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晓燕 《大观周刊》2011,(25):26-26,21
“东海孝妇”是《汉书·于定国传》中记载的一则小故事,通过对故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时传统“孝”文化在汉代的新特点,以更好的认识汉代社会。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国家祭祀以祠、畴祭祀为主体,以都城雍城为中心,空间分布较为广泛.秦国的国家祭祀,成为秦帝国国家祭祀的核心部分,又为西汉所继承.本文即以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国家祭祀为研究对象,从《史记·封禅书》、《秦本纪》的记载出发,逐一考察秦国诸祠的祭祀对象及其内涵,梳理秦人祭祀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进而探讨秦国祭祀体系的构成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下岗职工的就业和创业是我们社会生机和活力的体现,他们的故事虽然很平凡很细小,但却是时代脉搏最深处的跳动.关注他们是新闻媒体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体现,《大众日报》历时近一个月的《创业时代·就业故事》的系列报道受到了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广大百姓的好评,两位女记者也在这发现普通人的过程中有了丰硕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金陵十三钗》把历史坐标放在1937年,用一座城的沦陷讲述一场战争的残酷;《明月几时有》的时间坐标定格在1942年,用另一座城市的故事讲述一个时代的命运。本文以《金陵十三钗》《明月几时有》为例,以符号的象征意义探讨底层民众抵抗战争的时代隐喻,以体现特殊历史时空下民众的家国情怀,缅怀逝去的生命,追思悲怆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10,(6):110-114
栏目名称:百姓故事 首播频道:CCTV-1 首播时间:每周一00:10 栏目简介:《百姓故事》一直秉持作品的理念,坚持以纪实影像关注体现时代变革的社会热点事件,关注事件中人物的命运,用多种手法捕摹时代印象,  相似文献   

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鲁邦大旱》章讲述鲁哀公请教孔子应对旱灾之法,孔子给予回答,又就此与子贡辩论的故事。本文认为,此故事出于战国儒家某一学派的构拟,意在反驳不重祭祀的儒家学派。反映了它的作者相信天人相关,不仅要求改善政治,还重视祭祀鬼神以应对天灾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毕雪飞 《文化遗产》2015,(1):105-111,158
日本七夕传说除了以神话、故事、传说以及中世纪小说的形态传承于世以外,还以祭文的形态传承于高知县等地。七夕祭文通过民间信仰"いざなぎ(Izanagi)流1"得以活态传承至今,每逢七夕行事和病人祈祷时由"太夫(Tayuu)"诵读。从其讲述内容来看,是由日本羽衣故事加难题型故事再结合七夕传说而构成;从祭祀仪式来看,体现了与纺织信仰的结合。集祭祀、祈祷、占卜等仪式为一体的日本"いざなぎ流"民间信仰中的七夕祭文,以"太夫"诵读的方式保存和传承了七夕传说。  相似文献   

8.
电视故事化时代的现实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进入故事化时代短短十来年时间,经过几次革命性的浪潮洗礼,我国的电视节目进入故事化时代。电视进入故事化时代有其历史性机缘,更有其现实的需求。据媒体调查机构克顿顾问对全国的成功电视栏目进行的深入分析发现,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各省市,收视份额最高的栏目中,许多是故事类栏目。无论是新闻节目还是专题节目, 故事属性体现越充分,节目的市场竞争优势越明显,越能保持长期的收视高水平。以杭州地区为例,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开心茶馆》、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的《本塘第一剧》、浙江台钱江都市频道的《家在天堂》, 栏目剧脱颖而出,收视节节攀高,市场的广告追捧一浪高过一浪,一份份傲人的成绩单,撑起了越来越多电视人对自办故事栏目剧的信心和热情。  相似文献   

9.
孟磊  张舵 《新闻知识》2012,(5):48-49
《封面故事》是《南方人物周刊》与读者交流的第一道关卡,也是体现其风格特色和编辑理念的核心栏目。它从读者最平凡的生活故事中,折照出这个时代、反映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新课题,提供人们崭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资讯,在受众心中留下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祭祀制度中祭祀对象、祭祀规模和祭祀形式等不同方面,并从礼和法两个角度对中国祭祀制度的规制进行了探究,同时以清代时期的礼法规制《大清通礼》和《大清律例》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对中国古代祭祀制度中的礼和法进行了有力论证。  相似文献   

