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希腊神话“人神同性”,女神形象个性鲜明,拥有和人一样的七情六欲。中国神话中的女神则更有神圣的光辉,将道德提升为一种“神性”,女神不仅拥有美好的外表,更具有高尚的品德。如果说西方神话中的女神是浓墨重彩的油画,重在绘形,那么中国的女神则是一副意境悠远的水彩,重在写意。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西方人文运动怀腹中诞生的神话学,于十九世纪末在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即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中外文明大交汇)中传入中国。二十世纪初,在西方人类学、神话学的激活与启示下,中国的神话意识开始苏醒,先驱们在本土进行了神话初探并建立了中国神话学。中国神话学的诞生历程,是近代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中曲折走向新生的一个缩影。一个多世纪以来,神话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二十世纪20年代初,茅盾为该主题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新变,"中西"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文化/文明关系。随着这一世界文化格局的新变,"中希神话比较研究"随之成为中国神话学的"显学",从而使该主题的研究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人文是文明之本,与生产技术、社会组织相比具有灵魂属性,而神话则是人文之核,文明之源。神话研究与考古研究交融,渐成趋势,是新文科建设的一个方向。中国神话不系统是一种误读,中国神话是一种谱系性存在,是文明整体性、秩序性与多样性的体现,互动性是谱系的存在方式,而叙事是神话的活力形式。神话之语言文字叙事、仪式行为叙事与图像景观叙事,是神话的形式谱系,而神话之时间流变谱系、空间谱系、族群谱系呈现出神话谱系的丰富层次及广泛的社会文化渗透力。神话的内容谱系与文明的源头谱系存在着高度叠合。神话谱系是文明谱系的精神本体。神话谱系研究是文明源头的精神本体研究。  相似文献   

4.
宋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个高峰。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曾指出,"华夏民族之艺术,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叙事画的题材包罗万象,世俗化生活气息明显,道德伦理教化功能突出,同时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地域特征。可以说是宋画研究的另一个"富矿"。近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徐习文的《宋代叙事画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一书,从中国叙事画的宏观大背景出发展开研究,定格于宋代叙事画  相似文献   

5.
梁修德 《图书馆》2011,(4):39-41
信息技术是信息伦理生成与演进的内在的历史逻辑。文章探讨了信息伦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伦理诞生为肇始,经历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融合为基础的网络伦理充分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全面社会化和社会全面信息化,通过对计算机伦理和网络伦理"扬弃",最终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6.
罗彬 《新闻爱好者》2017,(12):39-42
任何一次社会的重大变迁在某种程度上都将催生一种新的伦理精神,当代中国新闻实践的变迁也需要新的伦理来支撑,这就是责任伦理。责任伦理拓宽了传统伦理学研究的范畴,也赋予了其新的道德维度。新闻传播责任伦理的建构应以"行为善"和"品德善"为其内在维度,形成当代新闻传播伦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抗日神剧"的传播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神剧"因无底线地戏说抗战史、过分美化抗日英雄、过度迎合部分电视受众的偏激趣味而广受诟病.之所以受到质疑,归根结底是因为"抗日神剧"违背了我们的社会道德;无视了广大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价值判断,传达出一种低俗的艺术审美观;从传播伦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它违反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伦理原则,不利于在国家话语建构中正确地表述中国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一贯立场.这些艺术创作、表现和消费方面的不规范和价值判断上的不合理,正是通过电视剧传播主体的道德伦理而表现出来的.本论文将分析"抗日神剧"所关涉的传播主体的道德伦理或法规政策,梳理"抗日神剧"与国家话语的关系,指明"抗日神剧"对跨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道德理想国的梦想,似乎早在孔圣人时代就破灭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夫子这话岂止是对周代道德神话的向往?实在也是对道德失落的无奈叹惋。从此以后,世世代代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8,(8):30-39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概念之一,"公"自古至今都对中国社会多重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以晚清为视点,试图思考"公"在早期国人理解报刊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伦理层面。研究指出,传统"公"的观念渗透到了晚清报人理解报刊媒体的多个面向中,它也由此为彼时报刊思想的建构抹上了一层道德底色。具言之,早期国人对报刊角色的伦理定位、新闻实践的伦理界限、言论自由的伦理边界以及报刊工作者的个人修养等问题的叙述,都呈现出"秉公去私"的道德特性。文章认为,此般在"公"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报刊伦理认知长期不乏其影响,值得进一步探查。  相似文献   

