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视角来研究和学习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1840年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內受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复兴中华的道路上苦苦摸索,但都无法改变当时中国悲惨的历史命运,直到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人民。但如果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而不注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也不会取得巨大成就。只有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强有力领导下,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才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而让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气派和作风,丰富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能动作用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群众观等基本原理,浓缩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新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理论建设对现实问题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十七大报告当中更是明确指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就意味着如何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邓小平作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代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把握历史,研究事实,归纳总结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向大众推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做法中的特点,并从特点当中研究启示,为将来我们推进大众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观点和结论,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它所展示的科学内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宝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与不同的民族化相联系、不同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传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指导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和成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传承,它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初步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 ,则初步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 ,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创立了具有科学体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和行动指南,成为指导中国各族人民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之争与阶级社会共存,只要阶级社会存在,意识形态的争斗就不会停止。自建国之初,我国的意识形态在全球化中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交锋、交会。而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们将探寻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展,寻求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的合理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导,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在早期,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抽象的公平观,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中期,马克思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当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不公正.在晚年,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要求的公平正义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我国社会的两个"传统"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一是存在几千年的"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老传统";另一个是影响了中国社会一百多年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新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着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相互契合表现在很多方面,正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要准备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后,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就有所接触。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的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末零星传入中国到具体指导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其间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历史选择,包括对传播主体的筛选、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斗争中选择马克思主义、对来自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进行甄别,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本身内容的选择。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质上是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双向互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坚信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高举中国马克思主义旗帜,是党领导人民创造辉煌的根本精神动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领导人民创造辉煌的根本思想基础。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坚持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政治路线不动摇,是党领导人民创造辉煌的根本政治前提。建立稳定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是党领导人民创造辉煌的根本组织保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领导人民创造辉煌的根本工作路线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前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建党理想,这一理想伴随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中国化的进程,被赋予不同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这一理想贯穿中国共产党"三代一届"领导集体的建党思想中,一脉相承。文章通过对毛泽东党内民主思想的回顾,以期为当前民主建党理念的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核心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毛泽东为劳动人民争取了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邓小平通过恢复高考制度重建了社会公平与正义。江泽民积极发展全民教育,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胡锦涛主张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作为一门在中国科学诠释或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它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境界,在整个马克思主义解释史上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由认知到认同、信仰,再到运用,逐步深化和提升的过程。在9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构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群众利益,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教训,与各种社会思潮对话交锋,与民族文化良性互动等五个方面,成功地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应该分为人际基础,社会基础,自然基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道德基础。本文在分析当前社会公平正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道德基础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历史和人民的命运,其内容也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