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项目概况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和实现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确定的奋斗目标,《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2006~2020年我国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加强基础信息调查,有重点地提高大中城市、重大生命线工程和重点监视防御区农村的地震防御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确定相应的战略行动是落实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开始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地震监测,并准备启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评估地震及灾损情况,以加强国家的综合防震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国土辽阔,地震频发,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应该加强地震监测技术系统的建设,完善地震信息网络系统。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已经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化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对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我国防震减灾网络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提高我国地震监测技术和地震紧急救援技术。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灾害严重的国家.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呼唤我们要加强地震科普工作.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维护公众安全、构建灾害预防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文章在借鉴汶川抗震救灾和日本防震减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地震科普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形式、突出科普重点这三个维度,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结合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与地震科技期刊工作实际,指出了地震科技期刊在防震减灾工作及地震科技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地震科技期刊的现状及人员情况,提出了地震科技期刊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对我国汶川地震后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旨在为我国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防震减灾、国防建设等领域提供详实可靠的震后相关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并试图通过本研究推动我国地震预测、防震减灾、工程抢险、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8,(5):6-6
“我们再也不需要用美国资料研究我国本土强震的衰减规律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总工程师、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陈鑫连研究员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项历时数年、耗资22.8亿元,我国最大的防震减灾科学工程近期在京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和技术系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面前,我们感到了普及科学知识、增强防灾意识的重要性。防震减灾的基石是青少年科普知识教育,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地震科普宣传,播撒防震减灾文化的种子,社会才能和谐,生活才能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冰 《科技风》2015,(2):240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群众性基础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和社区自救互救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震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其中,VAST卫星通信系统在地震救援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能将携带大量现场信息的图像、视频、数据传回后方指挥中心。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协调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地震灾害的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众地震认知度和防震减灾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破坏性地震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程度。通过对有感地震发生后的表现,对社会公众地震认知度和防震减灾意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震后社会公众普遍缺乏避震意识和行为,关注地震三要素,对居住地未来发震心存忧虑,对防震减灾知识认知错误,对地震机构及工作人员评价过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薄弱,相关知识匮乏,对准确预报地震期望值过高,对地震机构工作了解片面。当前社会公众地震认知度和防震减灾意识难以适应大震应急的需要,会导致震灾扩大化,需要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山东地震科技档案工作以管理为先导;以积累科技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为基础;以提供利用,促进地震事业发展,多出成果,多出效率为目的,使地震科技档案在为地震检测、预报、科技开发和防震减灾服务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加强对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管理力度 建局初期,山东地震科技档案归属情报资料室,由业务处分管,进入八十年代改由观测技术中心分管。1992—1994年底,根据国家地震局的  相似文献   

13.
《云南科技管理》2020,(1):43-4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震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需求更加迫切,新时代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新平县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积极探索基层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的新方法、新路子,提出今后基层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卫星、通讯、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技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国外海洋卫星的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精度高,搭载的传感器设备先进,我国的海洋卫星发展较晚,搭载器设备落后,但是我们室后起之秀,未来的发展目标明确,而且我国的海洋卫星必将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颗名为"张衡一号"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成功地发射至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3天之后,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就收到了该卫星发回的数据。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众对地震及地震灾害愈加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防震减灾监测技术和装备不断提升,全面客观、及时准确的宣传防震减灾工作,树立准确舆论导向,解疑释惑,对于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加强地震心理锻炼、构造良好的媒体形象、多种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等方面,促进了玉溪防震减灾科普事业,增强民众灾害意识和防灾素质,提高社会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规避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11)
防震减灾的现代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地震应急水平,为受灾群众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地震应急体系的构建,则是为了更好的应对地震灾情,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帮助群众脱险。基于此,本文以霍山县的防震减灾工作为例,分析了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的要点和意义,主要从防震减灾宣传、救援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探讨地震应急体系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是我国地震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防震减灾工作始终是全省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省委、省政府历来都把防震减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隔震技术是40多年来抗震防灾工程领域最重大的创新技术,能使建筑受到的地震作用降低50%-80%,使结构安全性成倍提高,并能保护内部设备,使建筑地震后不丧失使用功能。同时设计得当,在高烈度区采用隔震技术,不会增加造价。特别适用于医院、学校、机场、通信、电力、交通枢纽等重要工程建  相似文献   

19.
王洪鹏  曲晓亮  耿娴 《学会》2012,(5):49-53
近年来,世界各地接连发生大地震,社会公众普遍产生恐震心理,谈震色变,可见社会和公众对地震科普宣传的需求越来越高。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地震灾害,提高全民防震意识的科普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本文立足于我国地震科普的现状,结合中国科技馆在地震科普中所做的工作,论述了我国历代相传的丰富的地震史料对当前地震科普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双鸭山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工作,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政府领导、各部门协同、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震减灾新格局,双鸭山市防震减灾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