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整理文稿,发现其中的文字、语法等方面的不规范甚至错误还真不少.这既有电脑普及、手写渐少带来的弊端,也反映出大家基本功不扎实、文字基础薄弱的一面,甚至有不顾重复、故意抻长的嫌疑.现逐一举例分析梳理如下,括弧内为正确用法.  相似文献   

2.
破折号错误用法举例: ①通过该实验,学习热学两个基本量——温度和热量的测量方法。②《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在遭受到最重的打击——失聪后创作出来的。分析: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解释说明的语句,如果后面是逗号、  相似文献   

3.
我们写文章,常常会遇到括号,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正确使用了括号,文章内容就会更加明确生动,句子结构也更加简洁明快。反之,如果不掌握括号的正确用法,同样会使句子出现错误,严重的还会造成歧义,影响文章的内容。什么是括号?用一句简单地话概括其作用就是:用来标示文中注释、补充说明或叙述的词句。括号的作用就是让括号内的注释说明与文章的正文区别开来。在具体的使用中,括号又可分为内括号和外括号,形状有圆括号、方括号、方头括号、尖括号、花括号。这里仅谈最常见的圆括号。  相似文献   

4.
说“倍”     
报刊上有的文章在作数字对比时,常常要用到“倍”这个数学概念。多数报刊使用“倍”概念是正确的,然而错用的也不少,请看下列数例: 一、那时报社电台收报机比较落后,……效率比现在的新机器——纸页式模写机低七八倍。(《假如我再从头当编辑》《新闻通讯》1984年1期28页) 二、除广东和福建等少数沿海城市的宾馆、饭店业经营情况略好一些外,其余的都因客房出租率在50%左右,价格又较前两年有大幅度的甚至是成倍的下降,亏损的比较多。(《饭店业仍需拓宽经营思路》,《经济日报》1991年9月18日第二版) 三、他们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分兵合进,全面施工,使工期缩短将近一倍。(《清江隔河岩电站发电遂洞全部贯通》、《中国青年报》1992年  相似文献   

5.
括事的用法和常见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 《编辑学刊》2004,(1):75-76
我们写文章,常常会遇到括号,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正确使用了括号,文章内容就会更加明确生动,句子结构也更加简洁明快.反之,如果不掌握括号的正确用法,同样会使句子出现错误,严重的还会造成歧义,影响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论问号的用法及其常见的错误张理明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符号,是书面语里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郭沫若同志说:“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文章就认为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因此,...  相似文献   

7.
“刹”有两个读音。一读Cha,如“古刹”、“刹那”。“刹那”是梵语的音译词,指极短促的时间。解放日报去年12月18日头版头条消息中,把“一刹那”错为“一霎(Sha)那”,头版右下角的言论中干脆用“一霎那”作标题。“刹”和“那”两个字表示一个词素,拆开来就失去本来的意义。这里该用“刹”而没用。但是,中国青年报今年2月4日《维纳斯,与美的评判》  相似文献   

8.
9.
一些报纸“等”字用得不当。比如:……等5个工厂,……等10个省,在“等”前面举的厂名已有5个,举的省名已有10个,那么  相似文献   

10.
“以上”和“以下”这两个表示概数的词我们经常用,用词不当甚至出错的也不少。这里先讲个小故事。某单位制定了这样一条制度:“出勤95%以上得全奖,出勤95%以下得半奖”。有个工人出勤正好是95%,他要求拿全奖。理由是出勤不是“95%以下”,而单位领导只给他半奖,说他出勤不是“95%以上”。结果爭执不下,不得不请上级来裁决。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制定制度者没有弄清“以上”、“以下”的用法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8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某综艺节目上,主持人给嘉宾们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名驾驶员遇到红灯径直闯了过去,而值勤交警却没有为难他,请问这是为什么?在座嘉宾无人能回答,主持人只好报出“正确答案”:这名驾驶员闯红灯时没有开车——他是行人。 这个“正确答案”让人好生纳闷:难道行人可以不受红灯的制约?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10条中有明确规定:“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过”。很显然,这个“正确答案”是错误的。 点出这个纰漏,并非和央视过不去。实际上,类似的含有“不合法内容”的宣传,在其他媒体上也并不鲜见。比如,宣传农民踊跃卖粮,一些报纸的图片  相似文献   

