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对“导读巧练”的探索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在讲、读、练三个环节的处理上。处理得恰当,课堂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就低。提倡“精讲”就是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读、练。读也不是“放羊”式地读,而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怎样进行导读呢?就拿最常见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来说吧,很多教师的指导是从技巧上入手。告诉学生,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忧伤的语气读;这个地  相似文献   

2.
一日,偶来兴致,写了两句诗:“多赖梅花索腊雪,依尔山势舞绿溪”,和本室的同事开玩笑说:“请你们读读这两句诗,看能感悟到什么?”同事们仔细地逐字逐词琢磨,一番字斟句酌之后,一时还不好悟出什么。我提示:“要读,快一点读,大声地读。”一位同事朗读两遍后,立即悟出了答案———“1、2、3、4、5、6、7。”大家笑道:“这就叫从读中整体感悟。”我不禁联想到现行语文教学大纲为什么要突出强调整体感知和整体感悟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师苦口婆心,但收效甚微,教师讲得太细学生悟得太少不能不说是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自己能够很好的范读,而且要能指导学生如何朗读,朗读指导的方法有:怎样做到准确流利地读;怎样做到声情并茂地读;怎样做到因文而异地读;怎样做到因人而异地读。只有把朗读指导做细做实了,学生朗读课文才能学得好学得快。  相似文献   

4.
怎样读文章     
有的同志给我来信,要我谈谈怎样读文章;有的同志要我谈谈怎样写文章,特别是怎样把文章的结构安排得好些。我想,这两方面能够统一起来。读文章可以这样读法: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粗读一遍的目的在于对这篇文章能够“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因此,哪怕篇幅比较长,也尽可能一口气读下来,有少数地方不甚明了,暂时由它去,不细想,也不查字典。想一遍,就是想一想那个大意和梗概。什么是大意和梗概呢?主要是这么几点:1.这篇文章主要地谈了个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2.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为了什么目的而写的?3.文章里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相似文献   

5.
林秀琴 《教育》2014,(3):52-53
学生怎样阅读,就会怎样生活。“师生共读一本书”就是让教师成为诗意的点灯人,让教师和学生过…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什么书、怎么读、如何彰显共读意义就显得尤为蘑要,而激发兴趣、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挑选读物;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证明,阅读能力训练抓好“找、悟、议、联”四环节,效果确实不同。 一、找 根据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指向引导学生在读中找,找中读,读要读到位,找要找准确。通过速读、跳读、慢读、分角色读等,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找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如我讲读《少年闰土》时,就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找”和“读”,先板书课题,后提问引入,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从课题看,这篇课文记的是谁? 生:闰土。 师:写的什么时候的闰土? 生:少年时候的闰土。 师:闰土少年时候长的什么模样?是怎样一个人? 在教师引导下,找出教师提问的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文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自觉的质疑问难,使学生变厌学、惧学、被动学为乐学、会学、学会。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在听语文课时,经常有这句话萦绕耳际:“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起初听到这句话,感觉很新鲜,觉得这话特别尊重学生,特别具有亲和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有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却成为新课堂中一句空洞的口号、一张漂亮的标签。  相似文献   

8.
小语教学要强化“读”的训练,通过读来理解、积累和内化课文的语言文字,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而获得的。如何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见。一、“读”要到位“读”要到位,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给学生读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样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课讲得精粹,讲到点上。即只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不讲学生已掌握了的…  相似文献   

9.
师 :小朋友前两句诗说得真好 ,读得真好 ,我们连起来读这首诗。(生读 ,读到“随风潜入夜”时声音很响)师 :前两句读得不错 ,不过后两句不该这么读。(生再读第三句 ,仍然很响 ,有几个学生意识到读得有问题)生 :我知道了 ,这句不能读得很响 ,要读得轻一点。师 :为什么呢?生 :因为是在夜里。生 :大家都睡了 ,周围很静。生 :春雨很细 ,它是随着风飘来的。师 :说得真好 ,春雨怎样飘来的 ,这里的“潜”是什么意思呢?生 :就是“偷偷地”师 :能换个词吗?生 :是“悄悄地”。生 :还可以是“轻轻地”。师 :那春雨为什么要选夜里悄悄的来?生 :它…  相似文献   

