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快乐,也得到了身心发展。教师如何正确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笔者认为,在幼儿进行游戏时,教师既不能过多干涉,严重影响幼儿的自由、自主游戏,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放任自流。教师只有适时介入,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游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它能让幼儿体验到自由、自主和快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区域游戏过程中,应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有效助力,是推动游戏使幼儿得到更好发展的关键。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如何放手,如何支持幼儿游戏?我以一个真实的区域游戏案例,说说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寓教育于游戏中喜欢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可以认识学习新事物,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中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在一起玩耍时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在无意识当中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去游戏,千万不要把幼儿  相似文献   

4.
<正>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学会放手是教师进行游戏指导的理念。那么,什么叫“放手”,教师在游戏中的身份该如何确立,在组织游戏中怎样做到真正、恰当、智慧的“放手”,从而推进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都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通过三个游戏故事探寻“放手游戏”的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教育就是让幼儿在“玩”中得到发展。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直观的,获得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结构游戏正是由于符合幼儿的动手操作需要,所以成为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之一。虽然,在幼儿园的各类游戏中,结构游戏占有一定的地位,幼儿几乎天天玩积木、插塑等,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会玩、玩好,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的结构游戏呢?  相似文献   

6.
叶亦慧 《江西教育》2022,(43):71-72
<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幼儿的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主地学习与探究,通过放手游戏发展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体验成功与挫折。在尊重儿童游戏天性的基础上,当我们足够放手时,会发现游戏时,他们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  相似文献   

7.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最喜欢、最需要的是那些他们自己能支配的活动。但在现实中,有些老师往往在发给幼儿相应的成品玩具或游戏材料时,就规定应这样做,不应那样做。幼儿一旦违背了老师的要求,就会受到指责、批评。这样,不仅使幼儿自主性受到抑制,而且还会使幼儿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并使游戏失去其意义。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并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游戏,无论是玩具、材料的准备,还是游戏过程的指导,都应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8.
孙华蓉 《教师》2020,(11):99-100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之一,不仅能促进其身心发展,而且是对其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而角色游戏又是幼儿期最有特色、最典型的一种游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游戏得到重视和发展,也大大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更强调游戏的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中药房"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开展的角色游戏,无论是游戏主题的确定,还是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收集、游戏的开展等,都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在"中药房"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真正地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才能真正发挥游戏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孩子创造自由表现的空间”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从理论上讲,我能够理解,也乐于接受。可真要实施起来,我的心里还真是没谱:教师一旦“放手”,孩子会不会过于“自由”?活动秩序会不会很乱?活动目标能顺利完成吗?但事实证明,传统保守的教育方法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发展的“绊脚石”,课程改革必须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放手”的效果。就从美术活动“喷刷画”开始吧。在教育观念上,我打破了以往“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传统模式,尝试运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幼儿自己动…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游戏内容和方法都要适合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教师首先应向幼儿交代游戏名称,讲解游戏玩法,说明每个角色的任务、角色之间的关系及应该遵守的规则。坚持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地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  相似文献   

11.
在游戏中孩子们是需要教师的,他们需要教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而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发挥游戏的幼教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培养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懂得思考的人是当今教育者的首要任务。作为幼儿园教师,常常思索怎么才能启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从小就能思考、会思考、乐思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依托自主式的区域游戏开展与推进将有助于幼儿成长为会思考的人。那么,怎样让幼儿在游戏中能自主地学会选择游戏、计划游戏、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呢?教师大胆尝试在探索性的区域游戏中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本文从发挥环境对话功能、创设问题式游戏情境、教师观察分析助推形成乐学品质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在探索性的区域游戏中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善思乐思,引发幼儿学习,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不断发展,教师对于幼儿的教学不能忽视。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娱乐方式,教师要抓住幼儿的特点不断创教学内容,注重幼儿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一些知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这样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幼儿在区域教学中能有更好的环境,创新游戏组织策略,保证能够使幼儿都参与到游戏当中。幼儿区域游戏就是在一定的场地范围内进行游戏,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场地进行游戏,不断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更好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桂云  王颖 《林区教学》2023,(4):116-119
幼儿园教师观察与解读儿童游戏的能力,是新时代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是“放手游戏、发现儿童”的重要途径。对幼儿的观察能够体现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与尊重,体现当下合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能力,以及作为一名有思想、会思考、能行动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独特视角。从现阶段幼儿游戏观察的弊端着手,重新梳理对幼儿游戏观察的认识,并找到观察与解读幼儿游戏的策略,从而帮助教师在自主游戏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不同幼儿、小组或集体幼儿的具体情况,用便捷适宜的方式方法记录分析,抓住有效信息数据和重点,依托科学的常模理论分析评估幼儿的兴趣基础、经验需求、发展水平与成长趋势,进而推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桌面结构游戏中,什么样的游戏材料才是幼儿感兴趣的呢?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轻松地组织桌面结构游戏呢?在与幼儿共同探索之后,我找出了组织桌面结构游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孩子们非常喜欢"火灾"游戏,它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发展。对于幼儿的疑虑,我觉得教师可以这样回应。一、静观其变教师可观察幼儿以后是否还每天闹"火灾"或"无所事事"。教师要善于等待,因为说不定过几天幼儿会创造出新的游戏情节,或者索性转向了其他游戏。作为教师,我们要  相似文献   

18.
在区角游戏中.幼儿需要通过操作材料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有些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地投放游戏材料,以致影响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致使幼儿在游戏中难以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幼儿游戏中教师能否通过观察进行有效指导,仍是其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以幼儿游戏案例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行为为例,针对幼儿游戏观察前无目的、过程中观而不察、观察后无效指导等主要问题,教师可从读懂幼儿的行为观察、选准适宜的观察方法、解决幼儿游戏观察与指导等瓶颈入手,提出指导建议,进而转变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逐步实现“最大程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它包括结构游戏、角色游戏和体育游戏。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结构游戏以其随意性更受幼儿欢迎。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可以随心所欲,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的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幼儿的多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在结构游戏中幼儿有那些心理需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