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塔依卜·萨利赫的著名小说《北迁季节》中,主人公穆斯塔法在接受西方教育后,既不为英国主流社会认可,也难以回归苏丹社会,严重的双重"他性"阻碍了其身份的认同。本文从神话原型的视角出发,以穆斯塔法对身份及家园的追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小说《北迁季节》中的追寻原型、母亲原型、主人公原型以及小说中的树与房子、河流与海洋等原型意向,从而揭示主人公穆斯塔法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游离与徘徊,在中心与边缘的张力中陷入迷失与无根的挣扎,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漂泊无根的宿命之旅。  相似文献   

2.
小说语言的调子逐渐被小说创作者与语言学家所提及,但未被语文教师所认识,本文在对小说语言的调子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从语言调子的节奏角度切入,阐述了小说节奏在小说中的存在及其他与小说叙述者之间的情感链接,以《受戒》为例,通过对小说叙述者的语言调子的解读,感悟出作者的情感基调,为小说寻找更深层次解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萨利赫通过追寻主人公穆斯塔法.萨义德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在其小说《北迁季节》中建构了流放的母题。主人公穆斯塔法流放的过程就是他寻根的过程,他的流放充斥着重重叠叠的矛盾与冲突。流放的最终结果,表征了萨利赫对"流亡知识分子"作为世界人存在的艰难探索和意识,这与爱德华.萨义德对知识分子流放的态度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4.
《上海女孩》是新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力作,小说以主人公秦珍珠的口吻讲述了一对姐妹如何经历曲折最终在美国洛杉矶生活的故事.本文主要将福柯的空间理论和身份理论相结合,分析叙述者在空间的位移下对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变化过程.在权利与规训的融合下,通过构建"异托邦",叙述者逐渐消除身份焦虑,重新获得了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长恨歌》的零聚焦叙事对叙事内容有选择的"偏爱",以及叙述者对话语和结构进行的"控制情绪"的干预,使文本获得一种对女性生活描写的客观化效果,由此也获得了女性作家作品在主流社会的话语权,同时也为女性小说创作提出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寒冬夜行人》叙述风格非常明显的表现出了作家特别关注过的"一边是晶体,一边是火焰"的外部叙述与内部叙述交错进行的叙述形式。小说不仅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作家们对作家与读者关系的调整,而且它还开拓了小说叙述者、叙述对象、范围、形式等叙事学所研究的重要问题,是卡尔维诺实验小说中的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将<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小说相比,<红楼梦>显示出了极大的叙事智慧及独特的叙事魅力.本文围绕作者如何与叙述者分离,如何巧妙运用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多重叙述视角叙事这几个方面,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叙述者及叙述视角的开拓创新.作者对叙述者及叙述视角进行了一系列的巧妙安排,小说叙述者的扑朔迷离,叙述视角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不可靠叙述者的理论由韦恩·布思在其著作《小说修辞学》首次确立,一经提出便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然而对于如何界定叙述者的可靠与否,学界却始终存在很大分歧。在对众多观点的归纳中可以看出,界定不可靠叙述者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参考系。这个参考系既不能完全由作者判定也不能完全由读者确定,而应该从作品本身去判断。  相似文献   

9.
评论干预是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叙述者利用评论的方式去干预叙事作品,并且体现叙述者和隐指作者的主体意识和价值观的手段。文章从评论干预的类型和功能两个方面来分析池莉的小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叙述层次及视角。认为小说没有以全知叙述者的身份从头到尾讲述故事,而是采用了混合倒叙、多层叙述和多重视角的手段。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从女性角色的负面形象塑造、对女性角色的惩罚处理、及叙述者尼克的褒男贬女的语气三方面来探索小说中的厌女倾向。  相似文献   

12.
韩少功的《归去来》是他的第一篇寻根小说,其"归乡、寻根"的叙事模式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小说采用了不可靠叙述手法,从费伦提出的不可靠叙述的三种类型,即"事实/事件轴上的不可靠叙述"、"伦理/评价轴上的不可靠叙述"和"知识/感知轴上的不可靠叙述"来分析,《归去来》中的叙述者并非是完全可靠的,小说不可靠叙述的运用,更彰显了作品主题:知青一代人寻根途中尽管迷茫,却仍不放弃追寻自身价值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3.
在厘定吴组缃小说的艺术个性的基础之上 ,选择其 30年代的小说名篇《艹录 竹山房》进行细读 ,围绕小说的中心意象“被囚禁的女人” ,从叙述者的选择、叙事模式的建构、意象的营造、氛围的渲染诸方面来欣赏吴组缃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梅娘的水族系列小说作为分析对象,从叙事者的位置、叙述者的感知程度、叙述权威和叙述视点四个角度着手,对《蚌》《鱼》《蟹》的叙事话语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梅娘的这三个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比较明显的女性倾向。  相似文献   

15.
在张爱玲的华文家族小说中,叙述者主要从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两个方面,建构出独特的叙事空间,以此巧妙地展现了女性的伦理困境,并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伦理意蕴,从而影响到读者的伦理情境和伦理取向。这对于当下的小说创作而言,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的审美风格突出表现为悲喜交加。为实现这一追求,鲁迅尝试了多种叙事技巧。首先是多种叙事视角的有效选择与叙事方式的滑入。其次是让小说人物的声音与隐蔽的叙述者的声音构成反差,形成小说中复杂的双重声音。最后,在小说语言的选择上,有意打破日常语言规范,使用陌生化手段,产生冷峻幽默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7.
叙述探究,是众多经历了"叙述转向"的学科领域,开始采用的研究模式。该模式将经验作为经历和讲述的故事来理解,能够成功地捕捉到个人和社会维度中,那些以一般的事实和数据无法定量的东西,因此对当今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体育学科领域,此质的研究模式,还鲜见于文献。本文以小说叙述原理为原型,结合体育学科自身特点,从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叙述话语的结构、叙述话语的生成、述本的情节逻辑与可能性事件四个角度,申说体育学科的叙述探究。  相似文献   

18.
《莽丛中》是芥川龙之介的一篇十分独特的短篇小说,它打破了许多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对它的阅读,让读者无法抵达故事的真实面目。通过从叙述者的不可靠性这一角度分析文本,显示了《莽丛中》的叙述魅力。  相似文献   

19.
《黑暗的心》是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是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解读《黑暗的心》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殖民者之间的关系、男女之间的关系、白人殖民者与黑人土著之间的关系、黑人土著内部的关系,及对叙述者马洛的描写来探讨康拉德的社会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0.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传世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以一名飞行员作为故事发展的叙述者,小说中通过小王子为主体,讲述了小王子在其他星球的冒险活动以及小王子与玫瑰花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小王子的经历使读者感受到儿童时期的美好,以及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空虚,使人们认识到情感需要培养和付出,并且应彼此理解。本文将对《小王子》的创作背景进行简要分析,并论述小王子与玫瑰花之间凄美爱情的形成原因以及隐含喻义,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创作生动形象背后的深刻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