10.
我想就作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汇报一些情况,提出一些设想,求教于关心此事的专家和同行。(一)多写、粗批、重评“多写、粗批、重评”,我校称之为作文教学“六字经”。“多写、粗批、重评”,这是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写得少,改得细,不重视指导和评讲”的现状提出来的。有计划地、有指导地扩大写作训练量,是完全必要的。写和改是一对矛盾,多写必然不能细改。过去提精批细改,结果是“少做长拖”,学生练得少,反馈慢,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视批改为苦差。实践证明,精批细改,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后,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的重要”。“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显得重要”。的确,“怎样教”比“教什么”要重要得多.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懂得“怎样去教”学生.而此,也是我们青年教师亟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是千姿百态的。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按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组织教学,切忌以自己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的现状是:面对作文题目,教师从审题、选材、构思等一步步地引领着学生走——出示作文片段,师生共同斟字酌句;传授作文技巧,什么地方用比喻,什么地方用夸张,什么地方要总结一下,什么地方要发表感慨,说得明明白白……事来我写,句来我填,结果,学生不用观察,不用阅读,一样能写出“像样”的文章。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让教师学生都感到省事省心,但营养怎样呢?要想学好作文,首先要学会勤奋,除此以外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13.
每个数学教师,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但是由于每个教师的认识和做法不尽相同,最终效果也就不完全一样。有的教师“以慢求快”,稳扎稳打,得到了“快”的效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有的教师“以快求快”,紧张急躁,虽然教得辛苦,却事与愿违。所以,教学领域的“快”与“慢”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愿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有和教材的科学体系、学生的认识规律相适应,三者协调、和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次教学实践表明,有些地方是万万快不得的。一、上课开始,可慢些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  相似文献   

14.
李燕 《天津教育》2002,(2):39-40
微格情境这是教师教学《翠鸟》的微格情境。师:同学们读一读第2句到第5句,想一想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全体学生自读课文)生:这几句话讲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生:第3、4、5句话说颜色怎样鲜艳。师:说得很好。我们一起读课文。我读第2句,同学们分组读。师:“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生组1:“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生组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生组3:“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师:翠鸟的羽毛颜色确实非常鲜艳。这几句话描绘了它身上哪儿的羽毛颜色?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们填空。(…  相似文献   

15.
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具体说来,一是要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懂得怎样选材;一是要教他们妥善安排材料,注意用词遣句,写得具体真实。作文指导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并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孙伟 《教书育人》2007,(9):40-41
科学课堂时下流行一种“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说法,指的是科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时口子要小,挖掘要深,不要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我认为,这一理念说得普通一些是指科学课的展开状况——在什么地方展开,展开得怎样。“展开得怎样”就是一种深度,越是展开就越有深度;深度有了,孩子的探究经历才会更真实、更生动、更有意义和价值。“在什么地方展开”,这是展开的基点,显示的是一种宽度;宽度的掌握也是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科学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使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要学好英语,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紧抓“双基”,即传授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多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Eckersley曾说:“Remember you are teaching English,not about English。”我觉得这是一句我们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话。我的肤浅体会是:基础知识,不能讲得太多、太细,要精讲。讲得精了,课内余下的时间就多了,学生用来进行听、说、读、写诸方面练习的时间也就相应地多了。要精讲,教师  相似文献   

18.
《避雨》一课,记叙一位公社气象站的姑娘和大家谈雨的事.赞扬了姑娘热爱本职工作,精通业务,努力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流畅,结构严谨.而且,文章用一句话点明了中心思想.在教学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带动全文分析理解,就能收到“牵—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一、自读课文,捕捉中心句1、学生自读课文前,教师出示问题:“我”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让学生带这个问题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即,“我”在去玉山人民公社途中遇到一场春雨,人们在路旁的小草棚里避雨,与公社气象站的气象员谈雨的事.2、提问:在避雨人群中,作者重点写谁?她是什么人?(重点写一位姑娘,她是公社气象站的气象员.)3、提问:这位姑娘是一位怎样的气象员?从课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姑娘品格特点的句子来回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从文中找出中心句:“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呀!”4、理解“心计”的意思,即有计谋,指全心全意做好事情.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一篇课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十六法入手:一、审题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指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之后,教师最好不要把着眼点放在分析介绍作者怎样构思这篇文章上,可先让学生猜猜作者会怎样写、写什么。由于在猜的过程中渗透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因此,能在学生探索和猜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可让学生读课题猜测文章写什么,怎么写“飞”,怎么写“夺”,结果怎样等等。推测猜想后,可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猜想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之处,教师要特别重视和鼓励…  相似文献   

20.
一.以“读”促“写”,激发习作兴趣。1.通过“读”,指导“看”,教给观察方法。《可爱的中国》是一篇以写具体为训练目标的教材,其中对“草”的描写具体、生动、活泼。如“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读这段话时,我抓住三个方面———①作者对“草”的观察顺序是什么?②这段话中心是描写草的什么形态?③划出句中“静”的描写句和“动”的描写句,找出中心词———指导学生边读边观察“录像”,让学生从“读”中看“实”,从“实”中见“读”。学生在仔细品读时,对作者那种细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