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中层领导既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校长联系教职工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校长与教职工之间的一堵墙,会起堵塞作用,各种方案将无法成功实施。因此,如何  相似文献   

2.
管理工作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从广义来说,职业学校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教师都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工作,但是学校的高层人员一校长、书记,与一般教职工的地位不一样,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他们有决策权;中层人员——教务和总务领导部门的负责人,与一般教职工的地位也不一样,对上,他们是执行者,但他们又是校长的助手,各自代替校长管理一摊工作,又是决策者。这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有一种不容易觉察到且与学校管理目标相悖的教职工心理现象--"为他"心理.它表现为部分教职工,甚至一些学校副职、中层领导,认为自己的工作都是为了校长或领导集体而干.这种心理尽管侧面反映领导干部个体或群体在学校管理中存在一定威信,但是更为重要地是它阻碍学校组织目标实现的负面效应,必须进行疏导和纠正.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睢宁县继2009年8月全面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聘任制后,又在全县中小学推行"校长组阁制",即校长完成竞聘上岗后,由新任校长组织选拔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教干队伍,校长任职期满或校长冈不称职被解聘后,"内阁"一并解散.任职期间,教职工对校长德勤绩廉等表现不满意,10名以上教师可联名提请教育主管部门罢免校长.  相似文献   

5.
学校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处于"兵头将尾"的位置,犹如一块"夹心饼干",上挤下压。这一群体虽然处于这样的特殊地位,但他们是联系校长和教师的纽带和桥梁,是学校工作执行力强弱的集中体现。如果"中层"不能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则会给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执行带来很大阻碍。那么,"中层"这一群体,在执行学校决策方面有什么困惑?学校又该如何提高"中层"的政策执行力呢?一、"中层"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6.
校长是"一校之魂",是确立和践行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关键因素。校长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正确的学校教育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灵魂,能发挥导向激励作用,能促使教职工凝心聚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7.
<正>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最高指挥官,是学校政策的制定者。学校中层干部是校长与教职工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返的信息通道,也是校长决策的直接执行者。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人,那么校长就是大脑,而中层干部则是四肢,执行着大脑对手脚的指令。如果校长和中层之间出现了问题,便会出现"政令不通",整个学校就会面临"瘫痪"。校长即使有再大的能耐也将无济于事。如何让中层干部紧密团结,便是校长的领导艺  相似文献   

8.
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中层干部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层干部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是校长与教职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既是学校工作"智囊团"的成员,也是学校教务、政务和后勤管理等工作的专职负责人.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可见,中层干部的"权大、责大、作用大".目前尤其要坚持做到"三要三不要".  相似文献   

9.
学校中层在学校管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联系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桥梁、纽带。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光有一个好校长还远远不够,一个好校长固然有先进的思想,好的办学理念,但如果这些好的精华没人去贯彻执行,就好比一滩死水,发挥不了到相应的作用。而充当先进理念、精华思想贯穿主线的正是学校的中层领导,所以提高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校长不能事必躬亲,要将工作做得力求尽善尽美,便离不开"小报告"。"小报告"分两种,一种是学校中层领导或是部分  相似文献   

11.
实施校长竞聘制度,可打破校长的终身任期制,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同时又可以改变学校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这样可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引入校长岗位竞争机制,实现校长职务的"新陈代谢",是校长这一岗位能产生生命活力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校长竞聘制度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制度在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项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如果受到人为因素(如"请客"、"送礼"、"领导暗示"等)的干扰,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2.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组织者、决策人,是一个学校工作的灵魂.他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意味着"当家"、"掌舵",这种责权集中的核心地位使校长看问题必须具有全局性,要能站在学校大局的高度去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在这一点上,少数校长做得还不够,以"私"、以"情"做事、论事常有发生,以至于学校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教职工思想涣散,人心不齐.李岚清曾说过:"一个好的校长,能带出一批好教师,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一所学校管理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校长.  相似文献   

13.
校风、学风俱佳的学校一定是具有一位好的校长和拥有优秀中层团队的学校.校长的素质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中层是校长决策的参谋智囊,他们的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教职工例会是学校宣传政策、沟通思想、部署工作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校长,几乎每周都要主持召开教师例会.如何有效地发挥例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开好每一次教师例会呢?  相似文献   

15.
校长应该如何应对"一费制"后学校的经济运转呢?笔者认为,校长要转变观念,勤俭办学,学会以下的"三个整合"。整合思想学校勤俭办学,单纯依靠校长一个人,或者是凭借中层行政几个人的力量,"孤掌难鸣""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是很难成气候的。"聚沙成塔、聚流成河",全校教职工人人节约一点,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即使经过深入调查和民主程序,校长做出的决策,在执行中也可能会遇到教职工"唱反调".教职工"唱反调",不能笼统说就是跟校长过不去,就会阻碍学校的发展.校长既要鼓励教职工讲真话,允许教职工"唱反调",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7.
学校要求得更好发展,就必须主动寻找新的出路,大胆改革陈旧的管理模式,引进和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管理机制。一是要切实搞好四制改革,即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二是实行开放式管理,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共同研究制定学校的发展方略,协调解决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实习条件等实际问题。三是进一步强化中层机构的管理职能,学校领导要敢于放权,敢于把中层…  相似文献   

18.
中层管理者在学校的运营过程中,始终处在“兵头将尾”的位置,“领会上头,教会下头,摆平外头”。中层管理者是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增强工作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的执行带来很大的阻碍。关注“学校中层”这一群体的生存现状,我们有必要探讨:学校如何通过考核来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学校如何引导中层管理者自我发展?中层管理者如何处理与校长与教师与教学的关系……为此,我们就“学校中层管理者的生存与发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争鸣。  相似文献   

19.
徐锋 《教书育人》2009,(1):42-42
一是无钱.跟城里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基本没有任何创收,望天吃饭,维持学校日常基本运转尚且困难,哪有奖金福利刺激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影响,校长难当啊!加之在"普九"验收校园建设中欠下的沉重债务,各路债主逼得校长焦头烂额,无处藏身.再说,校长的劳动价值也没有真正得到体现,校长职务津贴从来都难于兑现,在学校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一些开支还得由校长自掏腰包,让人心寒!  相似文献   

20.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办学层次的高低,不仅仅看其硬件建设的水平,从根本上说还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水平。那么,校长如何在治校中提高学校管理的层次呢? 一、校长要致力于学校的制度建设。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必须依法治教。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职工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这也是一个校长高超领导艺术的体现。有了一套好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