了媒体共同发力的主题。报道的大部分媒体从经济腾飞、社会变迁、文化进步、城市发展等"硬件"上做节庆文章,而海峡导报不走寻常路,从宏大"硬"叙事切换为个体及家庭的情感"软"激发,创意诠释了盛世中国70年给人民带来的满满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沿海开放城市电视媒体也因此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电视媒体自身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统筹国内国际、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将成为"十二五"时期沿海开放城市电视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主题之一。长期以来,对国际发声一直被认为是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的专长,各地方台外宣工作则处于相对弱势甚至边缘的地位。随着中国增强国际传播力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沿海开放城市与国际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电视对外传  相似文献   

19.
刘晶 《青年记者》2020,(12):44-45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大语境下,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正在快速上升为当前城市研究的热点。良好的城市国际形象,不仅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提高中国城市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再现东方文化魅力和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升中国整体国际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戴元初 《青年记者》2012,(31):67-68
中国城市品牌传播从蒙昧到自觉的过程,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时期,因此,城市品牌传播承载着城市管理者对于外部资源吸纳的期待以及通过城市品牌推广使城市从众多同类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少有城市在品牌传播过程中"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相反,人们对于城市品牌推广能够给城市竞争力提升带来正面的促进作用充满期待。事实上,城市的品牌传播如同任何一项有意识的传播活动,传播者都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