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聚焦教学改革创新,构建课堂教学因子绿色协调、互动生成、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以课堂教学的生态美赋能思政课教学。为此,必须正确认识思政课生态课堂的内涵与特征,准确把握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积极从四个方面推进生态课堂的实践构建:构建价值生态场,实现价值引领;巧设问题生态链,坚持问题导向;创造思维生态园,聚焦思维激活;营造人文生态圈,促进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平衡发展思想,以协调发展理论彰显于经典之中,并以"八个统一"揭示了思政课教学的平衡规律,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文章界定了"课堂平衡"概念和"生态思政课堂"理念,也分析了当前提出"课堂平衡"理念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课堂平衡"为视野构建高校生态思政课堂的建议: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树立思政"课堂平衡"的价值观;以"创新、协调、互动、包容"为方法,推进思政"课堂平衡"的结构调整;以"情感因素"和"中间地带"为抓手,注重高校思政"课堂平衡"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生态课堂是由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一个教学生态系统,其基本特征是生态和谐、多元共生、开放性。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非生态问题主要有:课堂教学环境的非生态、师生关系的非生态、课堂教学方式的非生态。构建高校生态课堂需要树立生态教学理念、营造生态的课堂教学环境、科学定位师生生态位、创建生态化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全能化,培养全能化人才也日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当前,生态课堂的教育理念已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构建生态课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英语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构建其生态课堂备受关注。从生态课堂的原则及影响因素出发,对当前高校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生态语言学视阈下高校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对策,以期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全能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自教育部提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要求后,各高校纷纷对课堂教学作出一系列改革与探索,高校思政课是改革课程之一。高校思政课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授课方式单一、理论灌输为主,教师唱主角、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不足。由此,在高校思政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模式,能够做到教师讲解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改变授课方式单一状况;师生互动频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得益彰。在高校思政课中,可以从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师生交流3个方面去构建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通过在高校思政课中采取对分课堂模式,最终取得学生的“三率”改善、师生的获得感显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倡导在高职院校构建思政课生态课堂,是基于高职学生政治理论基础、政治素质现状和养成状况。本文围绕构建"学案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体现生态课堂以贴近学生为前提、以教学创新为驱动、以师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轴、以教师引导为主线等特征,达到激活教学因子,提高教学实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理论依赖于实践产生,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脱离实践的理论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高校思政课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理论具有实用价值,就必须坚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堂讨论教学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解,进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8.
杨大双 《考试周刊》2012,(76):131-131
从课堂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和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做是教育生态系统中个体、种群和群体以及环境的关系。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合理地引导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有序的合作与竞争的生态关系,这是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9.
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课堂教学,以此建立一种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它强调整体性、多样性、灵活性、发展性等特点。笔者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存在的问题,从处理好五方面关系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全面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由课内教学课堂、校内特色讲堂、校外拓展学堂和网络云课堂有机构成的“四个课堂”是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的关键渠道和有效载体。以“四个课堂联动”塑造“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应做到提升“含金量”、站稳“大思政”主阵地,校内多方协同、共创“大思政”育人新平台,校内校外并进、创建“大思政”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时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要搞好这一工作,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成为马克恩主义者,这是由我国的教育性质和任务、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职责、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一线课堂”活动,通过“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走读访样本”“一线收获话真知”“一线成果展风采”等推动思政课教师成长与思政课教学发展,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校外和校内、教师和学生、统一性与多样性,以及过程和结果、“做得好”与“讲得好”的结合。“一线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化政治自觉与家国情怀、拓展实践视野与历史视野,有助于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实鲜活资源与示范课例。巩固和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成果,需要完善活动方案、强化组织落实、激励全员参与、推进成果转化、健全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云端课堂”是教育技术快速发展衍生的产物,思政课构建“云端课堂”具备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现代的内在优势,但在课堂系统性、实效性与教师信息素养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教学改革的推进,为思政课构建“云端课堂”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投入有限及教学环境复杂的外部挑战。文章基于SWOT,从立足内外优势、补齐自身短板、规避外部风险等方面,探索了思政课构建“云端课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开展对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研究工作,确立正确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就成为顺利开展该研究的首要任务。从政治性原则、特定性原则、与时俱进原则、统一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规范原则、切实可行简便易行原则等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是否有生命力,教师是关键。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四情",即对工作的饱满热情,把握课堂气氛的激情,对祖国和民族的真挚感情,对学生充满慈爱的亲情,只有这样,才使思政课教师更有人格魅力,才能使思政课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智慧课堂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智慧课堂有效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思想与实践、知识性与教育性、教与学三个方面的矛盾,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因此,高校要深刻认识智慧课堂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优化作用,从自身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出运用智慧课堂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策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配方"精道、学生受益的"金课".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构建高校思政课生命化课堂基于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观以及个体心理学,以强调生命本位、引领生命发展、注重生命体验为理论内涵,旨在让大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和感悟生命魅力,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守正创新,就要讲出政治高度,做到铸魂育人、启智润心;讲出理论深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讲出情感温度,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染力;讲出问题态度,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弘扬社会正能量,坚决反对“低级红”“高级黑”,做到“课堂无杂音”。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互联网+教育"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不断推进高效课堂的建立。"雨课堂"作为助力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教学互动软件,一经推出就因其便捷、高效及较好的客户服务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给高校思政课带来重要变革,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拓展了教学时空,加强了师生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