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批评是使人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以求不断进步的锐利武器。绿色批评则是以人为中心,以师生之情唤起学生真心的“悔”,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和尊重,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明确指出:“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所谓“采取适当方式”,就是要研究批评与惩罚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周雪 《西藏教育》2015,(1):61-62
<正>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一谈到惩罚学生就畏首畏尾,面露难色,甚至回避。面对学生我们现在除了鼓励、表扬之外就是赏识。我并不否识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培养只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受挫能力,面对失败,面对批评的能力又从哪里来?学生的自我教育又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教育中,批评与惩罚是同表扬与鼓励相辅相成的。批评与惩罚可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懂得不能再做错事和坏事的道理。批评与惩罚运用得当,还有助于良好  相似文献   

5.
陈丽章 《考试周刊》2010,(37):216-217
批评和惩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要讲艺术。本文对实施批评和惩罚教育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怎样进行批评和惩罚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犯了错却最有可能招致批评,为什么呢?因为父母的目光总是跟随着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父母的关注。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吃饭时我不小心打了一只碗,被妈妈狠狠骂了一通,屁股还被扇了一巴掌。吃完饭妈妈收拾碗筷一时没拿稳,又一个碗从桌上滑落打碎了,她悄悄地把碎片收拾了,我在角落里看见了不敢吭声,家里其他人也没说她什么。当时我想,等我长成了大人,犯错就不用挨罚了。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一个学生用土块打另一个学生,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学生已等在门  相似文献   

8.
常听同事抱怨,当今学生真让你读不懂。表扬不是,批评不是,惩罚更不敢。唉,当教师真难,难于上青天哟!我理解同行的万般感慨,自己也感同身受嘛!不过,我时常反视自己,老是抱怨也不是事。不是说只有不好的教师,哪有不好的学生。换位想想,便会对学生多一分理解。社会在变,教育环境也在变,教育对象接纳新信息比我们快,而我们仍按步  相似文献   

9.
受西方评价理念的影响,表扬和鼓励在基础教育中受到推崇,而批评、惩罚和体罚则“集体失语”,导致人们对批评、惩罚和体罚等概念的混淆。但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一味照搬西方评价理念并不可取,更何况这一理念本身还未经检验。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恰当的批评和惩罚是必须的,这需要对批评和惩罚的范围做出准确的界定,并明确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形势下教育离不开批评和惩罚,同时,教育者在进行批评和惩罚时要得法,不可一概而论,罚无定则。也不能让自己的语言与行为逾越法律范畴,变成一种伤害。  相似文献   

11.
12.
安抚、批评、惩罚与表扬、奖励等激励方法一样,都是幼儿教育中可用的重要手段,但幼儿毕竟是幼儿,安抚、批评、惩罚必须讲究科学,如安抚孩子不宜进行负诱导,批评孩子不能一"批"了之,慎用惩罚手段,这都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家长和老师要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按照幼儿教育的规律,避免因安抚、批评、惩罚不当,而造成对孩子的身心伤害。  相似文献   

13.
<正>心理学中有一个"火炉法则":把"火炉"烧得红红的,放在那里,本身并不会主动烫人,但只要有人敢于触摸,它就必烫无疑,不会顾及触摸者的身份,人人平等,谁摸烫谁,而且立即处罚,没有下不为例。校规何尝不是学校中的"火炉"呢?大家之所以无视校规这个"火炉",一是因为应试教育之下,学校办学秉持"以分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常常推崇"一俊遮百丑":谁学习成绩好,谁就是学校重点保护对象,并且有单独教师辅导,学校还发放  相似文献   

14.
绿色批评     
一位班主任为班里的一个“问题学生”伤透了脑筋,怎么教育才好呢?一开始,他甚至让全班同学给这个学生提意见,找缺点,结果,这个学生被批得一无是处,本来就很自卑的他更是一蹶不振。好在这位班主任并没有放弃,而是变换了角度,让全班同学给他找优点,结果居然也找出了很多的优点,再加上班主任适时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这个学生受到感动,信心大增,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了很大的转弯。  相似文献   

15.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5,(12):51-52
对幼儿进行批评惩罚,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将幼儿的不良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多次重复出现,使幼儿以后在类似情景或刺激下,该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  相似文献   

16.
17.
教育的方法应是丰富多彩的 ,它既需要寓教于乐 ,也需要说理灌输 ;既需要表扬、激励 ,也需要批评、惩罚。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 ,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 ,表扬和激励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张扬个性 ,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然而 ,在注重表扬和激励的同时 ,不能忽视、弱化 ,甚至丢弃批评和惩罚这种教育方法。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 ,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功能有被误解和弱化的倾向。现在一提批评和惩罚就好像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 ,甚至因为在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的教师不敢批评学生了 ,感到茫然 ,对学生身上的一些错误或不良倾向 ,…  相似文献   

18.
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手段.合理运用这个手段,可使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首先,要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做到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  相似文献   

19.
奖励与惩罚的负面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奖励与惩罚是学校教师管理、教育学生的一种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但奖惩的实施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对青少年来说,奖惩还可能对心理发展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进一步形成他们对自己是否负责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