11.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传媒环境下,江西卫视每日播出的《传奇故事》能脱颖而出并且数年持续热播,可谓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传奇"。笔者以为,在新传媒时代,《传奇故事》的成功更体现在精选素材、深挖内涵、人文解读、个性评点、简练表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抬故事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杂戏,或称"出故事"、"扮故事"、"抬高"、"抬阁"等,一般由十岁以下身着戏服的小孩站在抬起的四方平台上表演各种故事,故事内容丰富多样,表演形态独具特色。它是群众自发的表演活动,注重以形象达意,艺术手段具有综合性,兼具祭祀与娱乐功能,演出活动与组织形式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抬故事不是戏剧,但从发生学上看却与戏剧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它源于祭祀而后演变为杂戏表演,与戏剧具有许多共有的表演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是《中国青年报》的特色刊目,它将焦点对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反映了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数的人生故事。《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注重展现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小见大中,展现社会某个阶层的横断面,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特色。  相似文献   

14.
王悦 《新闻传播》2024,(3):15-17
作为中国音乐院校最早的学报,《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承担着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该刊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栏”以“专栏—专题”为形式反映音乐历史变迁、关注“典型音乐人物”、体现上海的本土特性、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品格。为更好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功能,地方音乐学院学报可尝试从捕捉前沿热点,紧跟时代需求;立足优势学科,把捉内部脉络;观照本土特色,梳理民族文脉;做强品牌栏目,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音乐艺术》为音乐期刊探索和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23,(1):23-26
<正>这套书分为《非常人家》《胡同八百年》《京味食记》《绝活隐于市》《老字号前传》五册,分门类别描述了一些身处庙堂朝廷、市井江湖、五行八作的人,以及一些发生在深宅大院、寻常人间、街头巷尾的故事。书中内容有关于老北京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文化渊源,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文化,并体现了北京文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相似文献   

16.
正选祭,是在一次合祭中选择若干先祖举行的祭祀,主要流行于一期和四期(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2013年,页373)。既然是选祭,就必然有选择的标准。对于这个问题,学者或认为以直系旁系为标准(《殷虚卜辞综述》,页373),或认为以时代远近为标准(晁福林《关于殷墟卜辞中的"示"和"宗"的探讨———兼论宗法制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3期,页156—166),但都没有注意到梦也是选择祭祀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是应时而作,更是创新之作。它启示我们:要把重大主题、传统题材、常态话题做精做特做亮,既要对题材深挖细剖,又要积极借鉴互联网思维,以受众为中心,注重时代色彩、自主体验、生活化呈现,更要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体现内涵和温情,逻辑自然地揭示故事背后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的祭祀音乐是土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传统音乐文化,以"跳丧"和《廪歌》为代表。它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反映了土家人悠久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体现了他们的图腾文化、祖先崇拜、日常生活和爱情追求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时代先锋》栏目创办于1987年7月1日,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省级党建电视栏目之一,迄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节目每周日21:50播出,以"讲述先锋故事,展示时代风采"为宗旨,着力描绘奋斗在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动人故事。三十年来,《时代先锋》在历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获奖累累。2017年《时代先锋》共制作播出五十期节目,取得良好收视效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还被省委"党建办"列为全省党建培育项目。制作团队跋山涉水,先后制作播出了《十九大代表风采录》、《摆脱贫困》、《基石的力量》、《希望的  相似文献   

20.
吴琼 《传媒观察》2013,(2):19-21
2012年中国电视发展变化诸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以百姓视角、故事化表达,突破模式化报道;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爆播出,创造收视奇迹,从侧面体现了新媒体对纪录片的传播力;《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广受好评,成为标志性节目;电视剧表现差强人意,佳作寥寥,题材匮乏,折射出创新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