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感觉派都市小说叙事模式对传统小说的突破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该派作家借鉴了欧美现代派和日本新感觉派的艺术表现技巧,以“感觉”为艺术表现核心,采取了独特的内向化的审美视角来发掘都市人的深层心理,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领域,全面突破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创造了新的小说叙事模式,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2.
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这些作家在吸收借鉴国外现代派文学的基础上,与自身文化和环境融会贯通,第一次将上海这个新兴都市作为独立的审美主体来进行描写,展示了现代都市带给现代人心灵孤寂、生存困境、性困惑等现代问题。他们的作品带有浓郁的现代性,是30年代小说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寻根派小说作为最近几十年以来惟一自觉的小说流派,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重点。寻根派小说纠结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暧昧的传统特色与模糊的现代特征导致了寻根派小说具备着罗杰*福勒所说的“文本间性”的特征;寻找与背离,是寻根派小说的文本品性。  相似文献   

4.
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小说界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小说流派,深入对京派与新感觉派小说时空观的比较,有助于了解在一个文学共同体内存在的非主流文学流派小说之间的对峙性和互相穿透性。  相似文献   

5.
新感觉派是崛起于本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的一种现代主义流派。当时,以横光利一、川康端成为首的几个青年作家,接受欧洲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张起了现代主义的旗帜。他们声称不愿再单纯地描写外部现实,而要力图把主观的感觉印象投注到客体中去,以新奇的感觉来创造由智力构成的“新现实”。鉴此,日本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称他们为“新感觉派”。在我国又把这种流派称作“心理分析小说派”,或现代派。  相似文献   

6.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曾在30年代风靡上海,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走向高度工业化的产物。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新感觉派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这一流派。本文拟从地域、文化、思潮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新感觉派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感觉派小说是30年代一个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由于该派作家的创作视野,人格意识,价值观念,审美取向,叙事立场和体意识的转变,新感觉派小说反映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情绪体验及价值取向的变化,也给短篇小说的体式带来了革命,显示出鲜明的现代性,对都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后浪漫派小说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0年代的国统区有过一个小小的风行一时的小说流派,他们形成了一种特异的小说美学风格,为时人所注目。该派的代表作家是徐、无名氏(卜乃夫),有一批为数不少的小说作品,例如:《鬼恋》、《荒谬的英法海峡》、《吉卜赛的诱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风萧萧》、《阿拉伯海的女神》、《禁果》、《江湖行》、《彼岸》、《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日耳曼的忧郁》、《野兽、野兽、野兽》、《骑士的哀怨》、《露西亚之恋》等等。关于他们独立成派的问题,严家炎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已有详尽论述,其中也援引了港台学者的…  相似文献   

10.
新感觉派小说作为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它以创作主体对怪、新、弄的现代性审美倾向的追求,以其鲜明的审丑意识,内向性审美视角,现代的艺术美感,实现了小说的现代性品格。新感觉派小说审美追求的现代性倾向为中国小说的现代化和现代艺术的中国化做了成功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众多的现代小说流派中,30年代崛起的新感觉派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对象,它的独特,不仅因其在文坛上如昙花一现般的迅速消失;也不仅因为,作为一种时髦的都市大众文学,它具有手法新奇、传奇化情节、男女性情结等类型特征;这个流派在文学价值观念方面容纳的深刻意...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主义成分的小说流派是前期创造社以郁达夫、郭沫若等为代表的自我派小说,那么真正在小说创作领域把现代主义方法向前推进并且构成了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初期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首先崛起于二十年代的日本,属于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范畴。所谓新感觉派,这是日本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给日本《文艺时代》杂志周围的横光利一、川瑞康成、中河与一、片冈铁兵等一批作家起的名称。这些作家不愿意单纯地描写外部现实,而是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  相似文献   

13.
新感觉派一直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借鉴外国现代派文学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但不论他效法西欧还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化积累和创作语境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创作上自然而然带有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某些特点。总体说来,新感觉派小说在文化视角、性爱描写以及抒情氛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文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几个年轻人形成的新感觉——心理分析小说派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流派。其主要成员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的创作各有特色,而尤以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自从历史小说问世;就产生了关于历史小说创作虚实问题的争论,并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流派,一是“羽翼信史”派,一是“虚实相生”派。“虚实相生”的观点最终被普遍承认,从纪实到虚构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趋势;历史小说作为小说之一种,势不能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发展与世界同步,《狂人日记》便是开山之作。从国外回来的鲁迅写了一篇纯粹的意识流小说。他用以反传统见长的西方现代派小说样式来举起反封建的大旗。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变形——论施蛰存的现代派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蜇存是 2 0世纪 30年代的现代派作家 ,他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运用于小说创作中 ,创作了一批与中国传统小说迥异的作品。但由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 ,施蜇存的现代派小说与外国现代主义存在着差异 ,是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变形  相似文献   

19.
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新感觉派小说,以新、奇、怪的特点给新学带来了新鲜的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叙事艺术,对正确认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具有较大的作用。本从叙事入手,分别从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进入小说的阅读空间,来捕捉并体味这种“新感觉”,从而把握此小说流派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30年代,日、中两国先后出现了一个完整的、典型的现代主义学流派即新感觉派。通过对中日新感觉派小说的解读,发现素有“洋场学”之称的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在创作题材上侧重现代都市明的展现;而被称之为“震灾学”的日本新感觉派小说则倾向于传统题材的发掘。导致这个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国作家在当时的现实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审美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