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惯性是物体的运动和力关系知识中的重要物理学概念,对惯性和惯性定律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既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又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观察、思考、理解、学习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惯性定律和惯性是初二物理的重要知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有些同学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谈谈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及联系.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规律,它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了加深对惯性定律的理解,同学们对定律中的“一切物体”、“总”、“或”几个字、词的含义要真正搞清楚.“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总”是说没有例外和从始至终,这就点明了规律性‘“或”不是指有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有的物体保持匀速…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新的惯性定义和惯性定律,进一步揭示出惯性、惯性定律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从惯性的定义和惯性定律的内容看,基本相同,初学者往往觉得惯性好像也就是惯性定律,但又觉得不对,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一回事吗? 答案是否定的,惯性和惯性定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①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惯性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惯性定律是一条动力学定律.②前提条件不同,惯性是不受前提条件限制的,不管物体是否受力,受的是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物体运动也好,静止也好,运动得快还是运动得慢,也不管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总之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而惯性定律只有  相似文献   

5.
在初二物理的学习中 ,很多同学对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学习感到困难 ,原因是把两物理概念混为一谈 ,不加区别所致。现对两物理概念分析如下 :一、惯性定律又叫牛顿第一定律 ,它指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条定律说明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惯性定律的意义1.指出了不受外力作用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表明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二、惯性概念的理解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如果不施加力的作用,物体就要维持它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是运动的,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这种特性叫做惯性.理解惯性概念,要抓住三点:第一,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是一切物体都固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7.
姚钟山 《成才之路》2010,(21):29-30
对经典力学范围内现行的惯性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对于惯性要区分:个别研究对象的性质与存在的性质;保持某种状态的性质与改变某种状态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惯性、惯性定律萌芽于古希腊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也记载了“静者恒静 ,动者恒动”的思想 [1].到了近代 ,惯性定律首先被伽利略 ( Galieo G alilei,156 4- 16 42 )发现 ,后经笛卡儿 ( Rene Dsecartes,1596 - 16 50 )、伽桑狄 ( Pierre G assend,1592 - 16 55)等人的不断完善 ,最后由牛顿 ( Lsaac N ew ton,16 42 - 172 7)综合整理为运动第一定律 .不仅惯性观念的发展与时代的宇宙图景有紧密的联系 ,而且惯性定律的发现也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开始 .有学者认为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惯性定律可以说是首次使近代力学的建立变为可能的“原理”[2…  相似文献   

9.
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惯性概念,并运用惯性及惯性定律解释有关现象,根据惯性判断物体状态的变化等。学生容易将惯性,惯性定律混淆,对惯性现象的解释也无从下手。现结合中考及学生实际,谈谈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惯性概念,并运用惯性及惯性定律解释有关现象,根据惯性判断物体状态的变化等。学生容易将惯性,惯性定律混淆,对惯性现象的解释也无从下手。现结合中考及学生实际,谈谈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一种固有属性,它既不需要产生,也不会消灭,与物体同在,物体惯性的表现形式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到…  相似文献   

11.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相似文献   

12.
物理现象和过程存在各种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联系。如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倒,紧急刹车时,乘客甚至会向前冲去。这实质上是乘客表现出惯性的现象与惯性之间存在本质联系。从现象上看,乘客是否具有惯性与汽车刹车有关,与刹车的急缓程度有关,与乘客在行驶的车上有关,实际上这些因素对乘客是否具有惯性都是非本质的联系。如何能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掌握它的本质呢?一、突出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仍能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着手讨论(如足球、汽车等等),当外力停止作用后,还能继续…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是初二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很多学生直到学完了第三章“运动和力”之后,依然存在这样的错误看法:惯性是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时才具有的一种特性,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不会有惯性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惯性定律的新表述法,从能量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惯性定律,从而把自然科学置于惯性定律的基石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惯性的定义分析,惯性质量的理论推导,得到运动状态与惯性、运动状态与动能、动能与惯性之间的关系的普遍适用的结论,接着又讨论了在V/C<<1的条件下结论的自然过渡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浅谈惯性     
学生对"惯性"常感到抽象,不好理解,用"惰性"来比喻"惯性"可以帮助学生通俗地理解"惯性。"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原有的速度运动下去。这表明无论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静  相似文献   

18.
在惯性定律教学中,师生常产生这样的疑问:伽利略发现的惯性定律,为什么称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从伽利略到牛顿,对惯性定律的认识是怎样完善的?本文拟就有关科学史资料,对此做一简单回顾,供大家教学参考。公元二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皆绕地球转动。理由是,如果地球有移动,那么一个物体抛向空中,或者将物体自高塔上坠下,物体将落到后面去;如果地球在转动,将会引起大风毁灭地球上的一切。这说明,托勒密的时代,人们完全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电脑》2006,(5):1-1
经过上个月的辛勤劳动,这套《科学人文素养》丛书总算大功告成。科学人文素养科学人文素养科学人文素养科学人文素养革命的任务还没完成,同志们还要努力,现在我们必须搬一些书到学校去,看看同学们是否喜欢书中的内容。干脆我们明天就去吧!唉,你们不懂科学了不是,每次遇到困难总是要让俺解决。小B,你是男生,绅士一点,来帮帮忙啊! ̄点头 ̄第二天……按照牛顿的惯性定律,你只要先倒退20米,然后猛冲,你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而且很轻松。20米你真是一个无敌的科学才子嘿嘿小B先生!牛顿的惯性定律$饭团漫画工作室~~…  相似文献   

20.
人类是如何认识惯性的,惯性定律为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别称,而不是伽利略或笛卡儿所发现的?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对这一问题作初步阐述。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他所著《物理学》一书中认为:机械运动有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如马拉车行驶,奴隶曳船行驶,这些运动必须有推动者,即运动必须有外力维持,否则就归于静止,他认为“一切运动的物体必定受某物的驱动”,千百年来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外力是物体产生并维持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根据对现象的观察、直觉推理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