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章》2008,(2)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这种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反映了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偶然性,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为了使研究变为可能和简化,我们常采取先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把问题理想化的方法,如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等理想化的运动。这就是先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在一定条件下,用于处理某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运动形式的一门自然科学.而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现象间有着下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方面反映了必然性,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偶然性,从而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为了使研究变得切实可行,必须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将问题理想化,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在一定条件下,用来处理某些实际问题.物理模型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建立物理模型是初中物理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建立理想化模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例如,为了描述物理现象、阐明物理原理,初中物理教材先后引入了匀速直线运动、杠杆等理想化物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学中先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在一定条件下,用于处理某些实际问题。物理模型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相似文献   

5.
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是舍去表面的、次要的条件,将复杂的物理现象用简单的、抽象的物理模型来代替,从而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都是理想化的模型,在具体的教学中间,在以上的物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一些固定的结构或者过程,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次级模型,对于这些次级模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律,提升规律运用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小平 《考试周刊》2011,(78):175-175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这种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反映了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偶然性,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物理模型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相似文献   

7.
由于物理学所分析和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较复杂,有众多的因素,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中常常采用“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一种能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这种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称之为物理模型。理想模型方法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最基本方法。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都是对物理理想模型的描述:物理习题也总是依据一定的物理模型来构思和设计的。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对物理问题的求解就是一个将具体问题抽象成理想模型并运用物理规律求得结果的过程。物理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种:①、研究对象的理想化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点光源、刚体、弹性体、理想气体、恒压电源等。②、物理过程的理想化模型:如,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③、条件的理想化模型:如“光滑”、“弹性碰撞”、“均匀介质”、“轻质”、“理想电表”、“薄透镜”等。  相似文献   

8.
由于客观事物具有质的多样性,它们的运动规律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很容易地认识清楚,因此,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忽略次要因素或无关因素,经过科学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用理想模型代替客观原型的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方法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姚燕 《考试周刊》2008,(17):202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这种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反映了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偶然性,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例如,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实际上的运动往往非常复杂,不可能有单纯的直线运动、匀速运动、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为了能更好地分析要研究对象,人们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忽略次要因素,只考虑事物本身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对客观事物的存在条件、属性、状态等进行抽象,便形成了事物的理想化模型。理想化模型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可以使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大大简化。但是,理想化模型毕竟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的都是比较简单的、理想化的运动,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及类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然后在高考中以及平时模拟考试中对运动的考查已经全新的突破,出现了较复杂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如何从容应对,我们需要进行归纳与分析,期望从中找出分析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所谓“理想模型”,就是应用理想化的方法,把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条件、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等,在不影响研究结果的精确度的情况下,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忽略问题的次要因素,使问题得以简化。中学物理理想模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物质形态结构理想化,例如: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分子电流、原子模式结构、匀强磁场等;(2)环境条件理想化,例如:光滑、绝热等;(3)运动变化过程理想化,例如:匀速圆周运动、等压过程、抛体运动、简谐振动、稳恒电流等;(4)实验器材理想化,例如:理想电源、理想电表等。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究的物理问题中,物体运动的轨迹不是直线就是曲线,而最常见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抛物线运动(平抛、斜抛和类平抛等)、匀速圆周运动和椭圆轨道运动等,解答这些物理问题,借助数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轨迹方程,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近年高考也常涉及此类问题,甚至作为压轴题,用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力学和电磁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此类问题作一初步分析和归纳,供大家参考、指正。高中物理的复会场常为重力场、电场、磁场中的两场复合或三场复合。带电粒子在其中的运动类型大致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变速曲线运动等,三场复合情况是最一般又较复杂的情况,粒子的运动类型往往是最常见的匀速直线运动或匀速圆周运动。如何解答这样的问题,我们以实例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广义上讲,物理学中的各种物理概念,如物质、长度、时间等都可称为物理模型,物理学上的研究对象、对象的状态、状态的变化过程等均可称为物理模型;从狭隘上说,反映特定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的理想化实体、理想化过程、理想化状态、理想化结构等,叫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述和讲授就必不可少。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  相似文献   

16.
物理模型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可使我们对物理本质的理解更加细致深入,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晰明了。所以,物理模型在教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理想化思维方法是科学抽象的一种形式。它在物理教学中主要反映在: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和设计理想化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学生认识理想化方法,在研究物理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把物体本身理想化或者把物体所处条件理想化;另一种是在学生思想上建立理想化实验。因为理想化思维是把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来,透过现象,由表入里,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对事物进行科学抽象。所以理想化思维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必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它们。  相似文献   

18.
颉培林 《甘肃教育》2014,(24):58-58
正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根据简化过程和角度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模型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对象模型、物理条件模型、物理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和数学模型。下面,笔者就对这五种模型作详细阐述。一、物理对象模型这种模型是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自由落体运动就是采用这种物理思维而抽象出来的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每年的高考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也总是出现在试题中.不过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高一阶段研究的物体的运动常见的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在有些题目中,这些运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情景将两种运动密切联系,称之为运动中的关联问题.这类问题可综合考查同学们运用运动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