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当今学生厌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其形成原因有四:一是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体脑倒挂现象及少数家长的“短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由不学到厌学;二是现阶段教材中部分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由难学变为厌学;三是有些教师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只知对学生满堂硬灌,把学生推入题海,使得学生学习负担沉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厌学;四是厌学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或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遇到一点挫折,就丧失了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厌学。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厌学…  相似文献   

2.
目前,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厌学情绪,并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学生厌学的现象常常表现为:讨厌学习读书,一看书就心烦意乱;公然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讲话、睡觉;做作业不认真,或抄袭作业;常流露“读书无用”的言论,表现得贪玩或出现早恋。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探索,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厌学问题作以下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贝贝 《考试周刊》2010,(14):218-218
如何使课堂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一系列问题似乎一直在困扰着每一位教师。尤其是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大多适值青春期,因而往往比较“叛逆”:活泼贪玩,因而“厌学”心理严重;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种种原因综合作用,使得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等一系列现象。当然,作为中职教师,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厌学”是现在每所学校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和一般高中相比,五年制师范生厌学现象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分析五年制师范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而提出解决厌学问题的对策:情感引导,用爱心激发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动机;积极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开封市三所小学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目前小学生学习状况,并对厌学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业成绩越差,厌学现象就越严重;学生厌学不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好坏影响学生的学习;厌学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厌学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有看电视上网的习惯;学生的厌学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小学生厌学表现的特点,笔者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人际交往困难是小学生产生厌学的主观原因;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师素质不高和态度不端正、家庭教育不当、亲子关系不和谐、社会不良因素等是学生产生厌学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6.
很多中学生存在厌学心理,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如何使中学生走出厌学心理误区,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厌学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本文认为可以通过采取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培养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注意课堂教育方法改革,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策略试图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7.
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日渐普遍,有厌学行为的学生人数超过一半。初二是学生厌学行为高危期,而厌学情绪加重主要在初二至初三阶段。厌学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厌学的主要表现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犯困、打瞌睡,厌恶考试,逃学等。厌学行为产生的表面原因是基础知识差,听不懂课,作业太多,睡眠不足等,实质上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生的自尊、自我实现和被认同等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小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中高段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对学习缺乏热情。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身在课堂心在外,不集中注意力学习,有的学生常会找出"头疼""肚子疼"等借口逃避学习;二是应付老师少作为,不是找本子就是找笔,几个字要写半天,磨磨蹭蹭,学习总是没有效率;三是"远离课堂自逍遥",如无故旷课,外出闲逛,进网吧等。现在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而厌学情绪随着年级升高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苟建东 《甘肃教育》2020,(22):130-131
<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不少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的效率较低。从心理学来说,厌学是指学生学习态度的消极反应,如学生上课不专心讲听、应付作业、无故旷课、不主动学习等,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排斥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样的学生厌学现象并不少见。学生出现这种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课程为切入口,从学生心理方面探究学生厌学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能够消除厌学情绪,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背景
  中小学生的厌学问题,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厌学不仅对构建高效课堂造成阻碍,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诸多负面影响。研究解决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的厌学情绪,不仅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乔雁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4):75-76
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以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厌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低下,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和智育双重功能。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理论联系实际、引入课堂辩论、进行“情景表演”、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当学生的厌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病症”时,会严重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我们应正确分析厌学问题学生厌学的具体表现、产生的原因,从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实际从就业前景不好、自制能力差、家庭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五年制高职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加强课堂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克服厌学现象的对策,为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人都知道,学习足一项艰苦的劳动。学习,总是与刻苦、用功连在一起,这就难免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如何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呢,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去亲近、了解学生,摸透学生心理,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了青少年学生学习的种种问题。其中,厌学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据新华网消息,“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虽然其他研究者由于调查的范围与方法不同而可能有不同的结论,但对于厌学的现状,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是“普遍存在”。不仅学习差的学生厌学,而且学习好的学生也有厌学倾向。厌学已成为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见,古时候的人认为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但是反观现在,我们总是在抱怨学生厌学.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深思。作为一位普通的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我觉得我们的课堂过于沉闷、死板、缺少活力.是导致学生厌学酌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苦学”和“厌学”是目前职高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一种被动学习的消极心态。它会导致学生学业不良,甚至使品德、行为诸方面落后的差生辍学。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挖掘教学内容,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置课堂类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乐学”才能学会、学好,才能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专学生“厌学”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试从中专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原因入手,分析得出解决“厌学”问题的四个对策:1、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齐抓共管,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4、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对前途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9.
一家青少年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初中生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仅占10.7%.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为学生的厌学问题而感到忧虑.简单地说,厌学就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意从事各种学习活动,比如听讲、做作业、温习功课等.实际上,几乎所有学生都存在着厌学这种心理状态,只是表现轻重有差异而已.而厌学情绪的产生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大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厌学既与社会、家庭、高校等外部原因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缺乏专业认同感、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内部原因相关。可以通过完善社会机制,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改变高校教育方式,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课堂;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模式;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等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