10.
叶春燕 《东南传播》2018,(6):161-163
20世纪30年代末,施剑翘在刺杀前军阀孙传芳后,诉诸中国传统文化的"孝"、"义"伦理,建构了"孝义复仇女"、"贪婪军阀"、"忠义冤屈父亲"等神话,消费性的大众传媒对此事件进行大肆报道,公众被媒介塑造出来的神话形象引导而产生了广泛的公众同情,最终影响司法部门的审判结果.该过程彰显了现代法治与中国传统情理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情理对法治的冲击在当前网络空间热议案件中依然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1.
刘倍廷 《东南传播》2020,(10):80-82
"月桂"不论是在古罗马文明还是古中国文明中,尽管典故不一,但却不约而同的象征着优秀。而这一则与"月桂"有关的古罗马神话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在几千年的历史更迭中所发挥的文化传承的功能是不能小觑的。在永恒的"爱情"主题神话故事中,神话故事的叙事手法是其在社会形态几经更迭中起到延续文明作用的关键,因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2.
龙艳 《东南传播》2012,(10):100-102
道德伦理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不但是一条贯穿清晰的线索,而且是中国电影里的一个主类型。伦理电影,指以伦理为主题的电影,它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探讨。它主要以反映伦理、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着重表现人伦关系与人伦之理,具有较强的世俗性与大众性。伦理的精神几乎体现在每一部影片之中:爱情、婚姻、家庭、宗教、代沟、社会问题等等都可以在伦理的范围之内,因此伦理片有着比其他片种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更模糊的边界[1]。本文主要探讨了早期伦理电影对新时期伦理电影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她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开放的人文理念赢得了世界文学的青睐。在西方世界,希腊神话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通过口语传播、战争传播、文学传播和艺术等途径和形式,完成了其对外传播之旅。而希腊神话在中国的传播,除了西方传教士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五四"运动以后以周作人为首的一些文人的翻译和推广上。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也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时下,很多广告主和广告商因为不避忌讳,有悖世俗人情,甚至伤害国人情感,而被舆论推到了伦理道德的风口浪尖上。而文化与社会批评学家更是将"广而告之"喻为"广而诱之"、"皇帝的新衣",认为"广告在我们文明的门面上打上了‘烙印’"。①作为现代传播技术环境中的广告,其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出现了一系列利害冲突。从伦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广告道德问题,它显示了广告活动所呈现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在这里,笔者把它归纳为七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
人长大了.要走出摇篮。人类成熟了,要走出地球。 早在古代,希腊神话里就有插着蜡翅膀飞向太阳的伊卡洛斯少年,中国神话里有逐日的夸父和奔月的嫦娥。自此。人类邀游太空的梦想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16.
迈向高边疆     
人长大了,要走出摇篮;人类成熟了,要走出地球。早在古代,希腊神话里就有插着蜡翅膀飞向太阳的伊卡洛斯少年,中国神话里有逐日的夸父和奔月的嫦娥。自此,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17.
袁珂的神话普及写作可以被视为一种"神话主义"式的实践。分析以《中国神话传说》为代表的著作可以发现,袁珂的写作既受到社会时代环境的型塑,又充满了个人的创造性。他在民族主义的催动下,用"广义神话"的概念,扩大了神话的素材与范围;并以现代,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标准来筛选古代的素材,激活了传统在当下的价值;用丰富的想象力与巧妙的构思弥合材料之间的缝隙,将神话打造为面向大众的审美与教育资源。袁珂构筑出一个完整而恢宏的中国神话体系,这一体系勾勒了从中华文明肇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与必然性,赋予了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新中国以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在破解媒介伦理困境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是底线伦理原则.境遇伦理由于兼具原则性和变通性,故比底线伦理更具有合理性.例如,对"万峰开骂"事件的道德评价,以底线伦理和境遇伦理为标准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然而显然后者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邹定杰 《大观周刊》2011,(37):11-12
网络恶搞火爆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在冷静思考、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完善网络监管体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网络伦理规范体系,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随着档案服务社会化意识的增强,档案管理质量高低一方面取决于作为基础与核心的内部控制,另一方面也要接受来自外部的客观监督,基于此,现代档案管理需实现管理与伦理的协调同构。管理与伦理皆为协调主体关系的有效方式,在相互作用间,管理表现为带有伦理属性的群体道德约束,而伦理则体现为能够规范个体道德的管理方式,二者具有趋同发展的价值导向,即档案管理主体道德存在着向档案管理伦理发展的趋势,档案管理伦理与主体的自我管理也呈现趋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