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您好 !  我是洛玻集团青岛太阳玻璃实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也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事公司新闻报道工作已两年多了,《新闻爱好者》伴随我也两年多了,它不仅给我了写作知识和方法,并提高了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和兴趣,而且也给我了写作的勇气。   那是一九九九年四月,公司内部公开招聘业余通讯员,我有幸被聘用。说实话,高中三年我学的是理科,大学二年我学的是英语,写一篇小作文就头晕,写新闻谈何容易。开始,公司党委主办的《简报》上刊登的我的稿件,被编辑改动很大,好像不是自己写的,心里有点灰心丧气。幸好,…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3.
每月初上,我就天天朝邮电所跑,打听陕西《新闻知识》寄来没有。前年,初学写稿,写了100多篇稿件,都石沉大海。单位同事给我编了个歇后语:“张记者,不简单,一年写稿百十篇,一分稿费没见到”.我也哀叹自己不是这块料。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部队的业余报道员,爱好影评写作.入伍三年来,写影评稿件不下五十篇,却都石沉大海.我曾为此苦恼过,怨恨过,并发誓今后再不写影评了.看了《新闻与写作》“影评漫笔”的文章,我找到了影评稿件不被采用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对影片看得不透,没有抓住其评论要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我写影评稿的信心又大了.部队看了电影《希望这不是真的》以后,我便试着写了一篇观后感《记取“失火”的教训》,寄给《电影宣  相似文献   

5.
我一接到第五期《新闻爱好者》,就被《庄稼棵里也出新闻》这条标题吸住了。翻开一看内容,更是爱不释手。我边看边想,看了四五遍。我周围的几个新闻爱好者也争相传阅。我是初学写新闻的,写作水平和认识能力都很低,写的稿件常常石沉大海。原来总认为自己生活圈子小,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什么新闻可写。看了吴学斌同志既有经验,又有实例的文章后,我去掉了“没新闻可写”的包袱,也学得了吴学斌同  相似文献   

6.
我是刊院学员,回顾一年多刊院的学习。收益不浅,成效显著。我是爱好新闻写作的青年,曾写过不少稿子,但是由于没有学习新闻专业知识,未掌握写作要领,投出去的稿子,都是泥牛入大海,杳无音讯。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到一九八四年底共写稿件三十多篇,可是只被《陕西日报》采用了一篇,使自己大为灰心。就在我放弃写作的时候,我看到了《陕西日报》上刊登的西北新  相似文献   

7.
1985年冬,我在当新兵时,被《新闻知识》上登的一篇篇刻苦写稿的动人事迹所感动,于是,我就选择了新闻写作这一成才之路。起初,我凭着自己的兴趣和对部队生活的熟悉,见什么写什么,每天都熬到深夜。但报刊、电台毕竟不是部队的黑板报,寄出去的稿件都泥牛入海。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决心从头学起。每天训练紧张,没有多少时间学习,我就抓住那些不起眼的零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军人,喜欢舞文弄墨,自信发表过文学稿件,认为写新闻是小菜一碟。可一年下来,写了97篇新闻稿只被采用了1条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想搁笔不干了。 但身边每每发生战友们勤奋学习、苦练军事技术的动人事迹时,又常常使我心痒手痒、坐立不安。1992年出差时,在书摊上无意碰到了《新闻知识》杂志,当即买了一本。一看才知道,原来写新闻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当时就喜欢上她了。她栏目多、内容丰富多  相似文献   

9.
1990年我刚刚开始搞新闻写作时,勤奋学习,天天练笔,努力多写稿,但写的几十篇稿件都屡投不中,我因此有些气馁,觉得自己不是干新闻的料,情绪十分消沉。而我们单位的“土记者”看透了我的心思,除在业务上指教我外,还要我找“老师”——订阅《新闻知识》,我立即遵旨照办,使我的精神上有了寄托。 天天盼的第一期《新闻知识》到手,我就被那五彩的封面和篇篇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它指导性强,象未见面的老师在为你解闷,尤其是“通讯员经验谈”和读、作、编”,读来倍觉亲切,十分够味解渴。我从这些宝贵的写作经验中得到启示,获得了许多新闻稿件的写作规律和技巧,从而摸索着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豆腐块”、“火  相似文献   