12.
王海萍 《大观周刊》2011,(14):49-49
善待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不但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进取的信心,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标准所提出的一种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善待学生的错误所具有的意义及如何善待学生的错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洛蒂先生拍摄的周恩来像,是一幅令人无法忘记的经典摄影作品:周总理微侧的身躯、刚毅的面容、微蹙的双眉以及眉峰之间凝聚的魄力、意志和信心,深深地印入并震撼着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洛蒂先生的这幅经典之作是如何诞生的,许多人就知之甚少了。  相似文献   

14.
有时在同一句话里,用不用“的”字都可以。如“死的狗”,也可说成“死狗”。但在有的地方,少了一个“的”字,就会产生误解。例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不要吃死团鱼、螃蟹、鳝鱼(《知识窗》1982年第1期第31页)当时我看了这个题目就纳闷儿:“死团鱼”固然不能吃,“螃蟹、鳝鱼”怎么也不能吃呢!当看了文章内容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是指“不要吃死的团鱼、螃蟹、鳝鱼”。  相似文献   

15.
第二届高校出版社学术著作评奖参评图书编校错误举例及错误原因浅析周月梅国家教委于1995年主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评奖。在评审过程中,发现参评图书在编校质量上存在着一些不同的问题。有些书尽管学术价值很高,但由于编校差错率过高,以致失去了被...  相似文献   

16.
《工人日报》1998年4月5日一版“生活一隅”栏报道了河北沧州石油管理处采取有效措施让职工喝上脱氟无杂质的“纯净水”的消息。此报道在讲述水质指标时提到:“水的总硬度也降低了一倍多”,我们对此处“倍”字的使用疑惑不解。“倍”是什么意思?字典的解释是“跟原数相等的数”。按照“倍”字的概念推算,“降低一倍”应该是多少呢?是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期刊中,"氨""胺""铵"是经常被混淆、错用的。现辨析如下。1氨氨或称氨气,一种无机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气体,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一”与“1”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一”与“1”的用法●李喜婷【郑州数字“一”与“1”是编辑工作中遇到最多而又最难使用的数字。“一”的用法比较普遍,不仅能与量词连用,而且还能与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等连用。“1”的用法则较局限,仅能与量词、计量单位连用或表示时间时使用。尽管国家...  相似文献   

19.
2、二式、贰、两这已个字.读音不同,字形相异,用法有别。写稿者应该了解一应该掌握.应该正确使用。2、二、式、贰、读音相同一部读er;两是另外读音,读hang。二、、贰、两是中文,2是世界通用的阿拉伯字。以上五字,共同之处是当它们表示数量时.其义相同,都等于一加一。在《辞海》中。“:1”的释义有四:。Ij表示数目.加1+l;②双.如独一无二;l两样一别的.如怀有二心;①次、副,如二花脸。在《辞海冲,“两”的释义有九:_卜二一如两个人;②双方。如两面受敌;-9双面一如势不两立;)哲学名词.如对立的两面;⑤不指定的…  相似文献   

20.
“加以”“进行”之类动词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以”是从文言的“加”字发展出来的。“加”字单用,在现代文章里也可以遇到。例如: (1)国民党反动政府军政人员,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者,人民政府一律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就是“不俘虏,不逮捕,不侮辱”,“加”字的意思相当“虚”,去掉之后,原句的意义不变。“加以”的情形也一样,“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变”,去掉“加以”,说“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意思也一样。跟“加以”用法类似的动词很多,常见的有“作、进行、给以、予以”等等。例如: (2) 跟敌人作斗争。 (3) 到现场去进行调查。 (4) 对于一切反动的作品必须给以严格的批判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