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案例: 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辅导中,我经常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次,我讲到了苏步青教授小时候做过的趣题.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有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  相似文献   

2.
教师与电灯     
一个大学生放弃了都市,到了西北最贫困的地方,当物理教师。这地方穷,这地方没有水,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这里连电都没有。没有电,教师就不能在晚上看书;没有电,他就不能在夜里批改作业。最让他难堪的是,他要在这没有电的地方为学生讲电与电灯。这位教师只能用两节电池为学生讲电与电灯。有一次,他用补发的工资,让全班学生坐车到有电的镇上,让他们在天黑的时候看到了真正的电灯。在告别电灯的时候,他走到最黑的地方偷偷哭了。因为那些学生谁也不愿意离开这有电灯的地方,他们幻想着能摸一摸灯泡,能亲手开一下电灯。这使他决心要将…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在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辅导中,我经常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次,我讲到了苏步青教授小时候做过的趣题。题目是这样的: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  相似文献   

4.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把自己的设想付之于行动并不断改进与创新,本身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让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这样,学生就愿意主动发现和寻找身边不如意的事情,并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我区有一名学生是乒乓球队的队员,打完球后,教练总是让队员们把满地的乒乓球收拾好。可是由于训练太累,孩子们都不愿意捡球。这名同学就产生了发明一个“拾球器”的想法,教师听了及时表扬鼓励他,他做了一个长把的撮子,  相似文献   

5.
一次,听一位教师教学“分数除以分数”的研究课。在简单复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后,该教师出示了“9/16-3/4”让学生思考:对于分数除以分数,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想法验证你的猜想,并把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内交流。看来,这位教师不仅想引发学生的联想,促进知识的正迁移,而且还注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6.
几名小学生自编自演一个小品。它的情节是:有一个小学生随便把易拉罐扔在地上,一位老伯伯走来,对他说;“不可乱扔垃圾”。这个学生二话不说,拾起易拉罐。等老伯伯走后,他又把易拉罐扔在地上当球踢;又遇到警察叔叔,同样,二话不说,乖乖地把易拉罐捡起来,过后又扔在地上;迎面走来一位像是老师的人,这个学生不等他开口,就抢先说:“老师,请你不要多说了,你要讲什么,我都知道,我把易拉罐丢进垃圾箱就是了。”这个小品的主题是“不乱扔垃圾”。有意思的是,这个小品无意中表露了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教师是唠唠叨叨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我听了我校生物老师的一节课。那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影响鼠妇生存的环境有几个就可以,然后让学生用三至五分钟背过就完成了任务。可是,这位教师没有那样做,他把这部分内容设计成为一节实验课,事先准备了实验用的所有仪器,如;培养皿、蜡烛、火柴、吸水纸和纸板等,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于课前捉来了鼠妇若干个。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人一小组,尝试提出了“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回忆捉鼠妇的过程,让他们交流鼠妇生活环…  相似文献   

8.
一堂物理课上,王老师正讲得兴致勃勃,突然,从教室的后面传来了粗犷的流行歌曲声音。这声音很大,全班都能听到,以至于讲课的王老师不得不停下来,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笑着向学生们说:“这么美妙的歌声真把我给陶醉了,这首歌我也特别喜欢,就是自己唱不好。我们今天下午抽个时间,一起请这位同学给我们唱一遍,好不好?”班里一片掌声,“那么我们继续来解这道题……。”王老师的做法真高明,他碰到这种偶发事件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既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又维护了课堂上随便唱歌的学生的自尊心与面子,…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堂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草船借箭》。在读置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说出课文中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气氛十分热烈。有的学生说喜欢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有的学生说喜欢鲁肃,因为他忠厚诚信。就在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他喜欢周瑜,教者此时并没有慌乱,而是眼前一亮,抓住这个难得的课堂生成机会,让这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堂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草船借箭》。在读置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说出课文中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气氛十分热烈。有的学生说喜欢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有的学生说喜欢鲁肃,因为他忠厚诚信。就在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他喜欢周瑜,教者此时并没有慌乱,而是眼前一亮,抓住这个难得的课堂生成机会,让这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11.
李罔 《教书育人》2005,(6):49-49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老师也许一看见学生就紧张得脸红,一开口说话就忘词,在黑板上写字时说不定胳膊还直打哆嗦。但多年以后,这位老师已经久经沙场了,他再也不会在课堂上因为紧张而脸红心跳了,他甚至可以不用备课就能滔滔不绝地对学生讲个几十分钟,还能保证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而不至于开小差。在这之间,他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呢?  相似文献   