10.
我是位农民通讯员,由于水平差,采写的稿件不少,就是不见采用,周围有的人也取笑我。我也哀叹自己不是这块料。正当我准备洗手不干的时候,1987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处,无意中发现了《新闻知识》,便借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果然它内容丰富,短小精干,结合实际,可读性强,适合我们“下里巴人”的口味,从此以后,我就爱上了《新闻知识》,对每期仔细的阅读,时间一长,也就品出味来,写出来的稿件也就有了分量,这些年来,我采写的稿件被市以上新闻稿件采用近600篇,连续6年被江苏省农垦总局和盐城市农垦局评为通讯报道工作一等奖,连续2年被国家农业部农机司评为优秀农机通讯员。  相似文献   

11.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从去年至今写稿110篇,被采用97篇;去年分别被《中国石油报》、《胜利报》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团委评为模范通讯员。同行们说我很幸运,是块料;厂宣传科请我去介绍写作经验。其实,我搞报道只有一年半,当初也和许多通讯员一样,感到基层活动范围太小,没什么可写的,或稿件写好后,匆匆地投寄,结果是一去无音。后来,我认真学习新闻写作基本知识,注意做到脑勤、手勤、嘴勤。稿件开始见报了。我  相似文献   

13.
我从去年3月开始学写新闻报道。一年来,被十家新闻单位用稿三十余篇,我有一条体会就是:写稿要有‘丑媳妇’敢于见‘公婆’的胆量。开始写稿那阵子,就像写情书那样遮遮盖盖,生怕自己写的稿件被别人发觉后见不了报,亮丑、  相似文献   

14.
初涉新闻写作,我曾不停地写,不停地投,然而换来的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我曾一度迷茫过,彷徨过,心想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此撂笔算了,但自己对新闻事业的钟爱,使我欲罢不能。经过阵痛之后,仍勤奋地写,不断地学习,向有丰富新闻写作经验的老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篇新闻作品终于在1995年6月份的《南阳日报》上发出,使我激动不已。我从此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电台等发表300余篇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5.
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我开始自费订阅《新闻与写作》,三年来,我经常业余时间到附近的村组、学校、工厂捕捉新闻信息,遇到有新闻价值的就写出来。 1989年冬天,我听说本村有一青年原来一直靠赌博为生,现在改掉了赌博恶习,在家养起了蝎子,并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我便去采访了他,当晚我写了一篇题为《赌博不是致富路,一年欠债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之声     
△山东省文登市轴承厂政工科王树兴: 自1987年开始尝试写新闻稿以来,已被新闻单位用稿106篇,其中省级以上27篇,大伙儿称我为“小秀才”,我本人也由一名普通工人被提拔为一名宣传干部。短短三年间,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战果”,主要得益于厂党总支书记蒿丽娜同志奖给我的一份奖品——《新闻与写作》杂志。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87年开始学写新闻稿件的。三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近150篇新闻稿件,分别被《工人日报》、《中国建材报》、《北京晚报》等报刊,电台采用。我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是什么促使我有这样的热情来采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是企业的新人新事。我们厂是个小厂,不足300人。近年来,厂里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了不少新人新事,报道的题材还是很多的,但却没有人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人到三十不学艺,可我正是这个年龄走上了新闻写作这条路的。1998年秋天,我所在的河北省清河县农发行行长看我文字基础还可以,让我搞宣传报道。我自知才疏学浅,可又不敢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干了起来。凭着自己干什么工作都尽心尽力的热情劲,半年时间就赶写了几十篇稿子寄出去,结果仅是在《邢台日报》上看到一篇几十字的“火柴盒”。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搞报道的“料”。迷茫之时,我被农发行邢台分行推荐,于1999年初参加了《邢台日报》新闻培训班,经过编辑老师们的点拨,我很快悟出了:写新闻,光有热情还不够,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一些通讯员,注重稿件的内容写作,这固然不错,但却往往忽视稿件标题的提炼。殊不知,为一篇稿件做一个好题目,也能提高稿件的采用率。虽然我是搞业余新闻写作的,时间又不长,但发出的稿子90%被新闻单位采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在注意稿件内容的同时,也注意稿件题目的选择。今年7月中旬,我写了一篇一个冒充局长的人在村民家行窃的稿件。稿子写好后,我加了个《假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经常写一些稿件,1987年我共写了320多篇新闻稿件,只被地市级报刊电台采用了两篇,一度失去了信心,不愿再写稿件,去年,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自费订阅了《新闻知识》,使我受益不少,学到了很多新闻知识,1988年1月份到12月份,我共发出稿件110多篇,被报刊电台采用28篇,其中省以上报刊电台上稿21篇,地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篇,并被支队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所有这些成绩都应归功于我的良师益友——《新闻知识》,是她提高了我的上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