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郡作为两汉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地位非常重要,郡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风俗等好坏,直接关系到汉王朝统治利益,而作为一郡之长的郡守,对其所辖之郡的治乱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要考察颍川郡,对颍川郡守的考察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的河内郡是汉代较著名的郡国之一,而郡守又是地方行政的骨干,故考察汉代河内郡守对该郡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影响,研究汉代官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今天该地区经济、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汉成帝鸿嘉元年(前20年)宗正刘庆忌被贬任辽东太守,前人对这一任辽东太守的认识仅限于此。史籍所载西汉宗室名庆忌者共有四人,经考证可知任辽东太守者为楚元王之后裔——阳城厘侯,主要生活在元、成两朝,曾官至宗正、太常等要职。今见《汉书.外戚恩泽侯表》所记其卒年早于其任辽东太守的时代,应是文献传抄误漏所致,鸿嘉元年贬官辽东的事实可以信从。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期,历任辽东太守所留事迹不多.其中,东汉初的祭肜是最早一位有实际政绩的辽东郡长官.祭肜,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祭遵的族弟,为光武帝所器重,得参议政事,外任居要县,政绩出色.然仕途的上升期却被派任到很不起眼的边郡,当有深意.东汉初,北部边疆压力很大.幽州境右北平、辽西一带,乌桓、鲜卑盘据,联结匈奴经常对渔阳、上谷及以西地区形成巨大冲击.针对这样的格局,依托辽东,与正北防御线相呼应,成为解决北部边疆压力的应对策略.祭肜以能吏的身份被派到辽东,并不只为保一地平安,史实证明,其更重要的使命是向西解决赤山乌桓等边患,经多年的努力,终不辱使命,对东汉时期东北诸边疆民族统治格局的确立有相当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两汉俸禄考     
著名历史学家全汉升认为"中古自然经济"是自汉魏以后开始出现的,可是种种迹象显示,自然经济化情况在两汉之际已开始出现。两汉俸给由西汉时以钱币为主转变为东汉时的半钱半谷,汉晋以后则发展为以实物支付为主的模式,可见,中古自然经济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而战争及币材不足只是当中较表面的原因,更重要的可能是受到当时货币思想倒退,甚至出现反货币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前人研究和相关的文献、考古资料,对两汉汶上及长安、洛阳两京明堂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力求在辨明史实的基础上,阐释出两汉明堂的祭礼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先秦两汉反切语三十余例,以证明黄侃关于“反切直出于反语,而反语则间生于双声、迭韵”的论断,认为反切语是上古汉语固有的人为合音的语言现象,是反切的直接基础,反切及反切语的产生与梵文或西域文字拼音原理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9.
“五陵少年”是形成于西汉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个文化群体。“五陵”指渭北咸阳原上五座西汉帝王的陵墓。为了强干弱枝,奉守山陵,西汉政府多次迁徙六国后裔、郡国豪杰、高赀富人、吏二千石、丞相、将军、列侯、“乱众民”于此,使此地变成了仅次于长安的繁华都市。而出生于在这种背景下的少年们,便先天地具有了任侠、豪放、奢华、纨绔等特征,成为了西汉盛世文化的一个缩影。于是,“五陵少年”便成为一个特定的意象,被后世诗文一再吟咏歌唱。文章将根据史料详细考证汉代的“五陵少年”之具体姓名与主要事迹,直睹其真实风采。  相似文献   

10.
汝南方音     
汝南方音,属于北方方言区中华北次方言区的一个小分支,在发音上有独特性。本着“每县一点”的方言调查研究原则,这里着重以汝南方音的声、韵、调系统与北京音(普通话标准音)的差异,来谈汝南方言的语音系统(以城关发音为研究对象)。一、声母汝南方音的声母共有二十个;b[p]、p[p']、m[m]、f[f]、r[v]、d[t]、t[t']、n[n]、l[l]、g[k],k[k']、h[X]、j[t]、q[t]、[n]、x[]、z[ts]、c[ts']、s[s]、[z]。其中没有北京音中的舌尖后音zh[ts]、ch[ts']、sh[s]、r[z]这四个声母,但增加了[v]、[z]、[n]这三个北京音中没有的声母。(注:方…  相似文献   

11.
汉金城郡允吾、金城两个古城址究在何处?说法不一。文献考证与实地踏查的结果表明:今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乡黄河北岸方台上的古城遗址就是汉代的允吾城。汉代的金城县则在今兰州市西固区,前凉张时才移治于今兰州城关;前凉金城郡治仍沿袭魏晋之旧,在今榆中县。隋文帝开皇元年于张所移之金城县治设立兰州总管府,炀帝大业三年,又改州为金城郡,金城县更名五泉县,均治今兰州城关。  相似文献   

