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以读激趣,以读悟情,以读审美的。阅读教学中"读"是第一重要的,它是感情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放飞激情的升华。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读都读不了,读都读不好,岂能谈得上"理解"?何以培养"语感,从中悟情,受到启迪"?怎能达到"陶冶情操,感受美"?那么,怎样才算把课文读好了?怎样才算"读到了家"呢?  相似文献   

2.
李润泽 《考试周刊》2011,(24):65-66
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了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总有教师说,进度跟不上。课文来不及讲。其实。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有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一学期应教多少篇课文才算完成任务?每一篇文本都非得讲吗?怎样才算把文本讲好了?你能把一篇文本讲完吗?你应当把一篇文本讲完吗?  相似文献   

4.
“无论怎么读都不过分!”这是胶南实验小学针对目前阅读教学“讲多读少”的现状而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大家都知道,学生“多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大家也明白,小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表达了什么和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多读”,是其重要的教学方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喜欢“多讲”,忽视“多读”。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不知怎样具体安排“读”。胶南实验小学的“三段十读”,较好地解决了“怎样读”的问  相似文献   

5.
近日再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两句话,不能不让我对当今的阅读教学产生一些质疑: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阅读教学本身的意义建构的,但学生的阅读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属于个性化行为?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究竟占有多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孙绍振教授曾说:“不管在大学还是中学,文本细读都是一个重点,一个难点,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文本细品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积累语言和掌握文章结构,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学习文本的写作方法。但是文本细品读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初中阅读教学如何抓住文本的特点,让学生真真正正学语文?下面我结合平时阅读教学的一些摸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赵挚 《湖南教育》2006,(5):32-33
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看课件是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们是主次关系。如何落实读文本,使读书收到实效,同时又运用课件更好地为读文本服务呢?概括起来说,要做到两“精”: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和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写旁批可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加深刻。这种学习方法既可以把“厚书读薄”,又可以把“薄书读厚”,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那么,怎样进行批注,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9.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指出:“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探索。”不难看出,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阅读教学放在首要地位。而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所以要开展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就必须先从最根本的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把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那么应该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朗朗呢?  相似文献   

10.
理解是任何学科教学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没有理解就不存在教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主观性较强,不能将对文本的理解简单地等同于“学会”“掌握”或者是“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持一种怎样的理解观?如何才能指导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内容呢?以“理解”为核心的当代解释学,是人文学科领域内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它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指出:“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探索。”不难看出,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阅读教学放在首要地位。而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所以要开展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就必须先从最根本的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把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那么应该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朗朗呢?  相似文献   

12.
韦建文 《广西教育》2006,(7B):56-57
阅读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引入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之后通常理解为: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阅读教学中的“写”越来越受到重视.“读写结合”再度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原先比较多着眼于通过“读写结合”的概念渐渐被转化为读怎样转换为写.还关注写怎样促进读的“读写互动”所取代。这确实是一大进步.但当前不少阅读教学中的“写”实效性还不高:有些“写”存在机械化倾向.忽视与文本的表达范式切合: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些现象:重分析,轻吟悟;重理解,轻朗读;重延伸,轻文本;重知识,轻积累;重内容,轻表达。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语文阅读的定位问题。其实任何阅读教学模式都不能偏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以文为本、以生为本,这三者在阅读教学中融为一体,才是归“本”求真的阅读教学。我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的教学片断为例,以读为魂,以文为本,以生为根,以品味、述说的形式体会文本,引导学生读文悟道。  相似文献   

15.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它是学生走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融人文本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个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看,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地读、豪无目的地读,而应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读的方法,才能达到让学生“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粗读知晓大意,精读品味文字,熟读体验情感。那么,怎样进行“读”的训练?我存教学中探讨总结出如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隆中对》开篇就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一句怎样解释才算正确,一直争论不体。问题有三:一、“为”字如何解释?意思是“写作”还是“吟喟”?抑或兼而有之?二、《梁父吟》指的是哪一首诗?它是否真的就是诸葛亮写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符颖 《教师》2008,(11):20-21
那么,怎样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读”,使学生真正在“读”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真正读出高效、读出实效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阅读课中的“读”,要读出三个层次;而实现这三层目标,必须得抓住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19.
研究黄厚江阅读教学艺术,通过分析具体课例,回答了怎样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怎样才算得体和阅读教学怎样进行写的训练三个问题,为解决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体地位难以保证、文本阅读不遵循文体规律和课堂上写的语用训练很少的问题,提供了思路与案例.  相似文献   

20.
郑娜 《华章》2006,(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它负载了人类几千年文化遗产的精髓。学生通过这个载体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掌握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作为基础,其他任何形式的对话便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一、以读为线——立足文本阅读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所在。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就是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学中“以读为本”形成一条线来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依然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新的教育理念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