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标准对语学科的定位是:“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定位是对沉陷旧教材理性说教泥潭中的语教师的真正解脱。以往,很多教师把语的“思想性”误解成了政治思想教育,教师生硬说教,强行灌输,把语课上成了“政治课”,使人性的真、善、美蒙上了“灰尘”,难以打动学生心灵,形成良好人格。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课程改革和语教学改革的灵魂.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必须充分认识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到语课程的方方面面,而体现得最为充分的就是综合性学习了,在《语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课程目标的五方面内容,且已纳入语教材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与《语教学大纲》相比,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增加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一章。在这一章的第二节里,《标准》用三小段字,简要而明确地阐述了语教育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说,就是“多元性、实践性、整体性”。这些特点的阐述,不但对语教育在观念层面上,而且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都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语学习的过程中,传统的工具性理念表现出有这样两大特征:一是重结果轻过程,突出结论的唯一性;二是强调“从读走向作品”的他向性(或指定性)被动解读。既然我们以前对语的认识仅仅定位在工具论的视野之内,故历次语教学大纲都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着重号为作所加,下同),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之一也就顺理成章了。而追求“工具性与人性相统一”的《语课程标准》竟也纹丝不动地将其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又提了出来,就有点不可理喻了。笔且斗胆将其咬嚼字一番,但愿能通过这点不成熟的一孔之见,能引发广大语同仁对此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新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生成了语课程及其教学的新理念:①语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课程”。那么,什么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课程?它有哪些特点?怎样开放才能让语教学充满活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拟结合笔在实践中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颁布的《语课程标准》把语课程的基本特点概括为:“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这是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是注重语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它的人性。新的《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组织。”就此几点,笔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语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病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讲过他“最想说的”也是“最根本的、最紧要的”一个话题就是“目前的语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我想,钱老师的话深刻地指出了当前语教学之所以走不出困境的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目中无人”。新制定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课程总目标”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目标.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  相似文献   

11.
《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语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如何选择有效途径开发课程资源,便是语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芳 《现代语文》2006,(11):6-7
《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准确地揭示了语与化的密切关系;语是化的工具,具有丰富的化内涵。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教育,不能只是对字、句读、段落的分析,同时也要担负起对民族化传承和认同的重任,让语教育绽放出民族化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新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在总结传统语教学以及新中国50多年来语教学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又一次对语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定位:“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语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语课程标准》指出:“语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研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将综合性学习列入各学段的目标中,这一方式“加强了语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强调语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一理论,应该成为教师在语教学实践中的一项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语文自主性学习由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正式成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意义时,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继承传统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语发展的现实,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发展了语课程的新理念。因而,语界人士对新课标的创新之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但是,我们更应该对新课标存在的问题作出思考,以促进语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充分体现了语课程标准工具性和人性有机的统一,也是《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学习和运用领域的一种拓宽和创新。由陈韵老师执教的《外号》一课的教学实录及王立均老师的点评。相信对广大小学语教师会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2007,(5):76-77
语综合性学习,作为语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语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阶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对综合性学习做了全面阐述。对于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近年来人们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部分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不少人仍有许多困惑。学习和借鉴外国母语综合性学习的成功经验,对于解决我们的一些困惑是大有裨益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学生“语素养”的全新教育教学理念,为新时期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其内容具体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巢宗祺《关于语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语建设》2002.7)。纵观学生语学习的全过程,从哲学的视角考察学生语素养的形成,它大致经历两个过程——量变和质变,即先是达到量的积累,然后实现向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说“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这充分显示出语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语学习的主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