12.
汉初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三家,鲁、齐《诗》以地名行,而韩《诗》以人名行,究其原因有三:其一,符合西汉前期韩《诗》学派和燕地传《诗》的实际情况;其二,汉初燕国析置过频,难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经学学术;其三,这和韩婴生地近赵,主要学术活动不在燕地而在赵地有关。经考证,东汉《韩诗》传授呈现出南下与西渐的态势,在学术风向上,出现了诸经兼通,《诗》学谶纬化的倾向,这与当时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变迁,以及经学学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执行死刑的方式分为“公行”和“密行”,在中国古代时期称之为“明刑”和“隐刑”。统治者根据罪犯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在不同的地点对死刑犯行刑。既达到了“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照顾有身份的贵族的颜面。这一方式在以后的朝代也颇为常用。但是,在有关汉朝的史料记载中,在汉代死刑的刑名中,却没有关于秘密行刑的方式。因此学者们都认为汉朝时期不存在“隐刑”,但是史料中又记载了大量的关于罪犯“下狱死”的资料,其死刑地点不是在公开场所,也就是说许多罪犯是在监狱中死去的,那就意味着汉朝时期执行死刑的方式,很有可能是采取公开场所行刑的“明刑”,兼采取在秘密场所执行的“隐刑”两种形式。本文进行了逐一考察,“下狱死”确实属于“隐刑”范畴。  相似文献   

14.
《诗》自先秦传入两汉,在两汉历朝君臣的下诏和上奏中都大量引用到《诗》,它们分别以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为中心,俨然形成两个用《诗》集团。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和不同历史时段社会政治、经济与学术思想发展的差异,这两个用《诗》集团在引用《诗》之风、雅、颂的数量和在诏奏中征引时所呈现出的应用特征,又有不同;而在此中则反映出了《诗》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流变和时代特征,显示了《诗》之经典性与历史性融通的进行和完成,是春秋时期政治用《诗》和战国时期文本用《诗》的完美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最早出现于《战国策》的“文士”一词本意为“辩士”,即长于言辞巧辩之士;而到了西汉,其涵义发生第一次质的转变,与“笔”联系起来,其意已指擅长书面文字表达者;东汉时期,“文士”又与“仕”相关,多指在政府机构供职的文职人员;三国以降,“文士”较为频繁地出现于各种典籍,其意渐偏重于指称以文学才能为统治者服务的文学侍从。“文士”一词的出现及涵义的变换也正是古代侍从文人这一社会阶层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壮大历史过程的印证。  相似文献   

16.
《诗》自先秦传人两汉,在两汉历朝君臣的下诏和上奏中都大量引用到《诗》,它们分别以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为中心,俨然形成两个用《诗》集团。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和不同历史时段社会政治、经济与学术思想发展的差异,这两个用《诗》集团在引用《诗》之“风”、“雅”、“颂”的数量和在诏奏中征引时所呈现出的应用特征,又有不同;而在此中则反映出了《诗》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流变和时代特征,显示了《诗》之经典性与历史性融通的进行和完成,是春秋时期政治用《诗》和战国时期文本用《诗》的完美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悬鱼太守     
东汉人羊续任南阳太守时,有人送他一条鱼,他便将鱼悬挂在院子里。过了几天,那人又来送鱼,羊续指着院子里悬挂的鱼说:“你上次送的鱼还在呢!”那个人不好意思地走了。人们于是称他为“悬鱼太守”。羊续虽然做官,却让他的妻子、儿子住在乡下,不跟他一起住在府衙里。一次,他的妻子领着孩子看望他,羊续告诉门人,只许儿子进来,让妻子在府门外等候。妻子感到很奇怪。原来,羊续为官清廉,他全部的财产也只有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羊续感到难为情,无法招待妻子。儿子走进府衙,羊续指着自己简陋的卧室告诉儿子,…  相似文献   

18.
一钱太守     
东汉桓帝时刘宠被派到会稽当太守(现浙江绍兴),刘宠上任后,奖励农桑,重修水利,废除苛捐杂税,为官清廉温厚,深得百姓爱戴。几年后朝廷把刘宠调回京当大臣。临行前,有五六位住在山谷  相似文献   

19.
姜伟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102-104
元代"两汉"题材剧作大量涌现,其繁盛与元代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及文人心态密不可分,与汉、元两代迥异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表达了文士乃至寻常百姓对现实的不满和社会公正的渴望。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转引南朝宋人刘敬叔《异苑》卷七云: 初,钱塘杜明师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于会稽。旬日谢玄亡。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于杜治养之,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钱塘杜明帅”,陈延杰《诗品注》、古直《钟记室诗品笺》、许文雨《诗品讲疏》、叶长青《诗品集释》、肖华荣《诗品注译》、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向长清《诗品注释》、徐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