12.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一段时间,学校推出了一位教师外出赛课。这位老师反复打磨教案,却在每一次试上时都遭遇了冷场。她说:“明明已经讲过方法了,学生只要简单模仿就行,怎么就那么难?”的确,在老师们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到了学生那里怎么就那么难?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玲 《现代语文》2006,(4):41-41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如何正确地讲授,这也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难题,讲什么,讲多少,如何讲,很难把握。新课标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乎不少教师把“少讲”、“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原则,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展示,让学生讲,视教师讲授为禁区,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是把讲授与满常灌等同起来,是对新课标的一种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一次偶然的机会,同一位教育界的老前辈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不知怎么就聊到了班主任上。这位老前辈突然无限感慨地说:一个班学生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就在班主任手里啊!我是做了十年班主任并且还要继续做下去的人,心里正思量他是否把话说得太绝了,他已幽幽地给我们讲了一个他自己的班主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一位日本教师有一次在教小朋友画苹果时,发现一个学生画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苹果──方苹果。但这位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问他:“你为什么画一个方苹果呢?”原来,这位小学生有一次招待客人,把苹果放在桌上后,苹果滚到了地板上,他感到很难堪,就想,要是苹果是方的,不就不滚了吗?画方苹果就是受到了那次想法的启示。这位老师听完微笑着说:“你想的好,你真聪明。祝愿你将来能培育出又大又好的方苹果。” 虽然,现在世界上的确没有方苹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餐桌上出现方苹果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历史上出现的任何新生事物几…  相似文献   

17.
张钦 《江西教育》2003,(19):26-26
有这样一个故事:课堂上,一位低年级老师让同学们迅速说出几道口算题的得数,有一个基础很差的学生脱口而出:3+2=6。其他同学纷纷吵嚷:错了!错了!老师没有指责他连这么简单的题目竟做错,却平静而和蔼地鼓励他:“真聪明,你的答案与正确得数只差一点点。”接着老师耐心地启发他,直到他了解错在何处并真正弄懂为止。这位老师的做法,叫人佩服。叫人佩服的不仅仅是他的耐心,更是他的宽容。试想,如果他当时严厉呵斥这名学生“为什么不认真想想?”“坐下去!想好再说!”“以后不准随便乱说!”那么今后这名学生还敢回答问题吗?不管自己的想法是对还是错…  相似文献   

18.
一、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在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想带到教师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去。如讲“商业的起源”一课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创设情境,讲解物物交换这一知识:“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养羊的人。一天,他的米吃完了,就想卖一头羊来买米吃。可是,村里没有人买他的羊。怎么办呢?他只好牵着羊去很远的集市。走到半路上,他碰到一个人背着一袋米去集市卖。一打听,他正想买头羊。同学们,请你们把这个故事接着讲下去。”这种通过故事创设情境的方法,能使小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积极投入到…  相似文献   

19.
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让苏步青做: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在省城某重点大学任校长的老乡回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暑假,他们学校请来一个外国教授搞一个合作项目。这教授把他的儿子戴维也带来了。戴维读二年级,很喜欢打乒乓球。刚好住处附近有一个教工体育馆,他可以随便进去跟大人、小孩一起打。有时候打得晚了,管理员要先回家,就让戴维把乒乓球拍带回去自己保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戴维。有一天,戴维发现由自己保管的乒乓球拍丢了一只。怎么办呢?管理员跟他说,不要紧,丢了就丢了,乒乓球室哪一年不丢失几副球拍?这是合理损耗。戴维还是闷闷不乐,就把事情告诉了爸爸。做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